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榮
調電價、集中審批一批火電項目、抑制高耗能產業過快增長、控制煤價漲幅……為應對“電荒”,主管部門頻頻出招。日前,終有消息稱,用電緊張的局面有所緩解。
“用電緊張緩解是暫時的”,國家電網內部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因為水電發力,華中、華東地區的電力缺口暫時收窄,僅局部地區出現電力供應缺口較大。但該人士指出,隨著迎峰度夏高峰的來臨,3000萬的電力缺口依然存在,電荒局面并未解決。
水電“給力”
“用電緊張暫緩與上調電價沒有多少關系”,華能集團內部人士介紹,即便在上調電價之前,集團火電機組仍然滿負荷運轉,裝備利用小時數穩步增加。
此前,發改委上調電價時曾有業內人士指出,電價上調有利于遏制高耗能企業擴張,發改委明確禁止對高耗能企業實行優惠電價。此次電荒暫解,有人士認為控制需求側發生作用。
據中電聯介紹,1-5月份,發用電量持續較快增長,但是5月份增速環比略有回落。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部主任薛靜表示,電價上調對高耗能的抑制短期內無法體現,目前用電緊張局面得以暫緩主要原因是長江中下游流域水電設備利用小時得以提高,另因降雨、降溫的緣故,空調的使用率較低,居民用電需求有所下降。
5月份長江中下游遭遇特大干旱,中電聯數據顯示,5月份的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近幾年來同期最低水平。但6月份以來,南方各省逐步進入汛期,旱澇急轉,因干旱導致發電不足的各大水庫因來水劇增,水電機組利用小時數大幅回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前的電荒壓力。
“電荒”仍存
雖然用電緊張局面暫緩,但業內一致認為,受電源性缺電的“硬傷”掣肘,一旦氣溫回升,雨水減少,時段性缺電又將來臨。
國家電網相關人士表示,電力供應缺口縮小只是短期現象,隨著迎峰度夏高峰的來臨,此前所預計的3000萬千瓦的電力缺口依然存在。
根據中電聯行業統計調查,1-5月份,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中電投五大發電集團火電生產虧損121.6億元,同比增虧78.6億元!懊簝r上漲仍是根本原因”,中電聯認為,五大集團發電經營持續困難,給迎峰度夏電力供應保障帶來較大風險。
據國電集團總經濟師張樹民介紹,盡管國家發改委自4月份起上調了部分地區的上網電價,但是火電企業平均每度電還虧損5分錢,火電企業的積極性并沒有真正調動起來。
而對于下半年國家是否會繼續上調電價,張樹民表示無法揣測,但他也認為通脹壓力高漲短期再上調電價的可能性較小。有券商行業研究員也指出,年內電價是否上調主要看煤價是否繼續上行,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動力煤雖然維持高位,但是增幅已經疲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