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漲價 超市不賣 經銷商囤貨數百萬元
商報訊 (記者 孫舒揚) 國產奶粉品牌完達山近日下發的一則漲價通知,讓供應商面臨艱難抉擇。記者昨日走訪發現,由于價格、品牌等環節沒有競爭優勢,不少超市選擇不進國產奶粉。但國產奶粉廠家卻仍在正常出貨,這導致其品牌供應商的積壓貨品達到數百萬元。
完達山近日在一份發給供應商和經銷商的漲價通知單上明確表示,完達山決定對乳粉類及米粉類產品價格體系進行適度調整,并要求分銷商和終端門店于下月21日前完成新的供貨價以及零售價的調整。目前,完達山已經對供應商調高了產品出廠價。
雖然上述調價通知單上沒有寫出漲幅,但據知情人透露,完達山產品此次將進貨價格上調10%,顯示在市場終端將上漲12%以上。
“國產奶粉和洋奶粉價格已所差無幾,消費者不會為國產奶粉漲價買單。”完達山品牌的一位大型代理商表示,奶粉市場大部分都被洋品牌占領,國產奶粉銷量并不理想。由于此番漲價,該代理商已經囤貨400多萬元。
記者昨日走訪方莊家樂福看到,該店主要銷售進口奶粉,國產奶粉占比較少,完達山在該店甚至沒有銷售。在物美超市蒲黃榆店內,只有少量完達山產品在售。
北京供貨商聯盟代表、北京市商業聯合會理事姚文華表示,現階段原材料價格相對穩定,國際奶源價格并未上漲,新西蘭作為主要奶粉進口國關稅也在下調,乳企業并沒有過高的成本壓力,在產品配方上也沒有過多改變。國產奶粉“帶頭”漲價是不正常現象,違背了市場規則。
為何冒著積壓數百萬元貨品的風險,仍要從生產商處進貨?據一位大型供應商透露,一般情況下,在全部銷售額中,有四成都會作為進場費等付給超市。與之相比,供應商每年會和生產商簽訂銷售合同,達到其合同內指定的銷售指標后,廠家會替供應商支付賣場終端的條碼費、促銷費等各項費用。
“與其把進場費交給超市,囤貨或許是更好的選擇。”其同時表示,比如與廠家簽訂一年100萬元的銷售合同,其中近40萬元的費用需要付給零售終端。但如果進貨量已經達到100萬元,這40萬元就由廠家支付。如果囤貨量較大,還可以將產品分配給二三級市場,甚至賣給蛋糕、雪糕等加工廠。這樣不但可以保證賣場費用不受影響,同時也能將損失降到最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