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春蓮
國家發改委近日通知,決定自12月26日起,在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開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業內人士認為,這標志著醞釀已久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破冰,天然氣定價機制開始走向市場化。但是,由于三大油企壟斷著天然氣的上下游,將成為此次價格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利好三大油企
長期以來,我國國內和進口天然氣價格倒掛問題嚴峻,價格改革呼聲已久。
中石油董事長蔣潔敏透露,目前中石油進口天然氣虧損在每立方米1元以上,預計今年中石油天然氣業務的虧損額超過200億元。
數據顯示,1-11月,國內累計生產天然氣91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進口天然氣28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91﹒5%;進口資源占國內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24﹒2%,同比增加2個百分點。
目前,我國的天然氣勘探和生產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微博]、中海油三大公司開展,三大石油公司的天然氣產量占全國產量的95%以上。特別是中石油形成了“一家獨大”的局面。中石油是國內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商,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70%。
近年來,中石油憑借西氣東輸二線,以未來氣源供應量作為砝碼,與途經14省市進行戰略談判,力圖將沿線城市燃氣分銷網絡納入其版圖,強勢進入下游市場,在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的推動下,對氣源和管網的壟斷進一步加強。
“此次天然氣價格改革中上游的天然氣開采、銷售環節受益最多,獲利最大。”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宛學智表示,隨著天然氣價格改革的逐步推進,中石油天然氣業務的虧損額度將會逐步下降,這有利于減輕中石油在天然氣業務上的壓力,并提高中石油進口天然氣的積極性。
但是,還有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果天然氣行業的結構和監管不進行改革,單純的價格改革只會淪為壟斷企業漲價的代名詞,改革成本最終又會讓下游使用燃氣的企業和消費者承擔。特別是下游的城市燃氣屬于公共事業領域,在中國662個城市中,有200多個建設了天然氣管網,涉及的消費者眾多。如果天然氣漲價,勢必增加這些消費者的生活成本負擔。
中國石油(9.77,0.00,0.00%)大學天然氣專家劉毅軍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來看,此次天然氣價格改革,伴隨著天然氣價格不斷上漲,三大油企肯定是最大的獲利者。而長遠來看,隨著天然氣經營盈利的增強,可以吸引更多的企業進入,引入更多的競爭。此外,也可以保障供氣安全。
盡管發改委在文中提到終極目標是完全市場化,劉毅軍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價格改革并未提到該如何防止三大油企利用管道優勢來強化壟斷。
為了弱化三大油企對天然氣上下游的壟斷,劉毅軍建議,可以將管道和上游公司要進行分離。此外,對天然氣的各個環節要進行調整,哪些環節不允許它們進入,對此要有所規范,進行制度改革,政府在這里可以有所作為。弱化三大油企的壟斷雖然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是至少不要固化三大油企的壟斷,要逐步打破天然氣行業上下游一體化的壟斷。
價格將呈不斷上漲態勢
自2005年以來,中國已三次調整了國產陸上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而此次選擇廣東和廣西進行試點,發改委稱,原因是這兩個地方是新興的天然氣市場,目前沒有國產陸上管道天然氣供應,氣源更加接近國際市場。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表示,我國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最終目標是放開天然氣出廠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政府只對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進行管理。
去年5月,我國上調了國產陸上天然氣出廠基準價,執行至今。雖然較2005年的定價有大幅提高,但仍不能有效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
宛學智表示,此次試點天然氣價格改革逐步理順天然氣定價機制,推動了天然氣價格的市場化進程,有利于提高天然氣經營者的積極性。此外,改變了原有的根據氣源、路徑定價的方式,建立了更加合理的“凈回值定價法”。歸根到底,此次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最重要意義可以概括為促進了天然氣定價機制的市場化。
此外,他還指出:“短期來看,試點區域內的天然氣價格不會出現較大的上漲,但是隨著天然氣改革范圍的逐步擴大以及進口天然氣的逐步增加,天然氣價格將會呈現出不斷上漲的態勢。”
發改委指出,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的最終目標,是放開天然氣出廠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政府只對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進行管理。但由于目前天然氣管理和經營體制沒有根本改革,市場體系尚不健全,近期擬通過“市場凈回值”的定價方法,即模擬市場的辦法,以市場競爭形成的可替代能源價格為基礎,折算相應的天然氣價格,建立起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