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正文內容

入市十年中國汽車人物 激流勇退李書福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1日 19:26  汽車觀察

  十年前很多人對加入WTO后中國汽車產業會全面潰敗的擔心,至今仍然歷歷在目。然而,歷經十年的艱苦探索與發展,中國汽車產業并沒有被沖垮,過去十年間,中國汽車產業取得了令人尊敬的大發展。我國汽車產量、產值、產品出口額大體增長了10倍,汽車產銷從200萬輛增長到1800萬輛,占世界汽車市場份額從只有4%提高到如今的1/4,增速驚人。

  在其中,自主品牌的力量不可小視,最初奇瑞、吉利這樣的自主品牌的出現將高不可攀的汽車價格拉下神壇,而之后,自主品牌取得較快成長,轎車產銷中自主品牌所占比重從不到2%增長到25%強。企業經銷與服務模式也取得明顯改善,正規4S店由幾百家家發展到現在的2萬多家,培養了大批具有現代理念的汽車經銷與服務人才。

  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汽車產業順風順水走過了第一個“黃金十年”,自主品牌汽車無論從規模、銷量、產值、利潤等方面,都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飛速成長,接下來的十年,我們的自主品牌仍然能一帆風順嗎?完成從大到強的跨越還有幾步之遙?

  人物索引

  進過機關,在報社也任過職,之后又被聘為大學教授,王自亮的履歷表可謂很豐富,然而本來可以很安逸的工作,他選擇了給自己在事業上再一次機會,進入正在打拼的自主品牌企業--吉利,就任副總裁和新聞發言人,那段經歷他終生難忘。

  他將自己形容為“在五行八作中,我永遠是一個過客”,雖然現在他已經離開吉利,去到浙江工商大學任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回顧吉利的點滴,褒獎之辭溢于言表。他說,正是離開后,從另一種視角,可以更為清晰地理解這一切。

  從2001年入世前還在為準生證而奔波,到之后舉世矚目的“吉利并購沃爾沃”,十年時間,以吉利為代表的自主品牌茁壯成長。入世的契機,國門打開,像吉利這樣的企業迎難而上,向高端化發展,通過廣泛吸收國際一切有價值的技術、人才、管理等資源,建立國際水平的自主創新體系,在不斷地做好產品競爭力,提升品牌形象后,它們贏得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資格。

  他說,對吉利最大的期待,就是世界汽車業整體感的建立,以及對現實認同與超越的整合,乃至提升。一切短見和漠視均應棄絕。在并購沃爾沃之后的吉利需要對其從業以來形成的基本價值觀,進行深層次的梳理和重建。

  縱觀中國汽車業“入世”后發展史,吉利是最為典型的民營企業,其成長史與中國“入世”大體同步。十年光景,它總能適時轉彎,在中國汽車工業的舞臺上上演了一幕幕風云變幻。

  今天的李書福感謝WTO,他甚至不止一次的表達“不加入WTO,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吉利。”

  王自亮很能理解這其中的含義,在與國際品牌站在一個舞臺上時,李書福從未放棄過與它們共舞的機會。從羅孚的試水,到合資錳銅的成功,再到完勝收購DSI,準備了這么久,它們在等待更大的機會--并購世界第三大豪車品牌沃爾沃。

  誰能想到當初的“草根農民”已經變成西方人眼中的“中國的亨利·福特”,這一切都拜入世所賜,入世給吉利乃至中國汽車工業帶來了最大的機會,十年時間,李書福本人正在成為成功的符號,他所帶領的吉利,也成為了“入世”以來最值得研究的自主企業樣本。

  打破行業壟斷

  今天的李書福回想十年前定會感慨:入世十年,恍若隔世。

  入世前一天的11月9日晚上,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和眾多員工、高管徹夜狂歡,因為在經歷了長久的痛苦后,他們終于等來了生產權開放的這一天,結束了沒有“準生證”的歷史。

  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將“李書福入局”評價為:“這是中國打破行業壟斷的一個典型性事件。”因為在1978年,中國開始搞改革開放,次年對外資開放了汽車產業,上海汽車廠和德國大眾就簽訂了引進大眾汽車桑塔納的項目,而此后相當長的時間里,中國的民營企業依然沒有資格從事汽車產業。

