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記者 慈冰 胡雯
醞釀三年的山東省煤炭企業重組收官在即,卻又再生變數。
涉嫌齊魯銀行騙貸案,原淄博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淄礦集團)董事長,現任山東能源集團籌建辦公室主任馬厚亮被司法調查。這一事件直接影響到了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山東能源集團)成立進程,原計劃于2010年12月18日舉行的掛牌儀式被取消。
了解情況的私募股權人士透露,12月18日當天,馬厚亮與涉嫌齊魯銀行案的諸多人士被約談協助調查,除了齊魯銀行案之外,馬厚亮還被舉報有其他經濟問題,直至元旦前調查才告一段落,但馬厚亮的具體問題目前仍沒有定論。
自2010年8月起,馬厚亮即擔任山東能源集團籌備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兼任辦公室主任。按照山東省國資委的計劃,該集團成立之后,馬厚亮將會擔任該集團董事長。
2010年7月22日,山東省委常委會議研究通過了《省管煤炭企業重組建議方案》,提出將在保留兗礦集團現有管理體制的同時,重組淄博礦業、新汶礦業等六家國有煤炭企業資產,組建新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并要求該集團組建工作須在2010年底前全面完成。
馬厚亮涉案,讓2010年底前全部完成山東能源集團組建的希望落空,并有可能進一步影響到其隨后的重組進程。國都證券分析師劉斐認為,馬厚亮事件對此次山東煤炭企業重組影響很大,“重組進程肯定會推遲,方案是否能實施也很難說。”
2011年1月7日,山東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對《財經》記者證實,馬厚亮涉案的事情已有耳聞,但具體情況仍在等組織部門的定論,至于山東能源集團具體的掛牌時間,則要由省委省政府決定。
“6合1”方案
早在2008年,山東省國資委就出臺了《山東省省管企業改革發展和國資監管工作三年規劃》,其中提出,“到2010年基本完成省管企業重組”。而重組名單中,山東鋼鐵集團、山東重工集團已組建完畢,只剩下煤炭集團尚未成立。
接近重組方案的人士透露,針對煤炭企業重組,山東省在2009年確定的方案是“7合1”,而在2010年最新確認的方案為“6合1”。
山東省屬煤炭企業共有七家,分別是兗礦集團、棗莊礦業、淄博礦業、新汶礦業、龍口礦業、肥城礦業、臨沂礦業,合計產能過億噸,占山東全省煤炭產量的三分之二。
根據2009年度統計,六家煤礦企業規模大小不均。其中,新礦、棗礦和淄礦的原煤產量和煤炭地質儲量較大,而肥礦、臨礦和龍礦相對較小。在2009年全年共計7581萬噸的原煤產量中,新礦、棗礦和淄礦就占了將近5500萬噸。2009年全年共實現凈利潤71.5億元,新礦、棗礦和淄礦就占了近60億元。
六家企業的煤炭地質儲量和煤炭可采儲量分別共計為427.2億噸和176億噸。其中,煤炭地質儲量只有131.9億噸在山東省內,煤炭可采儲量只有48億噸在山東省內,其余均分布在省外。
所謂“7合1”方案主要是以兗礦集團為整合平臺,形成一家大的煤炭集團。而“6合1”方案則是保留兗礦集團,重組其他六家國有煤炭企業資產,組建新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
國都證券分析師劉斐分析認為,兗州集團本身擁有上市公司,企業規模已經很大,如要進行整合,操作難度較大。另外,如果采用“7合1”的方案,新集團的領導將會主要由兗礦的領導來擔任,這在人事安排上也存在困難。所以,山東省最終采取了“6合1”的整合方案。
“這種整合也符合國家規劃的要求,形成兩個5000萬噸產量的大集團,從政績的角度也說得過去。在整合之后,山東能源集團對外統一口徑,在市場并購方面形成優勢,并在對電廠價格談判方面占有優勢。”上述接近重組的人士透露。
2010年7月4日,山東省政府常務會議通過了這一重組方案,7月22日,山東省委常委會議也通過了這一方案,山東能源集團的組建工作正式啟動。能源集團將構建以產權紐帶為基礎的三級母子(分)公司的管理體制, 即山東能源集團、各權屬子(分)公司、子公司所屬經濟實體單位的三級管理體制。
與此同時,在重組期間,六家企業的法人地位不變,納稅關系不變,年度和任期考核目標任務不變,并保持各企業領導班子的相對穩定,實現重組和生產經營“兩不誤、兩促進”。
