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產經 > 廣東廣西試點天然氣價格改革 > 正文
作者:本報綜合報道
國家發改委宣布在廣東、廣西試點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將現行以成本加成為主的定價方法改為按“市場凈回值”方法定價。發改委稱,改革試點總體上不會推高兩省(區)天然氣價格水平。
在經歷了連續兩年的“氣荒”之后,天然氣價格改革方案終于破繭而出。
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稱“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決定自2011年12月26日起,在廣東省、廣西自治區開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表示,改革試點總體上不會推高兩省(區)天然氣價格水平,其他地區天然氣價格暫時不變。
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根據以往經驗,價格改革轉向市場調節之后,供需雙方的博弈將會使相應產品短中期價格出現上漲。
也有專家預測,天然氣價改機制若在全國推行后,部分地區,包括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的天然氣價格將會大幅提高。
按“市場凈回值”定價
“我國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最終目標是放開天然氣出廠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政府只對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進行管理。”曹長慶說。
發展改革委日前下發的有關文件明確了此次改革試點的總體思路:
一是將現行以成本加成為主的定價方法改為按“市場凈回值”方法定價,選取計價基準點和可替代能源品種,建立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調整的機制;二是以計價基準點價格為基礎,綜合考慮天然氣主體流向和管輸費用,確定各省(區、市)天然氣門站價格;三是對天然氣門站價格實行動態調整,根據可替代能源價格變化情況每年調整一次,并逐步過渡到每半年或者按季度調整。四是放開頁巖氣、煤層氣、煤制氣等非常規天然氣出廠價格,實行市場調節。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微博)說,現行的成本加成定價法是“由下向上”累積形成,即天然氣終端價格是由政府定的出廠價加上輸送價格形成門站價格,再由門站價格加上城市內的輸送費用形成最終的價格,這種定價方式使價格主要依據成本變化而調整,難以反映供求關系。“而這次改革所采納的‘市場凈回值’定價法則是‘由上向下’減,即模擬市場的辦法,以可替代天然氣的能源價格為基礎,要求這種可替代能源價格是市場競爭形成的,根據這個價格折算相應的天然氣價格。后者有明顯的優勢,可反映出天然氣的供求關系和能源稀缺程度。”
曹長慶表示,天然氣門站及以上價格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管理,門站價格不再分類,實行政府指導價,供需雙方可在不超過最高門站價格的范圍內協商確定具體門站價格;門站價格以下銷售價格由地方價格主管部門管理,地方可建立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并對機制進行聽證。門站價格管理適用于國產陸上和進口管道天然氣,進入長輸管道混合輸送并一起銷售的頁巖氣、煤層氣、煤制氣等非常規天然氣執行統一門站價格。
不會增加居民用氣負擔
本次價改為何選擇在“兩廣”地區進行?曹長慶表示,主要考慮這兩個地方是新興的天然氣市場,目前沒有國產陸上管道天然氣供應,氣源更加接近國際市場。
按照試點的改革機制,廣東、廣西天然氣最高門站價格(含出廠價和管道輸送費)分別為每千立方米2740元和2570元,僅高于目前廣東進口的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LNG)價格,大幅低于目前廣東其他氣源價格及廣西使用的國產液化天然氣價格。因此,改革試點總體上不會推高兩省(區)天然氣價格水平。
“在廣東、廣西進行試點,總體上不會增加居民用氣負擔。同時,為了進一步減少改革對居民生活的影響,國家還將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強省內管網和配氣環節價格的監管;二是鼓勵地方積極探索階梯氣價政策,研究對低收入居民實行相對較低價格,保障基本生活需要;三是要求各地逐步完善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等各項保障制度。”曹長慶說。
他說,其他未實施新機制的省份,要通過分步調整天然氣價格,疏導價格矛盾,使天然氣價格水平逐步接近與可替代能源合理比價關系。考慮到試點地區用戶對新機制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在這一改革未在全國推廣前,兩省(區)的門站價格按照新機制確定后,價格水平將保持基本穩定。
京滬天然氣價格或漲
曹長慶表示,“市場凈回值”的定價方法,核心是要反映市場需求的約束作用。根據國際經驗,一般把天然氣集散地或主銷區作為計價基準點。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長三角、京津唐、西南、珠三角等多個天然氣消費中心,其中長三角地區多管道、多氣源匯集的特點最為明顯,上海尤為典型。因此,選擇上海市場作為計算門站價格的計價基準點。
林伯強分析說,各省份門站價格將從上海這個計價基準點進行加減。比如上海到北京,如果天然氣是從南向北輸送,則北京的價格要在基準點上加上輸送費用。“如果全國推行現行的定價機制,部分地區,特別是西氣東輸、川氣東送的沿線省份,包括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天然氣價格都將大幅提高。但是相信政府推行前會對居民采取補貼或者低價措施,或者階梯氣價的政策,保證居民正常生活平穩。”林伯強說。
事實上,2005年以來,國家3次調整了國產陸上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但近年來天然氣生產和市場形勢已經發生了較大變化,天燃氣價改已勢在必行。
首先,供氣方式趨于復雜。隨著西氣東輸一線、二線,以及陜京線、川氣東送等多條管道相繼投產,終端用戶難以區分天然氣來源和流向,再按現行機制分別制定出廠和管輸價格已不能適應形勢變化,價格監管的難度增大。
其次,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但目前進口天然氣價格也不斷上漲,造成企業進口氣業務巨額虧損,不利于調動經營者進口天然氣積極性。同時,國內天然氣價格偏低又放大了不合理需求,一些地方盲目上馬天然氣加工項目。長此以往,天然氣市場供應難以保障。
再次,約束企業成本的要求逐步增強。“成本加成”的定價方法使得價格主要依據成本變化而調整,難以反映消費需求對價格的制約。因此,建立反映市場供求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十分必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