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物流報記者 王京
日前,記者從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獲悉,我國進口鐵礦石總量在2010年出現了12年來的首降。監控數據顯示,2010年全年中國總計進口鐵礦石達6.19億噸,較2009年減少了約900萬噸。這是自1998年以來,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出現的首次“下探”。
有關歷史統計資料顯示,2000年時,中國的鐵礦石進口量只有6900萬噸,而到2009年,這一數據已增長到了6.27億噸。
12年來,量漲價亦漲。伴隨著鐵礦石進口量連年增加,價格也在“瘋狂地直線上漲”。一度打壓并占有著鋼廠的大半利潤。日前,中華工商業聯合會冶金業商會首席顧問劉勇昌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感嘆說,“瘋狂的石頭正在逐漸榨干中國鋼鐵業的利潤”。
據了解,從2005年到2010年,中國的鋼價指數漲幅為33%,而同期的礦石價格漲幅竟高達116%。2010年全年鋼鐵行業的盈利增速低于全國各行業平均值,鋼鐵股的整年走勢也遜于大盤整體。
此外,西本新干線信息總監盛志誠介紹,盡管去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出現一定幅度下滑,但對比進口鐵礦石涉及總金額,2010年全年總計花費約789億美元,較2009年仍然增加了287億美元。
另據“西本新干線現貨交易平臺”綜合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鐵礦石進口到岸均價約為127.5美元/噸,2009年到岸均價為79.9美元/噸,同比漲幅為59.5%。
業內專家對此表示,中國鐵礦石市場驚現“需求下滑、價格上揚”的怪狀,一些鋼廠在競爭中的盲目爭奪與哄抬報價,行業應加快規避并控制這種惡性競爭,真正維護鐵礦石市場的穩定發展。
【專家觀點】
礦石行情走勢
鋼之家網站總經理吳文章:2011年生鐵產量有望增加2500萬噸,這樣2011年中國鐵礦石需求將增加4125萬噸。2010年1~9月份除中國外其他國家生鐵產量32313萬噸,月均產量3590萬噸,平推至全年則2010年產量達43100萬噸,假設2011年國際經濟仍將保持4%以上的增幅,那么其他國家鐵礦石消耗量將新增至少4125萬噸。如此一來,2011年全球鐵精粉總的消耗量將較2010年至少增加8250萬噸,如果市場形勢允許,鐵精粉新增消耗量有可能達1.22億噸。
“我的鋼鐵”高級研究員高波:由于2011年三大礦山都有增產計劃,而日、韓鋼廠在完成補庫存后會減少對貨源的爭奪,因此鐵礦石市場供應偏緊的局面將逐步緩解,價格可能呈高位震蕩下行的態勢。但不利的因素也不少,如澳洲一季度可能出現的臺風會影響發貨,部分國家如印度、伊朗提高關稅限制鐵礦石出口等。因此,今年鐵礦石價格即使下降,幅度也不會太大。
礦石定價模式
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主任虞鋼: 所謂“指數式定價”就是“隨行就市”,進行現貨貿易。國際巨頭提出的“指數式定價”是到貨價格,其中包含了運價費用。鐵礦石指數式定價模式,對于鐵礦石進口依存度超過50%的中國鋼鐵業來說,不是十分有利。
倘若指數式定價模式得以實現,鐵礦石供應商便可以靈活調節產能,博取指數價格的變化。一旦遇到集中采購,不但生產成本控制權不在鋼鐵企業自己手中,而且有可能在需求得不到保障和滿足的情況下,謀求更高價格。
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資深專家陳克新:中國在鐵礦石價格上必須要增加話語權,擇機建立鐵礦石期貨市場。通過鐵礦石遠期合約交易,可以實現另外一種形式的長期協議交易。
這種協議交易,不僅可以固定交易數量,而且同時鎖住交易價格。對于中國鋼鐵企業規避原材料價格劇烈波動風險,控制成本和利潤,具有積極作用。還能夠使得中國真正參與到鐵礦石價格的博弈中來,真正擁有議價權。
【市場聲音】
來自環球網的一份網絡調查數據顯示:在967個參與調查的人員中,99.3%的人表示關心鐵礦石價格走勢;40.6%的人贊成,中國缺少“話語權”,在談判中仍處不利的位置;30.8%的被調查者反映,澳大利亞等鐵礦石“寡頭”國家無理勒索中國;另有27.8%的人直言說,鐵礦石賣方過分貪婪,定價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