按照山東國資委的重組目標,將把六家重組煤炭企業打造成國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的大型企業集團,打造一家新的煤炭主業上市公司,進入中國煤炭行業綜合效益及生產規模前五位。
具體為:到2010年底,資產總額達到1200億元,煤炭產量8400萬噸,實現營業收入880億元,利潤100億元。到2015年底,爭取資產總額達到2000億元以上,煤炭產量2億噸,實現營業收入2400億元,利潤300億元。
而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雖然山東省政府強力推行煤炭整合,且之前也有鋼鐵、重工集團重組案例,但煤炭重組的進程仍然會存在馬厚亮事件一樣的較大變數。這其中,清算職工股份或將成為制約重組進程的一個主要原因。
2000年煤炭產業持續低迷,為解決資金短缺問題,山東省煤炭企業多以職工集資入股的方式籌措資金。國都證券研究報告指出,雖然各大企業紛紛表明職工股份都已在規定期限內退還完畢,在某些企業,職工股份依舊還殘留一部分尚未徹底清退。
另一方面,阻礙企業重組中影響最大的是“寧為雞口、不為牛后”的思想。分析人士指出,可以肯定的是,在大局已定的背景下,各大企業不斷擴充自身實力,試圖在即將到來的整合運動中提升籌碼,謀求更多的話語權是不爭的事實。
陡生波折
馬厚亮事件打亂了山東省煤炭重組的計劃。國都證券分析師劉斐認為,此次馬厚亮事件對重組整合會產生較大影響,“(重組)進程肯定會推遲,方案是否能實施也很難說。之前有傳言說山東能源集團會借殼上市,現在來看短期內是不可能實現的。”
一位當地媒體人士對《財經》記者介紹,山東省國資委曾通知各媒體,2010年12月18日召開山東能源集團掛牌儀式,但此后便一直拖延,至今仍未有明確的時間。
巧合的是,12月18日當天,齊魯銀行騙貸案暴露。淄礦集團、中國重汽集團、山東高速等國有企業多有涉及。一家煤礦負責人透露,在擔任緇礦集團董事長期間,馬厚亮曾從齊魯銀行騙取貸款資金從事證券交易。
齊魯銀行騙貸案只是馬厚亮被查的原因之一。知情人士透露,馬厚亮與涉及齊魯銀行案相關人員被約談協助調查后,其他企業人員均在幾天后被放出,馬厚亮則因在此期間被舉報貪污,被要求繼續接受調查,直至元旦前幾天才被放出。
1月12日,原淄礦集團員工王維震對《財經》記者表示, 2010年12月初,他曾接到紀委方面、監察部駐勞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關人士的電話,對其2006年起實名舉報“淄礦集團為1279名職工辦理假退休騙取社保基金問題”做出回應。
“有關部門在電話里講,我反映的問題已經通知了山東省紀委和組織部,讓我等消息。”王維震說。
此前的幾年間,王維震還同時實名舉報馬厚亮在擔任淄礦集團董事長期間“非法集資4億元,瓜分國有資產”一事。而原淄礦集團下屬西河煤礦的員工則在不斷向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反映淄礦集團七個小煤礦“假破產”一事。
“紀檢部門的調查結果至今未有定論,如果馬厚亮經濟問題被查實,其擔任董事長一職的可能性將會很小。”上述知情人士認為。
另一方面,由于馬厚亮事件發生突然,主導煤炭重組的山東國資委并無準備。
工商資料顯示,山東能源集團已于2010年12月16日正式注冊成立,法定代表人仍由馬厚亮擔任。該公司注冊資本為100億元,是由山東省國資委出資的國有獨資公司。辦公地點設在濟南市經十東路山東能源大廈。
工商資料顯示,該公司的一般經營項目將包括能源、新能源的投資與管理;煤炭焦化和制氣、煤層氣、煤化工、醫療器械的投資與管理;倉儲;能源與環保技術的開發利用以及商品進出口業務。
按照省國資委此前的通報,由于煤炭重組涉及的企業比較多,煤炭企業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山東能源集團領導班子的配備既要符合現代企業制度法人治理結構的要求,又要與現有企業領導班子正常運行相銜接。
重組方案確定后,山東能源集團籌備工作領導小組成立,組長由省國資委主任譚成義擔任,副組長則由省委組織部副部長于剛及國資委兩位副主任擔任。而馬厚亮作為排名第一位的組員,同時擔任籌建辦公室主任。
在當時,這樣的任命已經近乎明確了山東能源集團領導班子配備,即馬厚亮擔任該集團的董事長;而山東省煤炭工業局副局長卜昌森作為籌建辦公室副主任,將擔任集團總經理一職。
