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訊(記者 孫聰穎)昨日晚間康佳集團發布了2010年上半年年報,實現銷售收入79.40億元,同比增長53.52%;但凈利潤為5088.75萬元,同比下降36.63%。 康佳解釋了凈利潤下滑的原因,首當其沖的就是價格戰。“今年二季度以來,外資彩電品牌在終端采取空前的降價舉措,國產品牌被迫跟進,公司產品毛利率被快速拉低;另外為了提高平板電視的品牌影響力,公司市場開拓費用增加;而且康佳新產品導入速度延遲,對上半年公司彩電產品的盈利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其他國產彩電企業的年報也不容樂觀,上周末TCL多媒體、長虹均發布了半年報,TCL多媒體上半年虧損3.34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2.9億元);而四川長虹盡管營收高達186億元,但凈利潤僅為4063萬元。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認為,和184億元的營業收入相比,0.4億元的利潤太少了,這表明長虹的盈利能力還不強。
多家國內彩電企業都把盈利能力的下降歸咎于外資的價格戰。一直以來因為存在價格優勢,2007年,內資與外資品牌銷售份額的比例為7∶3,然而今年外資試圖借中低端產品搶占市場份額。隨著內外資品牌價格被縮小至200元,上述比例也被改寫為4∶6,國產企業被迫參與價格戰,毛利瞬間拉低。
另外各廠家對互聯網電視的錯誤研判也是主因之一。2010年上半年,彩電廠商在3D和互聯網電視的“十字路口”上抉擇,TCL、長虹、康佳紛紛投巨資進入互聯網電視領域。如今市場的反應已經證明了這次選擇出現了失誤。家電分析師劉步塵指出,互聯網電視本身屬概念營銷的產品,網絡功能不足20%,在重重政策監管之下,根本無法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
2009年,國產彩電因為上游液晶面板價格回調以及家電下鄉、以舊換新帶來的爆發性增長,取得了近年來最好的業績,然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從已經發布的年報來看這種高增長可能只是曇花一現,未來國內彩電企業壓力將更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