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產經 > 乳業巨頭卷入惡性營銷門 > 正文
全媒體記者 張磊 孫銳 發自呼和浩特
近年來,中國乳業從來不缺少話題,2008年三聚氰胺壓垮了三鹿集團,2010年圣元奶粉又蒙冤“激素門”,雖被還以清白,但巨大損失已無法挽回。圣元“激素門”剛剛平息,一時又牽出蒙牛和伊利這兩大死對頭,中國奶業于此陷入一場“三國殺”。
在這場“游戲”中,“起牌”后的一天里,蒙牛、伊利和圣元乳業緊緊握住自己的手牌,并深藏起自己的身份。
10月20日,本報記者奔赴呼和浩特,深入事件。
蒙牛試圖漂白,伊利極力自保,圣元則獨善其身。目前來看,牌局走向仍撲朔迷離。
起牌:
沉默中開啟的暗戰
事件的發展是以一種非常規的姿態開始的。
19日晚,網絡若干論壇突然傳出消息,稱曾引起軒然大波的“圣元奶粉致兒童性早熟事件”,是奶業巨頭蒙牛及其公關公司策劃出來,以打擊競爭對手。同時另一奶業巨頭伊利公司也指控蒙牛對伊利旗下產品Q Q星兒童奶、嬰兒奶粉,進行有計劃的輿論攻擊。
該消息還稱,在內蒙古公安部門介入后,蒙牛及其公關公司一批涉案人員被拘捕。該消息一經發布,立即在微博(http://t.sina.com.cn)上遭到瘋狂轉載。
20日上午,記者分別撥打了蒙牛、伊利雙方的電話,但傳來的卻一直是忙音。與此同時,國內其他媒體同行也遭遇了類似的經歷,“一直聯系不上兩家公司的負責人”。
雖然爭議的雙方已經變成蒙牛、伊利兩大乳業巨頭,可事發原因卻是圣元乳業。但是,當記者嘗試聯系圣元乳業相關負責人時,也遲遲未能成功。
整個事件似乎陷入了黎明前的寂靜。
而回應比較明顯的則是股市,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業20日早盤低開后保持低位震蕩,截至收盤,報23港元,跌2.54%,成交1.86億港元。
博弈:
蒙牛伊利互指對方“黑手”
蒙牛:伊利員工傳遞神秘郵件
10月20日傍晚,本報記者趕到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盛樂經濟園區的蒙牛總部。
壯觀的蒙牛總部大樓燈火通明,但記者卻被告知非工作時間沒有部門能夠接受采訪。幾經周折,記者才聯系到了蒙牛公關部門的一名負責人,這名負責人不愿透露姓名,只是表示,關于“傳聞”,蒙牛愿意作出回應。隨后,記者的電子郵箱收到了蒙牛發來的一份書面聲明。
記者發現,蒙牛在這份聲明中僅強調公司與圣元“性早熟事件”一事無關、相關網絡傳聞屬于“誣陷”。對目前輿論的焦點——公司員工與簽約公關公司聯手針對伊利產品實施惡性口碑營銷一事,沒有給出任何正面回應。
那么蒙牛高管被拘捕是否屬實?10月20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公安局開發區分局已經證實,確已對蒙牛、伊利兩大乳企間的惡性口碑營銷傳播事件進行立案調查。涉案的博思智奇公關公司創始人楊再飛已被警方帶走調查。
對此,蒙牛方面回應稱,楊再飛已經不是蒙牛的總裁助理,也非蒙牛員工,只有安勇是蒙牛員工。但安勇僅僅屬于兒童奶項目部,并非集團高管。他制造這一事件是其個人所為。
這名負責人在之前與記者交流時透露,“網絡傳聞圣元事件是蒙牛策劃”這一傳聞是由伊利通過內部郵件向員工部署的,因為有伊利人員將一封神秘的郵件傳給了蒙牛,蒙牛才據此向公安機關報案,目前國資委已經介入。
伊利:蒙牛發起商業誹謗
起初選擇沉默的伊利乳業也打開了話匣。10月20日晚上,伊利也向記者發來一份書面聲明。
聲明稱,今年7月中旬,伊利在部分網絡媒體發現大量攻擊公司產品、品牌的言論、報道,公司已于7月30日正式向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安分局報案。
經警方縝密偵查,這起利用網絡媒體惡意損害伊利集團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的案件已被偵破,此案涉及蒙牛乳業、北京博思智奇公關顧問有限公司(公開資料顯示,蒙牛乳業總裁助理楊再飛兼任該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其副總經理趙士勇為蒙牛乳業首席顧問)、北京戴斯普瑞網絡營銷顧問有限公司相關人員。
伊利在聲明中確認,蒙牛乳業兒童奶負責人安勇、北京博思智奇公關顧問有限公司趙寧、郝歷平、馬野等4人已于近日被檢察機關正式批捕,李友平、張明2人網上追逃。
在書面聲明的最后,伊利意味深長地表示:“我們對于網傳圣元事件是蒙牛策劃一事不做評價。”
圣元:真相總會水落石出
