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10月26日電 (記者 吳濤 嚴蕾 程子龍) 近年來,因中國食品安全事件頻出,外國奶粉乘虛而入在中國奶粉市場上快速擴張。從原奶基地到乳品生產加工再到銷售網絡,整個奶業產業鏈上都有洋奶粉“攻城略地”的身影。今年上半年,進口奶粉呈現量價齊升的態勢,市場調查報告顯示外資品牌占據了中國內地奶粉市場份額一半以上。
不少業內人士擔憂,中國乳業如果再無作為,恐將出現陣地“全面失守”的大潰敗。
據廣州黃埔海關統計,今年前7個月僅廣東省就進口奶粉5.9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24.2%,進口平均價格每噸為3714美元,比去年同期上漲12.1%。
AC尼爾森公司關于中國奶粉行業零售情況的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內地排名前十位的奶粉品牌中,有5個為外國品牌,分別為多美滋、美贊臣、雅培、惠氏、雀巢,這些品牌總計占據內地奶粉市場份額的五成以上,并且幾乎都是一、二線城市的高端市場。
廣州一家嬰幼兒奶粉企業資深高管人員告訴記者,當前中國奶粉市場銷售總額在450億元左右。近年來的奶業負面新聞使消費者傾向于信賴洋品牌,國內乳制品企業市場份額不斷縮小。目前洋奶粉基本控制了中國高端奶粉市場的定價權。
今年7月,國際市場上原料奶粉價格回落時,雅培、惠氏等商家卻以新產品、新包裝為名變相漲價10%左右。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洋奶粉純利潤普遍能達到20%左右,卻說漲就漲,昭示了中國奶業話語權的失控。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乳制品加工業對進口原料的依賴也日益加深,而且越來越多的國內乳品生產企業為迎合消費者而使用進口原料粉。
內蒙古騎士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菅海軍說,進口大包奶粉一噸售價只有2.7萬元左右,而自己生產一噸奶粉需約3萬元成本,公司每生產一噸奶粉就要虧損約3千元,用洋奶粉是出于利潤考量。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管理中心總經理黃元林說,盡管蒙牛有不少自控奶源,但由于國外原料粉價格低、質量穩定,蒙牛生產的冰淇淋也使用進口奶粉。
在中國市場上,不少乳制品以“進口”作為賣點大肆宣傳。就在近日,生命陽光奶粉甚至被媒體報道指其“原裝進口”涉嫌造假。
與此同時,國外乳業企業全面布局中國市場。首先是自建上游奶源基地。據黃元林介紹,今年7月,新西蘭恒天然集團宣布與河北省玉田縣政府正式簽署協議,將斥資2.6億元人民幣在玉田縣新建牧場。恒天然乳業首席執行官安德魯表示,5年內集團將在中國新建5到6個牧場,進一步拓展中國乳業市場。
其次是全面提升生產加工能力。日本明治乳業(蘇州)有限公司籌劃在蘇州建廠,出資約30億,主產液態奶和低溫奶制品,預計2013年投產。法國食品巨頭達能集團旗下的上海達能乳業今年7月試投產,主產乳飲料,預計年底大規模生產,日處理能力達到每天300噸。
第三是二、三線城市銷售渠道快速鋪設和下滲。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說,洋奶粉在牢牢掌控嬰幼兒奶粉一線高端市場的同時,開始重點在二、三線城市鋪銷售網絡,而且速度很快。這位業內人士說:“例如多美滋現在全國已有800多個經銷商,美贊臣以前在整個遼寧省就兩個經銷商,現在每個地級市都有,網絡下滲得很快。”
而國產奶粉“敗退二線”的現實,讓不少業內人士深表擔憂。他們說,以前國產奶粉在二、三線城市占有絕對優勢,現在已開始淪陷。當前中國奶業能與洋奶粉平分秋色,憑借的就是銷售渠道的優勢。“渠道制勝”的營銷時代,外國品牌強勢的渠道下滲,中國奶業可能面臨的是“致命的威脅”。
也有專家認為,從市場角度看,外國奶粉進入中國市場,是市場經濟的客觀需求。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鄧榮臻說,中國每年有1600多萬初生嬰兒,進口奶粉也是對國內供應的補充。
內蒙古奶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兆林說,未來5年是中國奶業快速跨越發展的階段,外資會加快進入中國市場,國產品牌與外國奶粉的競爭將愈加激烈。這不僅體現在奶業產業鏈上,也體現在奶業上游的飼料、添加劑、機械設備、食品包裝等行業。
更多的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奶業已從一線城市敗退,二線城市優勢也不斷弱化,面對外國奶粉的強勢擴張,中國奶業必須有所作為,自律自強。
黑龍江省奶業協會秘書長張維銀、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陳三有等人認為,中國本土奶業的振興,當務之急是以穩定的質量、良好的信譽重塑國內消費者信心,重新奪回市場。對此,他們建議,一是轉變國內奶業一直以來的重加工、輕養殖的生產模式,加大奶源基地建設,穩定奶源供給,提高奶源質量,從源頭保證安全性;二是完善食品安全標準,加強乳品生產的質量監管,提高產品質量穩定性。(記者張麗娜參與采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