  入世的契機讓吉利拿到了“準生證”。造老百姓買得起的車,這是李書福造車之初的心愿,但造車并非像李書福想象那樣簡單,吉利造車的早期不僅有些悲壯,而且有點悲涼。

  王自亮看來,在剛剛跨入造車門檻時,李書福就想到了一個“大問題”:造車一定要造發動機。對于當時的自主品牌來說,技術瓶頸的制約,國有自主尚且困難,對于像吉利這樣的民營企業是難上加難。

  研發初期,吉利研發人員自己動手,一頭扎進實驗室,經過幾個月的奮戰終于啃下了這個“硬骨頭”。當吉利“豪情”這第一款上市車型下線后,一批自主品牌隨即用降價迎接中國的入世,一直和吉利鰾著勁的天津夏利,從10多萬的價格,一路下調,宣布驚人的新價格3萬元;吉利隨即響應,豪情轎車最低價格2.98萬元。

  對于吉利當初進入市場的考慮,吉利控股集團公關總監楊學良認為:“吉利汽車就是要把汽車拉下神壇,讓普通消費者覺得高不可及的轎車產品也能消費得起。”

  在新華社高級記者、資深汽車評論人李安定(微博)看來,“入世”和“轎車進入家庭”兩大推舉力,造就了中國汽車市場的十年井噴。全球汽車所有大的跨國公司悉數進入中國市場,“小羊被狼吃掉”的噩夢卻不再聽人談起,反倒是在“與狼共舞”過程中,中國從2010年年產200萬輛的汽車弱國,到2010年1800萬輛產銷量成為全球第一汽車大國。自主品牌、自主創新、汽車出口、競爭、新能源車,成為中國汽車業這十年間的關鍵詞。轎車從中國老百姓的禁忌,成為出行的基本工具;汽車業從計劃經濟的活化石,成為中國最全球化、最市場化、競爭最激烈的產業。

  回想當年吉利最早的汽車團隊,開發班底只有7個人,其中3個人是從事技術工作的。而如今,一批批有識之士都慕名來到吉利,加入李書福的團隊。王自亮一直也在思考:李書福到底是有怎樣的能量,讓一群很有能力、又有著深厚背景的人都愿意留在吉利工作?

  跟隨李書福多年,他是這么來總結的,吉利能夠把眾多的專家吸引到“自主造車”的事業中,是因為吉利為他們提供了證明自身價值的機會。一位國外富有盛名的專家解釋他加盟吉利的理由,就是“吉利的最高管理層對自己的事業有著很大的抱負。”

  必須轉型

  現在輝煌的吉利也曾有過發展中的低潮。2007年,吉利的銷售形勢很糟糕,王自亮回憶,整個企業彌漫著一種不安的情緒,普遍感到信心不足,2006年,趙福全轉投吉利后,他提出,吉利需要大改,不把技術體系建立起來,質量搞上去,吉利就擺脫不了廉價低端的形象。隨后又提出安全碰撞“保四星爭五星”的產品品質戰略。

  當時很多人認為,上任不久的趙福全在說大話、放衛星。一時之間,對手的覬覦,業界的蔑視,媒體的沉默……吉利團隊有著說不出的迷惘。

  王自亮不止一次地聽到李書福反問:吉利為什么被邊緣化?為什么大家信心不足?我們走錯路了嗎?

  這個時期,吉利進行了全面地反思:對價格戰的反思、對技術和品牌的反思、對什么是真正的人才和創新的反思,對吉利發展道路的反思,也包括對中國汽車工業出路的反思。

  2007年5月18日,吉利借遠景全球上市前夕,正式向外界宣布,吉利已經進入戰略轉型期。一段時間,李書福甚至壟斷了吉利的“退路”:將原有的設備、模具全部換掉,連廠房都推平了。

  李書福說:“我就是要破釜沉舟,在徹底干凈的基礎上上馬新的產品。”隨后,吉利買進了全套的現代化設備、瑞典的機器人、日本的模具、韓國的焊裝生產線、德國的檢測設備等等。

  與此同時,吉利作為集團品牌,將汽車品牌分成三個不同形象的商標設計,后來定下了“帝豪”、“全球鷹”和“上海英倫”。在一系列的組合拳后,市場效應很快顯現。2007年,吉利的銷量開始回升,轉型初期銷量的大幅度下滑帶來的恐慌也逐漸在吉利內部散去。

