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方強硬反制的態度面前,“硬碰硬”的后果必然引發貿易戰,日前歐盟態度有所軟化,欲尋求全球性的多邊航空碳稅解決方案,這或許令中國航企柳暗花明。南都漫畫:陳婷
歐盟欲避貿易戰 轉求航空碳稅全球解法
敢問路在何方?業內力主航企納碳市“對等抵消”
面對歐盟航空“碳稅”之爭,中國方面由北京環境交易所和深圳碳中和生物燃氣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設計的建議方案近日上報至相關部委和航空公司。方案提議,與歐盟展開談判,推動中國航企在國內進行碳減排,以此與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的減排需求進行“抵消”。
這套方案的出臺背景是歐盟一再升級的強硬態度。歐盟日前表示,對8家中國航企不提交碳排放數據的行為,可能在6月中旬采取罰款和禁止執行歐盟航班在內的措施。中航協強硬回應稱“懲罰必遭反制,歐盟可能失去中國重要航空旅行市場”。
業內向南都表示,此舉是靠近解決方案的一個嘗試,若獲得認可,國內航空企業可能因此納入國際碳市場交易。
“對等抵消”令中國碳市接軌國際
面對歐盟不肯讓步征收航空碳稅“過路費”,國內有關機構提出解決方案。北京環境交易所和深圳碳中和生物燃氣股份有限公司提交方案建議,通過中國政府與歐盟談判,達成雙邊或多邊協議,建立中國自主的排放交易體系,并使其與歐盟排放交易體系實現對接或對等。中國航空公司以其在國內排放交易市場購買的減排信用,對等抵消其在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的減排需求。此舉可望實現無需向歐盟交“買路錢”。
深圳碳中和公司總經理張文斌表示,提出這個方案,因為當前不能僅僅對歐盟做法表示反對,中國航空業急需的是一個具體的應對策略。業內表示,提議對等抵消,意味著中國可能納入國際碳市場。
歐盟表示,截至3月31日,已經收到1200份碳排放數據,拒絕合作的航企不到1%,其中包括8家中國航企和2家印度公司。但另一方面,歐盟希望在國際民航組織協調下尋求多邊解決方案,不希望雙方為此發生貿易戰。
“如按歐盟提出的碳排超量85%即加征碳稅,中國航企一年將增加支出達8億到10億,”長城證券(微博)張弛向南都記者算了一筆賬,從航企4月份業績來看,實現扭虧為盈,利潤總額達18 .4億元,雖然比3月份1 .8億的虧損有明顯好轉,但同比去年仍下滑46%。按歐盟航空碳稅標準支付費用,以中國航企目前的盈利能力來說“無法承受”。
“碳問題的基本工作程序是要各地都坐下來談判,在相對公平的基礎上達成共識才能有效推進,航空碳稅也不例外。”廣東省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接受南都記者采訪稱,歐盟的一意孤行難以解決問題。
碳市場交易上議程不再“羞答”
“盡管歐盟在此問題上步步緊逼,但其終究無法失去中國這樣重要的市場,目前仍是博弈過程中。”海通證券分析師鈕宇明認為,短期來看碳稅對中國航企影響很有限。其他受訪的業內人士也認為,長遠來看,中國航企納入碳市場交易也在逐步破冰。
卓創咨詢能源分析師呂斌認為,航空碳排收稅,這種做法名義上低碳環保,實際上歐盟也清楚實施起來很有難度。從長遠來看,歐盟更大的用意是在搶先為自身爭取行業話語權。
根據歐盟有關法案的提法,若一國采取了相應對等的碳減排措施,則可以從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中得到“豁免”。深圳碳中和生物燃氣股份有限公司據此分析稱,當務之急是要和歐盟協商,使得中國的碳配額能夠與歐盟的碳配額進行兌換。
業內稱,中國有關政府部門積極與歐盟協商談判,若中國能夠提供“采取相應對等減排措施”證明,是否采取懲罰措施還有商量余地。
“歐盟在打自己的算盤,這種歐盟單方擬定一份地區性協議,沒有在國際范圍進行討論談判,不符合國際有關航空法規。”長城證券分析師張弛告訴南都記者,歐盟意愿在國際燃油市場發出自己的聲音。如果中國能夠拿出一定誠意采取相應的減排措施,相信至少可以一定程度上制衡歐盟的態度。
“中國航企納入碳市場交易進行減排是大勢所趨,提出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解決方案非常有必要,”黎友煥認為,碳交易問題在我國也不應該再“羞羞答答”了,既然是大勢所趨也就應該未雨綢繆,變被動為主動,才能以不變應萬變,立于不敗之地。
南都記者陳琳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