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 李曉莉
繼上海、北京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之后,廣東也不甘落后,于9月11日啟動試點。而同時揭開面紗的“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則是全國第一家打出“碳排放權”的交易所。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碳排放權交易也不是一天就能有。”廣州交易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正希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時坦言,“我們等得起!
試點,到底在試什么?
在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的揭幕儀式上,廣東塔牌集團、陽春海螺水泥、華潤水泥(羅定)、中材亨達水泥(羅定)等4家企業為擴大產能項目合計認購了13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權配額,總價7800萬元。
“我認為,廣東省發改委啟動水泥行業的配額認購,不僅是個示范問題,接下來必定有連貫動作,不會到此為止———從全行業的角度看,我預計也不止一個水泥行業需要配額認購;而從水泥行業的角度看,也不僅這幾個產業要如此!崩钫Φ谝还P交易甚為重視,“試點,就是找突破口”。
廣東將突破口放在一級市場的碳排放權配額上!八^的一級市場,目前為止,還是政府對企業的關系,借助交易平臺定向發放碳排放配額,就像公司上市之前的私募!崩钫=忉專暗且患壥袌鼍哂兄笇r格的意義,過多的發放配額會導致接下來交易不多,讓碳價成為‘垃圾價’!
交易,到底有沒有成行成市?
試點出臺,市場更多地在圍觀!坝心敲炊嗵寂欧艡嘈枰灰讍?”成為最大的疑問。記者了解到,在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成立之前,關于碳項目也曾掛在廣州交易所集團下面另一個平臺———廣州環境資源交易所進行。有知情人士透露,自2008年北京、上海和天津成立了三大環境交易所之后,杭州、武漢、大連、廣州等城市紛紛跟進;但從實際效果來看,碳排放交易所大多并無實質性業務,只有一些零星的交易,尚未形成規模。
而此次廣州交易所集團“大手筆”拿出1億元的注冊資金成立“廣州碳排放交易所”,值得嗎?
“一個市場有逐步完善的過程,需要經歷培育期和發展期,我們不可能等到市場完善才出現!崩钫7治龅溃拔覀儽仨毦o跟試點推動市場。”他坦言,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是在碳排放交易試點的背景下、尤其是推動碳排放權總量控制的情況下建立,“它的地位與從事服務環境資源的交易所并不一樣,”李正希表示,“我希望它的業務范圍更廣,直接納入政府交易系統的建設當中。”
“政策性”背景似乎已經成為碳排放權交易所成立的重要因素。李正希并沒有回避這個問題,他指出:“先是碳排放總量指標問題,適度從緊方可產生鼓勵,才能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只有產生需求,才會產生流動和交易。這個就必須要由政府來把關。只有到了二級市場,才是企業與企業甚至企業與投資者之間的關系!
春天,也許要2年之后?
“全球碳排放交易額呈爆炸性增長,2004年3.77億歐元,2008年達到910億歐元,2012年將達到1400億歐元,有望超越石油交易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每每談到碳交易,類似這樣的數據會讓市場振奮不已。
但實際上,春天有沒有這么快能來到?李正希的回答非常嚴謹:“如果,2013年一級市場如國家工作部署般啟動的話,那么,2014年二級市場便可以開始啟動,并進入規;灰!
作為國家首批低碳試點城市,廣東省在“十二五”期間要實現單位GDP能耗下降18%、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降低19.5%的目標,均高于全國各省市的指標。
業內人士承認,就目前而言,一級市場下的“蛋”變數甚多,“最理想的結果,便是企業在完成擴大產能后,省下不少碳排放,就可以馬上進入二級市場買賣,”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但也有可能完成之后碳排放額度不夠,也可以進入二級市場購買。這兩種情況都將會由市場的杠桿推動碳排放權交易的發展。當然,也會有另一種情況出現,就是整個項目在得到分配額度之后,最終不能通過環評或者不能通過國家發改委的最后批準而流產,這時候,排放額將會收歸政府!
等待春天的到來,李正希坦言自己“等得起”:“我們是集團化運作,在事業的布局上,哪個市場急我們就去發展哪個市場;但與此同時,我們集團進行了資源共享。”李正希坦言,在新掛牌出現的“碳排放權交易所”內,共享著廣州交易所集團下面的人才與軟硬件,甚至包括工作場地,“這樣便可較好地解決前期培育市場成本過高的問題”。
小鏈接
按照規定,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產品以碳排放權配額為主。作為市場交易主體,排放2萬噸二氧化碳或耗能1萬噸標準煤以上的企業,納入“控排企業范圍”,主要涉及電力、水泥、鋼鐵、陶瓷、石化、紡織、有色、塑料、造紙等高耗能行業。首批有827家企業納入“控排企業”范圍。廣東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納入“控排企業”范圍的827家工業企業,年綜合能源消費總量為11067.8萬噸標準煤,約占全省能源消費量的42%,約占全省工業能源消費量的62.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