  “非分之想”不是不可能

  王自亮用一句概括李書福最主要的特點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其中不論是對企業內部,還是早已在他心中萌發的并購夢想。

  2002年,李書福在“中國汽車企業高峰對話”論壇上說出“通用、福特遲早要關門”時,眾人嘩然,而實際上在2008年金融危機到來時,媒體皆翻出當年這一幕,都用不同的視角再審視李書福所帶領的吉利汽車。

  而王自亮之后與李書福的交流中知道,當年李書福絕非嘩眾取寵,而是他說出了內心的判斷,他認為:“未來10年或者20年,通用一定會破產,不一定是它經營不好,而是全球經濟發展規律決定了美國將成為汽車行業的沙漠。”

  就在當年,李書福曾召開了一次公司中層干部會議,會上,他很認真地說:“我們要去買沃爾沃,現在就應該做準備了!”眾人都沒有回過神,他分析道:福特購買沃爾沃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未來的沃爾沃將被福特忍痛割愛,福特必然會出售沃爾沃,而吉利將會去收購沃爾沃。

  此時,吉利剛剛拿到汽車生產許可證才幾個月。

  從2002年思考并購,到2010年達成并購協議,歷時8年,在王自亮看來“是個漫長的過程”,他談到李書福8年鐘情于“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車”主要基于兩點判斷:一是中國中高端人群的收入隨著經濟發展而增長,中國車市應該能夠看到中高級市場的爆發,而來自歐洲的品牌沃爾沃擁有很棒的名聲,現代化和充滿誘惑力的產品線,有很大潛力,吉利擁有了沃爾沃就能在中高級市場上取得主動權;二是在擁有沃爾沃之后,吉利能夠縮短自己的學習過程,并且很快能從沃爾沃的研發中心受益,沃爾沃的工程師、工藝和專業技術會加快吉利的發展進程,從而使吉利在國內市場份額占有和國際出口方面發生變化。

  2007年年初,吉利危機四伏,銷售形勢很糟糕。李書福及其團隊開始動手解決制約吉利發展的瓶頸問題,如品牌、營銷、產品線調整、技術亮點的凸顯及汽車品質的提升等等,為了爭取能在日后與沃爾沃有所合作,吉利也考慮將“安全”作為其轉型過程中最重要的訴求之一。“吉利如果不追求安全,就失去了跟沃爾沃討論的基礎,大家就不太可能合作。”5月18日,吉利借遠景全球上市前夕,正式向外宣布:吉利汽車已經進入戰略轉型期。一系列的組合拳收獲了市場效應,當年10月,吉利的銷量開始回升。

  在更大的動作前,還是需要積蓄一些經驗的,在收購沃爾沃之前,吉利預演過兩起海外并購,即2006年合資錳銅和2009完勝收購DSI。

  相比收購沃爾沃的經典,王自亮更看重DSI的收購,他評價其“太迅速也太漂亮了,再怎么估價都不為過。”

  事實上,收購DSI已經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海外練兵”,而是一樁重要的汽車核心零部件企業并購案,而且為吉利接下來收購沃爾沃做了重要的鋪墊。

  楊學良看來,到目前為止這三次并購都逐漸產生良好的結果,將為吉利的汽車事業做出重要的貢獻,這正是基于WTO框架下全球貿易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給中國及中國企業帶來了機遇,使得政府對企業走出去獲取優質資源,參與全球競爭給予了較大的支持和鼓勵。

  盡管現在已經收購成功,回想起當初的一幕幕,王自亮覺得:“這并不是一場單純的海外并購談判,而是從精神到體力的‘馬拉松’賽跑;這不是‘馬拉松’,而是一次絕境逢生的國際頂級商業‘對弈’;這不是‘對弈’,而是人生智慧和膽識的較量,民族意識在全球市場上的升旗儀式。”

  在這之后,人們更多關心的是沃爾沃的未來。李書福在采訪中曾這樣說:“我是個說話算數的人,買下來但我不碰它……沃爾沃的精神實際上是諾貝爾精神,對這樣的精神,更多的應該去尊重、去繼承、去發展。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  我要評論

> 相關專題: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