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鐵礦石金融化越發勢不可擋。日前有傳聞稱,日本已經悄然介入鐵礦石掉期交易。作為全球第二大鐵礦石進口國,日本在“類現貨”市場的淪陷對中國鋼企沖擊匪淺。
如今鐵礦石金融化越發勢不可擋。日前有傳聞稱,日本已經悄然介入鐵礦石掉期交易。作為全球第二大鐵礦石進口國,日本在“類現貨”市場的淪陷對中國鋼企沖擊匪淺。
2010年的鐵礦石價格跌宕起伏,在打破長協價之后,季度定價、月度定價、現貨價輪番上陣,令全球鋼企應接不暇。日前有傳聞稱,日本已經悄然介入鐵礦石掉期交易。作為全球第二大鐵礦石進口國,日本在“類現貨”市場的淪陷對中國鋼企沖擊匪淺。面對鐵礦石金融化的越發勢不可擋,中國鋼企正陷入兩難境地。
鐵礦石的金融化趨勢
北京中期研究所鋼鐵分析師曹潔對本報記者談到:“掉期交易本是全球鋼鐵企業堅決抵制的,日本此舉并非心甘情愿。但是從今年鐵礦石談判走勢來看,已經越來越接近指數定價,日本鋼企也是看到了鐵礦石的金融化趨勢,無奈之下提前適應。”
據記者了解,掉期交易作為一種金融工具,與期權、期貨和遠期同為金融衍生品。掉期交易(SwapTransaction)是指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時期相互交換某種資產的交易形式。鐵礦石掉期交易的積極意義在于,它能夠讓交易參與者對沖鐵礦石現貨市場上的風險。
2009年,英國《金融時報》曾報道中國有7家鋼企參與了掉期交易。但時至今日,這條消息并未得到中國權威部門的證實。而記者從鋼企得到的信息顯示,大部分中國鋼鐵企業對掉期交易仍然很陌生,只有少數大型鋼企研究過鐵礦石掉期交易,但至今仍不敢涉足其中。
在2008年,中鋼協與五礦商會都曾強烈建議中國鋼鐵企業不要參與掉期交易,這是因為掉期交易不等同于期貨市場,它屬于“場外交易”,即買家與賣家都和交易所簽合同,雙方獲得的信息是不透明的。
具體到鐵礦石交易,中國鋼鐵企業如果想參與掉期交易,只能通過國外投行與三大礦山進行買賣,而投行是否會將真實、全面的市場信息反饋給中國鋼企則是未知數。這就好比3個人坐在一起打牌,如果另外2家串通一氣,輸家肯定是自己。因此,中國鋼企參與掉期交易最擔心的是被投行和三大礦山算計。
自設期貨將導致“多逼空”
事實上,長久以來三大礦山極力推崇鐵礦石掉期交易、指數定價,其目的也正是希望通過實體鋼企所不熟悉的金融工具,攫取更多利潤。目前,三大礦山的精心布局已初見成效,鐵礦石金融化撲面而來,中國鋼企貿然參與有可能落入陷阱,不參與則無法規避鐵礦石暴漲暴跌的風險。從長遠考慮,一旦鐵礦石形成如原油一樣的金融交易市場,那么中國鋼企的固步自封必將遭受重創。這的確是一種兩難選擇。
那么,中國是否可以在國內交易所推出鐵礦石金融服務,在自己地盤上試水鐵礦石金融化?
曹潔對此表示:“中國不能算鐵礦石生產國,只是結算方,這從根本上制約了中國在鐵礦石金融貿易中的掌控權。因此從目前來看,在中國推出鐵礦石相關金融服務還很遙遠。”
一位鐵礦石貿易商對記者透露,其實早有多家中國鋼企曾建議上海期貨交易所開發鐵礦石期貨服務,但是經過調研發現可行性不高。一方面,中國自身鐵礦石產量很低,在期貨交易中很容易出現“多逼空”的問題,也就是買的人多,賣的貨少,難以形成真正的交易市場。另一方面,交易所如果引入三大礦山提供貨源,無異于引狼入室。憑借他們的金融手段與經驗,以及在鐵礦石生產方面的掌控權,最終還是會控制住金融貿易中的各個環節。如此以來,國內期貨市場的安全意義也就蕩然無存。
當然,不參與鐵礦石掉期交易也并不代表中國鋼企的世界末日的到來。據統計,目前全球已有4家交易所推出鐵礦石掉期交易服務,即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倫敦清算所和美國洲際交易所。但是,去年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掉期市場,其規模也僅有每月200萬噸左右的交易量,而中國一個月鐵礦石進口量就有5000萬噸。
從目前來看,鐵礦石金融化還遠未達到兵臨城下的程度,只是面對不遠的未來,中國鋼企還須居安思危。至少,研究、學習鐵礦石金融化不應再被抵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