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12月23日電(記者李勁峰)受9月份釣魚島事件影響,中日合資車企生產的日系乘用車在中國的銷量大幅跳水后,在年末出現回暖跡象。但業內人士認為,由于日系車在技術和安全等方面存在諸多短板,日系車要“收復失地”,甚至重塑往日輝煌則遙遙無期。
記者近日在武漢市最大的汽車市場——竹葉山汽車市場采訪發現,豐田、日產、本田等日本汽車品牌價格優惠已明顯收緊。廣汽豐田的主力車型凱美瑞,售價優惠已從原來的3萬多元減少到1.5萬元。
“9至10月,店里顧客寥寥無幾,上個月銷量終于開始往上走,我們才松了口氣。”竹葉山汽車市場內某日系品牌的朱姓銷售經理說,11月份全店銷量超過100臺,雖比去年要減少近50%,但環比已是大幅增長,加上廠家降低了年度銷售任務,因此不再靠大幅降價沖量。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日系乘用車在華產銷量11月份開始出現回暖跡象。竹葉山汽車市場分析師陳志東認為,日系車銷量回升主要受兩方面因素推動:大幅降價優惠、消費需求集中釋放,尤其是消費者“買車過年”的習慣,帶動車市整體升溫。
長期以來,日系車憑借其節油、耐用等特點,在中國車市中“雄霸一方”。巔峰期時,日系車市場份額曾超過30%。受釣魚島局勢影響,日系車在中國大陸市場銷售,從9月起大幅跳水,部分日系車企工廠甚至臨時停產。
記者日前在武漢市一家同時銷售德國大眾和東風日產兩個品牌轎車的經銷店內見到,日產轎車仍鮮有人問津。
一位張姓經理介紹,釣魚島事件對日系車銷售的產生消極影響,但這僅是表象,日系車“賣不動”還存在其深層次原因,“日系車企應從自身尋找原因”。
釣魚島事件前,一家國際知名汽車咨詢機構發布研究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消費者對于日系車型的購買意向率從2009年的32%下降到今年的24%,而歐美車型則從25%上升至35%。
業內人士分析,拋開釣魚島局勢因素,幾乎所有日系品牌汽車,均存在技術車型更新滯后、安全性能屢受詬病等“通病”,使日系車難以滿足大量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導致市場份額不斷被歐美品牌以及中國自主品牌“蠶食”。
“日系車暢銷車型大多4到5年才換代,車型更新也僅對外形略作修改,一貫保守經營策略已明顯跟不上國內市場消費潮流。”陳志東認為,中國汽車消費群體年輕化特征明顯,對汽車外形及內飾、整車技術性能的綜合要求越來越高,而日系品牌擅長的混合動力技術遲遲未能打開局面。
陳志東說:“在轎車6速變速箱早已成為市場主流情況下,不少日系車還在使用4速變速箱,這種‘吃老本’的做法肯定保不住市場。”
安全性能口碑不佳也是造成日系車型吸引力下降的重要原因。據國家質檢總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車企共實施了37起汽車召回,總數量超過102萬輛,其中日系車型實施了9次召回,召回數量近55萬輛。尤其是多次出現的剎車失靈等問題,使日系車頻頻陷入信任危機。
同時,日益壯大的中國自主車品牌在性價比方面,對一直強調高性價比的日系車形成了巨大挑戰。
專家認為,經歷釣魚島事件后,銷量和市場占有率回升并不意味著日系車已渡過難關。在越來越理性的中國汽車消費市場,日系車產銷除容易受政治因素波及外,還面臨著消費者忠誠度和青睞度下降、汽車消費整體增速放緩等一系列挑戰,“收復失地”困難重重。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表示,日系車如果想恢復市場,必須通過投放更具有競爭力產品來挽回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