10:30許,記者撥通了圣元乳業公關部經理張迎玖的電話”
張迎玖告訴記者,網絡上《蒙牛集團蓄意破壞我公司(伊利)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案件偵破進展》的帖子她已經看到了,“網絡上的東西我們不好作出評論,事實上,激素事件已經結束了。” 張迎玖說,中國衛生部8月15日公布了“圣元乳粉疑致兒童性早熟”調查結果,稱患兒乳房早發育與所食用乳粉沒有關聯,目前市場上抽檢的圣元乳粉和其他嬰幼兒乳粉激素含量沒有異常。“衛生部的調查結果已經說明激素事件有了定論。”
除此之外,張迎玖特別向記者強調,前不久,曾在鳳凰衛視節目中率先向圣元奶粉開炮的主持人馬斌,對針對圣元奶粉作出的錯誤報道表示了誠摯的歉意,正式向圣元公司及廣大嬰兒家長們道歉。“今日,不斷有媒體朋友來電詢問有關激素事件幕后策劃一事,圣元公司也看到了相關報道。對此我們暫時無法評論,相信終究有一天,真相會水落石出。”
緣起:
警方破獲商業誹謗案
2010年7月16日,某報刊登了一篇所謂“深海魚油造假嚴重”的新聞,隨即網上相繼出現大量宣傳“深海魚油不如地溝油”的攻擊性文章。
之后,網絡攻擊深海魚油的行動有組織地向深層次發展,攻擊添加深海魚油的產品不能食用,最后矛頭直指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Q Q星兒童奶”。
警方經過為期兩個多月的縝密偵查發現,這起看似商戰的事件,確系“一網絡公關公司受人雇用,有組織、有預謀、有目的、有計劃,以牟利為目的實施的”損害企業商業信譽案。
警方證實:今年7月14日,蒙牛“未來星”品牌經理安勇與北京博思智奇公關顧問有限公司共同商討炒作打擊競爭對手——伊利“Q Q星兒童奶”的相關事宜,并制定網絡攻擊方案。
據警方介紹,這些網絡攻擊手段包括:尋找網絡寫手撰寫攻擊帖子;聯系點擊量較高的個人博客博主撰寫文章發表在博客上,并“推薦到門戶網站首頁”、“置頂”、“加精”等操作,以提高影響力;以兒童家長、孕婦等身份擬定問答稿件,“控訴”伊利乳業公司,并發動大量網絡新聞及草根博客進行轉載和評述,總計涉及費用約28萬元。
而整個操作鏈由“蒙牛‘未來星’品牌經理安勇——北京博思智奇公關顧問公司(郝歷平、趙寧、馬野等)——北京戴斯普瑞網絡營銷公司(張明等)、博主(網絡寫手)——李友平(戴斯普瑞公司合伙人)”這樣串聯而成。
警方表示,這起案件目前已告破,安勇、郝歷平、趙寧等三名犯罪嫌疑人已于10月16日被內蒙古檢方正式批捕,另一名犯罪嫌疑人馬野也被警方刑拘,張明、李友平等人在逃。
旁觀:
混戰下的悲哀
采訪中記者注意到,許多呼和浩特當地人對此次蒙牛“陷害門”并不持有太高的關注度。“兩大巨頭,誰也看不上誰,在我們這里沒有人會覺得奇怪。蒙牛還沒怎么成器的前些年,伊利就有攻擊過蒙牛,這又不是什么新聞。不過若說蒙牛陷害攻擊圣元奶粉,倒不是多么可信,因為,有必要嗎?”出租車司機鄭宏說。
正如鄭宏所理解的,有乳業專家也分析,從蒙牛的發展來看,圣元并不是它的競爭對手,它沒有必要用這樣的手段去打擊圣元。根據數據顯示,圣元奶粉只專注于奶粉市場,而蒙牛在國內的奶粉市場份額只占不到5%,直接因為搶奪奶粉市場而出此下策打擊圣元,令人費解。
談起此風口浪尖上的事件,許多呼和浩特市民表示,若對是非必須要做出一個判定,他們會站在蒙牛一邊。“就像選擇就業一樣,當地人一般會先選擇蒙牛,而不是伊利,除了機制更靈活一些,十多年來,蒙牛樹立起的高大形象也確確實實深入人心。”“清者自清吧……但不管是誰做了什么,這也是一場悲哀,中國奶業的又一場悲哀。”
◇相關新聞
蒙牛伊利本是“同根生”
公開資料顯示,1978年牛根生參加工作。在伊利集團從一名洗瓶工干起,擔任過車間主任、廠長等職,在伊利做到了生產經營副總裁的位置。1998年,牛根生從伊利辭職。談至辭職的原因,牛根生2001年接受一家媒體采訪時說,主要是緣于高層的權力斗爭。“當國企老總感覺到你威脅到他的地位,或者被人挑唆到覺得你威脅到他的地位時,他會請你走人的。”
此后,牛根生于1999年創立蒙牛集團。作為乳業的后起之秀,“蒙牛”以出色的營銷手段實現了快速增長。對于蒙牛的成立,社會上有人稱,牛根生的離開使伊利不少元老級管理人員均跟隨而去,原先的伊利一分而二,成為現在的蒙牛和伊利兩個乳業巨頭。
2002年,蒙牛銷售額突破21億元,在全國乳制品企業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一舉躍升至第4位。此后,蒙牛成長為中國最大的乳制品企業。與伊利這個中國第二大乳制品企業的較量逐漸升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