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其玨
一石激起千層浪——就在“第六屆亞洲太陽能光伏工業論壇”在上海舉行前夕,關于“光伏產品質量內外有別、國家質檢總局計劃開展全國光伏質量抽查”一事引起各界熱議。
昨日,多位業界大佬就此表態,有的否認,有的則直陳其事。
尚德電力公關總監陳曉東對本報記者直言,國內部分光伏企業的確存在產品質量問題,而且內外有別的現象也肯定存在。
“這是由主客觀兩方面原因造成的。”陳曉東說,“從客觀角度講,前期國內市場并未真正啟動,一些示范性工程對組件的要求也不夠嚴密,造成個別廠商有機可乘。”
在他看來,這其中一個關鍵的衡量標準就是利益,“如果國內企業發現賣到國外價格更高,當然把質量好的東西賣到國外。而國內招標價格被壓得過低,產品無利可圖,自然就把轉換率相對較低的產品用在國內。”
此前,已進行過兩輪的金太陽工程招標屢屢出現超低價,一度遭到業界集體炮轟。如去年第二輪招標的最低價僅為0.73元人民幣/千瓦時,2009年第一輪招標時的最低價更只有0.69元/千瓦時。
另一方面,“國內光伏產業有很多投機者,有很多小企業是匆忙上陣的,本身質量無法達標,于是就通過各種途徑銷售產品。”陳曉東預計這一現象還會存在一段時間,“只有當國內光伏市場真正啟動,當企業認為在國內銷售產品有利可圖之時,大家自然會把最好的產品留給國內。”不過,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執行會長張征宇則表示,光伏質量不太會內外有別,畢竟,國內外光伏質量檢測的標準都是一樣的。
“關鍵是中國的電價和國外沒法比。”張征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