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桶油”為保市場虧本出口?專家表示,出口增加源于需求結構轉換
低價出口絕非意在國內“居奇”
本報記者 張倩怡
圍繞今年一季度的汽、柴油出口數字,“兩桶油”再度被置于聚光燈之下。一季度我國分別出口柴油105萬噸、汽油115萬噸,而出口柴油量更是創下了歷史之最。援引業內分析觀點,日前有媒體報道認為“兩桶油”此舉是為了保證國內市場不掉價,甚至有聲音將這比作“把牛奶倒進河里”。
究竟國內油價和汽、柴油出口有著怎樣的關系?昨日,記者從多家市場分析機構了解到,一季度柴油出口量增加并不足以影響到國內油價。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表示,一季度柴油出口增加的原因在于目前我國汽、柴油量需求結構正在發生轉換。
解高庫存“燃眉之急”
今年春節后,把自家公司里的60名員工精簡到了40個人,魏勇擔任經理的這家房山油品貿易公司一直做著小單生意。往常熬過年前的低潮期,節后市場往往開始回暖,而今年魏勇并沒有迎來他希望的好行情。有著4個大油罐,能夠儲存6000噸的油倉里今年最多時不過500來噸油。
“今年開始基本沒囤過油。”魏勇說,現在基本都是和四五家同行商量好了,每次就進100噸油,“以前一次少說也要進上1000噸。”
既然作為中間環節的貿易商沒了囤油的動力,上游煉廠的庫存壓力可以想見。以卓創咨詢對山東20家主要煉廠的統計為例,截至4月末,其汽油庫存比例為48.63%,同比增加16.31%,柴油庫存比例為46.76%,同比增加6.79%。
今年一季度汽、柴油出口數字都出現了不同程度增長,而柴油更成為關注焦點。安訊思息旺能源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柴油出口量達到歷史之最,累計出口柴油105萬噸,同比增長368%;同期,中國共出口汽油115萬噸,同比增長14%。
記者昨日致電中石油、中石化相關負責人,雙方都對汽、柴油出口量的增加不予置評。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通過增加出口,“兩桶油”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庫存壓力。“今年以來,受制于經濟增長放緩,市場用油需求一直疲軟,這給煉廠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庫存壓力。”金銀島成品油分析師韓景媛表示。
韓景媛介紹,中石油、中石化每年有固定的出口配額,從而保證汽、柴油出口在可控范圍內,“在出口配額范圍內加大出口量無可厚非。”
出口柴油占比不到3%
此前媒體報道認為,以柴油為例,國內銷售價格為每噸7800元,新加坡柴油運抵國內(不含運費)價格為每噸7490元,這樣一來出口理論上每噸要虧損40元,而國內銷售利潤則是每噸270元。兩相對比之下,石油巨頭出口汽、柴油是為了收緊國內供應,維護國內市場價格。
韓景媛分析認為,無論是虧損40元、還是盈利270元,都需要重新分析,“一方面虧損40元只是一個理論值,不能排除因為免稅、合同價等因素影響。而另一方面我們監測的數據是,銷售公司的成本價同批發價之間的利潤空間在每噸100元左右,并沒有到270元這么多。”
中宇資訊成品油分析師王金濤認為,盡管低價出口能夠減少一些總體供給,但目前并不足以對國內市場價格造成影響。記者在國家統計局的網站上查詢后發現,一季度全國柴油產量為4350.2萬噸,汽油產量為2480.9萬噸。這樣算來,柴油出口量僅占2.4%,“刨去出口量后,國內市場仍是明顯供大于求,并不可能推高價格。”
那為何柴油出口量會出現368%的巨大增幅?
韓景媛介紹,從2009年第二季度開始,曾經出現過連續6個季度柴油出口量均高于今年一季度的105萬噸,而此次增幅大漲則是因為去年同期出口基數較低,“從2011年底至2012年初,由于國內油價上調預期、運輸受阻資源到貨不暢等因素影響,國內本身就出現柴油荒,出口量自然也出現減少。”
周大地表示,由于經濟結構轉型影響,汽車工業的發展使得汽油需求增勢不減,而工業建設、運輸需求的減緩則讓柴油需求下降,“過去我們一直是柴油不夠、汽油多的狀況”。
中商網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柴油產量為1.7億噸,汽油產量則是0.89億噸,仍是柴油產量大于汽油。“在這種情況下,生產企業需要借助國內市場調節之外的方式,比如加大出口,來緩解當前柴、汽油產量的不對等情況。”周大地解釋說。對生產企業來說,調整汽、柴油生產比例需要在生產設備、制造工藝上投入大量成本做調整,需要一定的適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