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魏曙光
由于持續強降雨越演越烈,澳大利亞遭遇的50年來最嚴重洪澇災害出現進一步惡化態勢。由于洪災發生在澳大利亞主要產煤區的中心地區,其嚴重程度足以降低這個“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同時也給全球經濟尤其煤炭行業造成巨大沖擊。
自去年圣誕節以來,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連續降下暴雨,造成了50年來最嚴重的洪澇災害,受災地區面積約90萬平方公里,一度形成了一個比德法兩國面積總和還大的“內海”,差不多有半個地中海那么大。
受災最重的昆士蘭州是澳大利亞的農業和礦產重點地區,主要出產煤炭、小麥和糖。持續數月的洪水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洪水淹沒的城鎮幾乎是豎立在泥漿之中,農田及作物全毀、鐵道與公路交通完全切斷。
該州有四分之三的煤礦被迫關閉,是1991年來最嚴重的情況;準備出口的煤炭等產品也無法運至港口。作為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國,在全球煉焦煤貿易中,澳大利亞約占三分之二。昆士蘭州又是全球最大的海運煤炭出口基地,此次遭遇水災使得澳大利亞35%的煉焦煤出口在生產環節陷入癱瘓。
目前,必和必拓、力拓、英美資源集團和博地能源公司在過去一個月均宣布在昆士蘭州的生產遭遇不可抗力,不能如期向國際市場供貨。市場預計,約9800萬噸煉鋼煤年產能力受到不可抗力的影響,相當于昆士蘭正常煤炭出口量的73%,這占到鋼鐵制造商使用的全球年海運煤供應的37%左右。
除了開采被洪水中斷外,向出口港的運輸也告停止。鐵路運營商QR National已經表示,由于受洪水影響,昆士蘭州的輸煤系統需要數周時間才能恢復正常。昆士蘭州最大的煉焦煤出口港達林普港運輸量只是正常情況的60%至70%,這還是在動用庫存的情況下。另一個煉焦煤出口港格拉德斯通港則已經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