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漢澍 上海報道
5月6日,國家發改委在北京約談了雀巢、雅培、多美滋、惠氏、美贊臣、澳優等6家外資奶粉生產商。有消息稱,此舉意在表明政府要求維持進口乳制品的價格穩定。隨后,6家外資乳企紛紛向媒體表示,近期沒有產品漲價計劃。
此前,在中國奶業協會的牽頭下,包括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35家國內乳企簽訂了不漲價協議。再算上此次約談的6家外資乳企,中外乳企基本上已被悉數納入“不漲價聯盟”。
盡管在國家發改委出面約談和行業協會的努力號召下,乳品行業承諾不會漲價,但不斷攀升的上游原材料價格和各類成本壓力還是讓眾多乳品企業覺得力不從心。
國金證券食品飲料行業首席分析師陳鋼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目前國內原料奶平均價格約為3.2元/公斤,較去年同期增長近23%。”
乳品業另一大原材料——白糖的價格增幅更為迅猛。據農業部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專家組近日發布的糖料市場監測信息顯示:3月份國內食糖價格為7159元/噸,同比猛漲36.3%。
一家位于國內市場三甲之列的乳業巨頭的高管人士向本報記者感嘆:“盡管我們調動各方資源,通過產品結構調整、規模化生產、內部精細化操作來降低運營成本,但依然覺得力不從心。現在各類成本持續走高,而企業又無法向下游轉移成本壓力,我們堅持得實在很辛苦!”
發改委“有請”
就在國家發改委約談6家外商乳企的同一天,身處日化行業的外資巨頭——聯合利華被國家發改委處以200萬元的罰款,處罰原因則是聯合利華此前散布漲價信息,擾亂市場秩序。
與聯合利華等日化品企業醞釀調價的路徑頗為相同,此前,大量有關雀巢、澳優等外資乳企將上調奶粉產品價格的消息此起彼伏,一些超市甚至稱,已經接到多款洋奶粉的漲價通知,漲幅約在10%左右。由此也引發了青島等地區市民搶購進口奶粉的現象。
外界普遍認為,發改委在這一時間節點上約談6家外商乳企,背后頗有深意。
5月10日,雀巢(中國)有限公司高級公關經理何彤向本報記者證實了約談一事,但拒絕透露約談的具體相關內容。
同日,美國雅培(中國)有限公司公共事務部張雪向本報記者表示:“約談事宜由公司的政府事務部負責,我們也不清楚具體內容。目前雅培已經將相關情況匯報到芝加哥總部,但美國方面并未示意可以向外界披露與之相關的信息。”
不過,有消息人士稱,此次約談的過程為發改委與每家外商乳企單獨進行。發改委詢問了各家進口乳品的數量、價格以及生產等情況,業內普遍認為這是政府對進口奶粉成本壓力的一次摸底。
參加此次約談的澳優乳業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陳遠榮透露,發改委還提醒企業要遵守《價格法》和《反壟斷法》,尊重市場規律。
據悉,發改委就前段時間媒體報道的洋奶粉漲價的相關事項向企業詢問,不過6家外商乳企均對漲價消息予以了否認。
此前,澳優奶粉漲價的消息一度甚囂塵上。澳優乳業方面曾表示,由于原料成本上漲等原因,澳優“能力多”系列產品已上調價格,其中,“能力多”免疫強化系列現在的建議零售價是338元,而此前其建議零售價為298元。
但約談后,澳優對外表示,澳優漲價的消息并不客觀,部分奶粉價格調整屬于促銷結束、恢復正常市場價。
而另外5家外資乳企均表示,近期沒有漲價計劃。一位外資乳企的負責人稱,今年將是近年來價格最“風平浪靜”的一年。
成本壓力揮之不去
一位不愿具名的外資乳企人士向記者表示:“進口奶粉并非像外界所言的那樣是暴利產品。盡管定價較高,但我們要比國內產品多出國際運輸、倉儲、關稅等費用。同時,進口奶粉的包裝更講究,成本也更高。”
“而更大的一筆成本支出在于產品研發,外商對品質要求極為嚴格,產品一般需要4年的研發時間,通過與醫療機構的臨床試驗、病例測試,往往要選取近1萬個樣本進行試用研究。因此在原材料成本上漲方面,我們和國內乳企的壓力感受是一樣的。”上述人士稱。
