新華網杭州6月8日電(記者 張遙)一個并未為中國消費者熟知的電商企業蘭亭集勢,于美國時間6日登陸紐交所,成為今年以來首個赴美IPO的中國企業,讓時下熱議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再度備受關注。
不過這種貿易模式對于浙江義烏外貿企業主賈才民而言,并不陌生。最初經營實體店兼做內外貿銷售的賈才民,5年前也開始上網做外貿,通過在eBay[微博]、阿里巴巴[微博]速賣通等平臺上開店做出口生意,如今出口額比5年前翻了幾番,平均每天有5000個訂單發往世界各地。
通過互聯網,從商品展示到買家下、付款,賣家發貨,一些中國出口商借助電子郵件和即時聊天工具與海外買家交流,企業和個人賣家通過網絡與海外買家進行小額貿易逐漸成為趨勢。
以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義烏為例,來自義烏市商務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義烏在跨境電商平臺上的賣家超過12萬家。今年一季度,義烏電子商務跨境快遞日均出貨量15萬票,較去年同期增長50%。
“電子商務跨境交易的增長直接拉高了跨境快遞業務量的增長。外需尚未明顯回暖,小單、散單、短單多,通過互聯網做小額跨境交易剛好順應了這一趨勢。”義烏市商務局商業發展科科長樊文武說。
國家發改委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額達到1.6萬億元,同比增長33%;2012年,跨境電商交易額達2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5%--均高于線下傳統外貿交易額增幅。
據了解,快速增長的跨境電商行業,除了蘭亭集勢這類規模較大的企業自建網站之外,更多的中小型外貿企業和個人通過電商平臺出口,包括eBay、阿里巴巴速賣通、亞馬遜[微博]、敦煌網等等。據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國際金融部負責人梁民俊介紹,目前淘寶網[微博]平均每天有幾千名從事內銷的賣家新開通國際業務,嘗試網上外貿出口。
“網上外貿直達消費者,省去中間環節,比我過去做傳統線下出口的利潤高出近20%。出口市場也通過互聯網打開了,以前我只有中東和日本客戶,現在每天的訂單發往3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事戶外體育用品出口的浙江外貿商人張新剛說。
在線外貿交易平臺敦煌網CEO王樹彤認為,傳統的代工模式留給中國中小型外貿企業的空間小,過度依賴于中間商增加了企業風險,企業通過網絡了解到客戶需求,有機會告別過去只能被壓在底層、低價競爭的境遇。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張周平認為,蘭亭集勢赴美上市,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國跨境電商受到了海外投資者認可,但作為近幾年快速發展的新事物,跨境電商行業仍然面臨貨物通關、檢驗檢疫和物流、支付等瓶頸。
一些電商平臺已經在著手破解瓶頸。在被稱為“國際版淘寶”的速賣通平臺,除了使用visa、萬事達國際卡通過支付寶[微博]擔保交易之外,已經逐步與俄羅斯QIWI、香港“繳費靈”(PPS)達成合作,促進境外消費者本地化便捷支付。
這一趨勢也引起了政府部門關注。國家發改委官員近日公開表示,跨境電商交易種類多、頻次高、單次交易體量小,在通關、結匯、退稅時容易遇到問題,亟須服務管理創新,多部門正加快研究跨境貿易電商通關服務的管理制度和標準規范,規范并促進外貿電商發展。
“消費品外貿出口電商化、碎片化、甚至個人化,將是一個趨勢。”速賣通負責人沈滌凡說。業內人士呼吁,盡早破除瓶頸,促進網上外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