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韓海龍 發自深圳
近日有消息稱,我國光伏“十二五”規劃裝機目標基本確定為21GW,而這一目標最早的版本為5GW。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微博)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其實20GW算是一個比較合理的規模。”
雖然光伏產業冷得刺骨,但地方政府與新能源公司簽約大型電站的消息卻是層出不窮。
有消息稱,青海省已經在今年發放總量約為1GW的太陽能光伏電站建設路條;17日新疆某合作交流會上簽下了6個新能源項目450多億元的大單,其中僅通威集團就擬投資300億元在1GW并網發電項目和1GW光伏電站項目上。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認為,“從長遠看,光伏電站以其節能環保、可再生的優勢必將有良好的發展空間。不過,我國長期以火電、水電為主導的能源結構很難得到實質性調整。因此,近十幾年,光伏企業很難有所作為,企業能扭虧為盈尚且不易,進一步加大光伏電站投資無疑是‘用明天的產能過剩賺取今天的財政補貼’。”
有業內人士指出,眾多光伏電站協議的背后同樣隱藏著簽約企業意圖借此圈地的意圖。
頻現大單
事實上,包括航天機電(SH,600151)、拓日新能(002218,SZ)、中材國際(600970,SZ)、陽光電源(300274,SZ)、綜藝股份(600770,SZ)、中利科技(002309,SZ)等諸多上市公司也在近年來紛紛涉足光伏電站項目,近期更是頻頻出手。
拓日新能在本月18日公告稱,將投資2.6億元在新疆投資建設20MW光伏電站,3個月前,公司剛剛斥資72億元在陜西投建480MW光伏電站。
而意圖在十二五期間打造140億元新能源光伏產業的航天機電近日接連對外發布,擬建設光伏電站的消息。
7月11日,航天機電公告稱,公司審議通過了將在甘肅省投資建設總裝機容量為150MW的光伏電站,投資總額約為16億元,其中20%由公司自有資金投入,其余的80%通過商業貸款解決。
就上述公告發布前一天,航天機電還公告稱,已經與寧夏招商局簽訂光伏產業合作戰略框架協議,計劃在2012~2015年在寧夏投資建設600MW光伏電站項目,預計總投資60億元。早在2011年,公司曾擬在嘉峪關成立光伏發電公司,并在5年內完成500MW光伏電站建設項目。
此外,江蘇聚能硅業也于本月初在烏魯木齊簽訂了200MW光伏電站合作項目,公司擬投資24億元。
然而,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近期則表示,青海、寧夏、甘肅、西藏等地建設了一批大型光伏發電站,其他地方建立發電站的積極性也很高,但近期不宜大規模集中建設大型光伏電站。能源局的隔空喊話,也給外界帶來大型光伏電站審批將收緊的猜想。
意在消化產能
“肯定有消化一部分自有產能的因素在里面。”林伯強如此評論道目前的大單潮。
蕭函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目前國內光伏電站發電上網率不高,在國內能源利用方式中所占比重較小,電站盈利能力較弱,雖然各地方政府增加光伏電能上網補貼,但這仍無法使光伏電站扭虧為盈。今年一季度航天機電虧損1.1億元,如此大規模的項目操作,勢必會給公司資金方面造成更大壓力。”
就在航天機電接連發布光伏電站大單后不足一周,其再度宣布,獲國家開發銀行20億元長期貸款用于支持光伏產業建設。
為何航天機電等公司會頂著巨大資金壓力執意進軍光伏電站領域?
航天機電公司表示,通過大型地面光伏電站的建設,可以極大的帶動航天光伏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產能釋放。拓日新能也表示,通過大型地面光伏電站的建設,將消化公司部分的目前太陽電池組件產能。
江蘇光伏協會秘書長許瑞林向記者表示,近期沒有接觸到簽約百兆級項目的光伏企業。
許瑞林同時表示,目前行業對于產能過剩的共識也是需要加大國內市場的開拓,國內市場肯定要比前幾年快一點速度的增長,但是快到什么程度要看情況來定,而國際市場同樣不能放棄。
林伯強同時強調到,光伏上中游的企業,對于參與光伏電站項目,想想就可以了。
利潤空間壓縮
資料顯示,7月初,國產多晶硅實際成交均價已經下跌至145元/公斤,進口多晶硅則維持在21至24美元/公斤間,距離20美元大關僅有一步之遙。在很多人士看來,伴隨上游原材料價格的逐步走低,下游光伏電站的盈利空間將逐步釋放。
航天機電預計其嘉峪關市的四期、五期光伏電站項目的內部收益率分別為10.8%和10.5%。
林伯強認為,前期的光伏電站項目之所以尚能實現盈利,一方面是實現了并網,通過電力銷售實現了盈利;另一方面,有些企業通過建成光伏電站后轉手獲得利潤。
“事實上,不會總有人去接盤。”林伯強指出。
蕭函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目前,光伏企業盈利能力低下,光伏發電上網率較低,電力補貼大幅削減,光伏電站盈利空間被強力壓縮,多家上市公司光伏電站鮮有盈利能力。”
林伯強稱,“光伏電站盈利空間有限主要還是因為并網問題,電賣不出怎么會有盈利。目前,并網問題則主要由兩方面原因造成,一是,相對于光伏等新能源來說,火電對于電網來說仍是優質店里來源;二是,并網成本相對過高。”
蕭函解釋道,“我國煤炭資源儲量富足,能滿足我國近40年需求,火電在電力構成中所占比重長期超過70%,而水力發電量占比也已超過10%,并有快速增長勢頭,這兩種發電方式將長期主宰電力構成,核能、風能、光伏的盲目投產必然會產生嚴重的產能過剩,多數企業過度擴張主要是基于國家相關優惠政策而非長遠的發展規劃。”
對于目前光伏產業上中游產能過剩需要內部消化以及一旦大規模上馬光伏電站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林伯強指出,根據國外的經驗,只能通過政府大規模補貼來解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