“六家企業都是省管國有企業,在領導職位的安排上也會出現激烈競爭。”上述分析人士指出:“如果馬厚亮經濟問題被查實不能擔任山東能源集團董事長,其他后備人選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線。”
據當地一位煤炭行業人士分析,馬厚亮之所以能當選董事長,主要是各大礦區一把手相比較,馬厚亮具有年齡優勢,其從事煤炭工作的時間比較長,行政黨務工作也較為全面,這些都比卜昌森較占優勢。
上述當地煤炭行業人士認為,馬厚亮事件之后,很有可能由卜昌森接任董事長一職。而國都證券分析師劉斐認為,其他五家煤礦企業領導的年齡比較大,“從省里空降新領導的可能性較大。”
馬厚亮“舊事”
馬厚亮生于1957年11月,山東省棗莊薛城人。此前,曾擔任兗礦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2002年起,馬厚亮任淄礦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一職。
接近馬厚亮的人士介紹,他做事干練,日常待人溫和。從兗礦調任至淄礦之后,馬厚亮的家人并未來到淄博,仍然留在兗礦職工大院。馬厚亮在任幾年間,淄礦集團的效益不斷提升。
國都證券提供的數據顯示,淄礦集團主要生產經營單位分布在魯陜黔滇蒙五省區七個地市,轄有淄博礦區、濟(寧)北礦區和陜西彬長礦區三個煤炭生產基地,職工總數超過2萬人。2008年,淄礦生產原煤近1400萬噸,企業總收入136億元,實現利潤9.6億元,總資產為165億元。
山東省國資委調研數據顯示,淄礦集團2009年生產原煤1323萬噸,總收入138億元,實現利潤11.4億元,總資產為196.6億元。在六家被整合企業中,淄礦集團的四項數據指標排在新礦、棗礦之后,位列第三。
由于此次牽扯齊魯銀行騙貸案,馬厚亮在任淄礦集團期間的其他“舊事”也重新浮出水面。這其中,“非法集資”與“小煤礦假破產”或將成為其難以言說的硬傷。
馬厚亮上任之后,于2003年1月與2004年6月,以開發濟北煤礦為由,兩次向全體干部職工發起集資。出資證明書顯示,集資款以一家“康業投資公司”的名義收取,并由淄礦集團工會蓋章。
王維震告訴《財經》記者,集資標準按照不同的崗位有所不同。2003年1月第一次集資時,停薪留職人員每人集資額為2000元,一般工人為4000元,科級干部為1萬元,其他級別的干部則更高,而馬厚亮的集資額為普通員工的100倍左右。
至2004年6月第二次集資時,首次集資已獲得一倍的回報。同時,本金和利息作為集資基數,每人又新增了一部分金額,再次向康業投資公司簽署集資證明。
“平均來說,每一個工人集資大約10000元左右。淄礦當時有4萬員工,總計集資約為4億元左右。”王維震表示。
“馬厚亮臨走之前(2010年8月)還給破產職工每人發了2800元,可這個時候集資早就結束了。”王維震向《財經》記者透露。
另外,2002年至2007年間,淄礦集團以資源枯竭、資不抵債的名義先后破產了龍泉、夏莊、西河、南定、雙溝、嶺子、石谷七家煤礦。原西河煤礦人士透露,這項工作由馬厚亮主導,七家煤礦均被轉讓給當時的礦長,改制成為民營企業。但這些以“資源枯竭”為名關閉的煤礦企業自始至終并未停產,至今仍在經營,產量卻在不斷提高,效益也越來越好。
公開信息顯示,原西河煤礦在2006年破產改制變身為山東舜天礦業有限公司之后,當年便實現5.59億元銷售收入,而在2009年實現銷售收入近4億元。
“現在西河煤礦每年的產量是40多萬噸,其他破產煤礦有大有小,有的跟西河煤礦差不多大,有的則是它的兩倍大。這些礦業一夜之間都成了千萬、億萬富翁。”上述原西河煤礦人士透露:“本來第八家煤礦計劃在2008年破產,但這時候國家政策不允許了。”
該人士透露,按照國家政策,財政部曾對資源枯竭型破產企業發放了破產補貼,僅西河煤礦一家就得到了2.9億元的補貼。“財政部駐山東省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核查過,這部分錢已經撥到山東省財政廳,而到了淄礦集團僅剩下1.5億元,但是并未向破產職工發放。破產煤礦職工通過上訪維權,直到2009年才給1000名傷殘職工索回3000萬元的補貼。”
“舊事”交織,馬厚亮與山東能源集團的命運陷入一片迷霧之中。遭遇候任董事長涉案調查的尷尬開局,山東能源集團既定的整合思路是否改弦更張?業已暴露的改制中的瑕疵能否得到糾正?目前并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