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東(微博)
卡洛斯·馬丁斯一定無比渴望淡水河谷的那些大船也能像他那樣,在中國來去自由。作為淡水河谷的執行董事、全球鐵礦石業務的負責人,過去幾年間他頻繁穿梭于中國、巴西以及世界各地,與來自澳洲的兩家礦石巨頭以及印度中小礦山爭奪更多的亞洲市場。問題是,現在這些大船根本無法在中國靠岸。
4月16日,本報刊發了《大船禁止靠港中遠、淡水河谷航線之爭》的報道,這引起了馬丁斯的注意。他隨后給本報寫來一封信,并在上周接受了本報獨家專訪,他暗示,希望在大船上與中國的合作與談判能夠繼續。
經濟觀察報:淡水河谷公司提出建造大船計劃的初衷是什么?有人擔心淡水河谷的大船將會在巴西—中國之間的干散貨運輸市場上形成壟斷,對此,淡水河谷有何回應?
馬丁斯:40萬噸Valemax是淡水河谷提升最佳礦石在亞洲的長期競爭力的戰略的一部分。我們的目標是,比我們的競爭對手像澳大利亞和印度在亞洲銷售“更多(數量)、更快(減少交貨時間)、更有競爭力(更低的物流成本)”的礦石。
由于印度已經宣布減少其對中國的鐵礦石供應,我們認為從其他可靠的渠道,例如巴西,鎖定并增加礦石供應符合中國的鋼鐵企業的利益。
淡水河谷無法形成任何形式的壟斷,無論是在鐵礦石方面,還是在物流方面。我們公司不可能也不允許形成壟斷。淡水河谷是憑借創新與高效在全球市場中競爭的。這也是35艘Valemax產生的原因。
淡水河谷只會擁有其中的19艘船,其他16艘(占45%)將從其他世界船東處租用。如同那16艘船一樣,淡水河谷希望能夠開誠布公地與中國船東討論這19艘船在所有或租賃方面的合作。
經濟觀察報:為了建造35艘大型船舶,淡水河谷投入了多少資金?目前建造計劃進展如何?
馬丁斯:35艘Valexmax船中24艘都是由中國建造的:16艘由熔盛造船廠建造,4艘由STX大連造船廠建造,4艘由BW葫蘆島造船廠建造。共計向中國投資約30億美元。這將為中國造船業和鋼鐵業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為與中國造船廠合作,淡水河谷與中國的幾家銀行開啟了價值13億美元的融資計劃。此外,11艘由韓國組裝的船只中,很多部件也都是在中國制造的。
迄今已經有10艘Valemax投入運行,它們已經成功地在世界各地的六個港口進行了裝、卸貨的操作,其高生產率和高安全性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現。目前能夠停泊Valemax船隊的港口有阿曼、巴西、意大利、荷蘭和菲律賓的港口。很快它們就可停泊在日本、韓國和馬來西亞的港口。
我相信船東們很快就會意識到Valemax的重要性和意義,如果中國不利用此項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好處,那將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經濟觀察報:有媒體援引你的話報道說,淡水河谷計劃建造100艘大船,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
馬丁斯:有些媒體對此問題有所誤解。4月11日,我實際希望表明的是由于淡水河谷向亞洲年出口礦石量為2億噸,因此亞洲市場可以容納超過100艘Valemax型船只。
由于每艘Valemax型船每年可往返4次,向亞洲運輸共150萬噸礦石,因此按實際運量計算,應需要130艘Valemax型船只。但是淡水河谷目前計劃只針對這35艘高效率的船。相對130艘船,35艘船意味著這種船型不會構成鐵礦石運輸的壟斷。
我并未說中國停靠限制解禁后,淡水河谷要建造100艘Valemax型船只。我僅表示市場規模足以容納100艘這種大型,高效的船只。
經濟觀察報:你如何評論大船無法在中國港口停靠的局面?
馬丁斯:船舶不被允許在其建造國停泊似乎是一個矛盾。在此新一代船舶的設計過程中,港口能否接受它們是一個關鍵的問題。這就是為什么淡水河谷作出了巨大努力來咨詢有關港口部門,以確保新船能夠為它們所接受。
許多中國干散貨港口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它們都是被設計并建造成為可應對40萬噸船舶的。船廠和港口已經證明了這些船能夠在中國下水并安全地操作,而且已經打破了(卸貨)效率的世界紀錄。
中國交通部新的規定令我們非常吃驚。因為在世界任何地方,由政府部門作出此舉非常罕見。在大多數國家,通常是由港口根據自己的條件自行作出這樣的決定;而直到13號文件發出之前,中國也是如此。令我們感到吃驚的還有,交通部13號文件意味著在中國設計、建造并下水的Valemax船型不能停靠在中國。45萬噸的油輪被認為是可以停靠的,而40萬噸的礦砂船則受到限制。
經濟觀察報:淡水河谷在大船方面曾與包括中遠在內的中國船東尋求合作,但為什么放棄了繼續和他們洽談?
馬丁斯:2008年我們曾經與中遠的高層管理人員就大船合作一事進行了非常積極的討論。我們甚至草擬了與中遠的全面諒解備忘錄。然而,在會后中遠沒有答復一個明確的立場后,這份備忘錄沒被簽署。2011年我們再次向中遠提議合作,但他們的建議看上去比當時市場運費要昂貴。
我愿在此重申,淡水河谷充分理解和尊重這樣一個情況,即我們將需要與中國有關部門討論Vale-max的情況。借此,我們希望能夠與有關部委和任何其他有關部門接觸,并向他們提供進一步的事實和詳盡資料,我們希望這將能使有關利益相關方看到益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