西部乳業發展協作會秘書長魏榮祿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漲價的不只是原材料,通貨膨脹使得企業需要支付更多的人力成本,與此同時,上游汽油價格不斷走高,導致運輸費用持續上升,許多成本是由上游傳導到下游企業,但最終都由乳品企業來承擔,這一價格機制有待政府進一步理順。”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物流總費用占國內GDP比重約18%,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過高的物流成本將使得乳企成本雪上加霜。
光明乳業公關部總監龔妍奇告訴本報記者,乳業成本的走高,已經不只是今年的現象了。但此前企業除通過自身將成本消化一部分外,還可以通過調價來轉移剩余的成本壓力,但今年的情況可能會比較特殊。
光明乳業2010年度財報顯示,去年光明乳業主營業務成本約58億元,同比增長27.37%,盡管主營銷售額達到89.94億元,同比增長20.45%,但受成本因素影響,企業毛利率同比下降了3.5%。
伊利股份的狀況也似如此。伊利2010年度財報顯示,伊利乳業的液體乳及乳制品的主營成本為202.72億元,同比增長31.92%,毛利率因此同比下降4.92%。
伊利股份在其年報中稱,原料奶、白糖、進口乳制品等主要原料市場價格持續上漲,由此導致乳品生產成本增加,將影響企業盈利空間。預計2011年原料奶、白糖、進口乳制品供需形勢仍偏緊張,其交易價格同比會持續上升,乳品企業生產成本控制風險加大。
廣州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告訴記者,在企業無法轉移成本壓力的情況下,液態奶與煉乳將最受影響,因為二者的毛利率水平本來就很低,一般對凈利潤的貢獻只在4%左右,如果原料進一步上漲,這類產品將首先面臨虧本的狀況,而企業也有可能將此類產品調整下架。
勒緊褲帶熬日子
為應對節節攀升的成本,光明乳業在2010年末存貨大增,到達了近8.06億元,較2009年增加2.87億元,同比增長55.29%,光明乳業在其年報中表示,存貨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企業需要儲備原材料。
陳鋼向本報記者表示,由于乳制品講究新鮮程度,企業不可能完全通過存貨來解決問題。去年乳企通過提價轉移了一部分壓力,這也使得公司內部還有成本消化的空間,但這個空間是有限的,如果原料價格進一步走高,而終端價格又無法調整,企業將很難繼續支撐。
面對多重利空,成本消化的應對之策已成為乳企最重要的議題。
蒙牛乳業首席行政官盧建軍在5月11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蒙牛會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培育更高毛利的產品,同時控制低毛利產品的比重規模。以前蒙牛主要靠大眾類產品,而以后依靠的將是高毛利產品。目前,特侖蘇、冠益乳等產品附加值是比較高的,而蒙牛以后會將此類產品作為主要的發展方向以對抗不斷攀升的成本。”
何彤告訴記者,雀巢將在能源消耗上投入更大的精力。“現在我們生產每噸產品消耗的能源和水比過去減少了60%,這是一筆很大的成本節約。”
而龔妍奇向記者介紹,光明專門成立了一個供應鏈部,以縮減成本,專門優化產業鏈。“乳品供應鏈很長,從牧場到加工到運輸到終端,供應鏈部會在各個環節做成本構成分析。我曾經去他們部門開會,發現他們絞盡腦汁來節省各類成本。譬如在采購物料上,光明有個1000多輛冷藏車組成的物料團隊,他們就研究把車頭和車身卸開,卡車到了工廠不用等候,車頭直接掛其他車箱就能再出貨。同時,他們還跟蹤監測司機,細化到每個人到每個工廠在門口要停留多少時間。光明現在絞盡腦汁來優化各個環節,否則就只能轉嫁給終端市場。”
“盡管如此,光明的壓力還是非常的大。企業能消化的都消化掉了,但企業是要盈利的,特別是上市公司是需要回饋股東的,在過去幾年,有哪款產品真挺不住了,還是需要通過市場調價的方式來轉移成本。”龔妍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