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陸修遠 發自上海
當地時間11月7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發布公告,6名委員全票通過此前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生產廠商在美銷售價格低于成本的裁定,將對這些企業征收懲罰性關稅,最終的制裁令將由美國商務部在11月30日簽發。
對于這一決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昨日(11月8日)代表中國光伏產業發表聲明表示強烈反對。聲明稱,該裁決嚴重扭曲了中國光伏產業及光伏產品對美出口的現狀,“雙反”關稅必將嚴重損害中美兩國及全球綠色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及消費者利益。
聲明說,中國光伏企業將認真分析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終裁裁決,保留通過美國國內訴訟或者多邊貿易機制等途徑維護自身合法利益的權利。
美對華光伏“雙反”定案
根據此前美國商務部作出的裁定結果,將對中國光伏企業征收18.32%~249.96%的反傾銷稅,且針對中國政府的補貼征收14.78%~15.97%的反補貼稅。
公告當天,在美上市的中國光伏概念股普跌,尤其是此前已受到紐交所退市警告的晶澳太陽能、尚德電力和大全新能源,分別報收于每股0.72美元、0.90美元和0.78美元,較前一交易日下跌了8.67%、6.25%和2.38%。
而與上述3家企業相比,阿特斯太陽能、昱輝陽光、晶科能源等公司股價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其中阿特斯太陽能逆勢出現上漲,而另兩家跌幅也均不超過1%。晶科能源品牌總監錢晶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美國市場在該公司出口產品中所占的比重較小,所以對企業影響不大。
當被問及“雙反”定案之后中國光伏企業的前景時,錢晶表示,近期奧巴馬的成功連任對于中國光伏企業來說可以看作是一個利好。由于奧巴馬非常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而美國國內從事光伏組件生產的廠商相對較少,不能滿足美國對于光伏產品的需求,所以并不一定會完全放棄來自中國的光伏產品。
企業擴張應考慮風險
對于目前中國光伏企業在國際上不斷遭遇的“雙反”挑戰,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中心主任林伯強[微博]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上述裁定結果應該在意料之中。鑒于光伏產業目前存在的風險,地方政府在對相關企業進行扶持時,應該有所選擇。
林伯強認為,目前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背后,在某種程度上的確有政府補貼的介入,這也或多或少地導致行業發展過程中出現扭曲。
“由于有政府部門的介入,企業的顧忌就比較小了!绷植畯姳硎,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風險的把握出現偏差,規模擴張過快。而另一方面,由于某些地方政府的介入,會讓當地的國有銀行認為風險不大,于是紛紛對這些企業給予信貸方面的便利。這樣一來,地方政府與國有銀行都可能被牽入其中。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企業倒閉,地方政府和國有銀行無疑也將遭受一定的損失,為防止這種局面的出現,地方政府往往想方設法不讓企業倒下,可能采取讓企業國有化等方式來拯救企業,甚至可能出現“沒人要,政府兜”的情況。
專家:應加強補貼下游環節
林伯強認為,光伏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需要有政府的補貼,但補貼也應該有選擇性。“光伏肯定是要補貼的,不補貼做不起來,但是補貼在哪里很重要!
近期國家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對光伏行業的下游電站建設、并網等終端環節給予幫助,林伯強認為這是正確的選擇。從國際上來看,其他國家也是這樣做的。
終端之所以需要補貼,是因為光伏發電的終端產品需要與火電、水電、核電等產品進行競爭,如果質量較差、價格又高,那肯定是沒有市場的。但是作為中間環節,設備、組件的生產并沒有來自行業外的競爭者,只要下游有對設備的需求,設備生產自然就會有市場,從事設備生產的企業就會有利潤。因此林伯強認為,對于光伏行業中設備生產的環節,有關部門不應該介入,理應讓市場來引導這一環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