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訊(記者 王丹)鐵礦石季度定價已成既定事實。原首鋼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戴國慶在日前舉辦的“聚焦鐵礦石談判困局”論壇上提出,年度定價改為季度定價和現貨定價對中國鋼鐵企業來說并不一定一直是壞事,中方應該主動地應對,包括編制自己的價格指數。
有行業媒體報道稱,鐵礦石季度定價的參照標的已暫定為普氏指數,參照標的為品位62%的青島港鐵礦石現貨到岸價。自2008年必和必拓叫賣指數定價開始,目前,普氏指數、環球鋼訊指數、英國金屬導報指數等都是相對主流的指數參照。只是這些指數定價均是國外的公司在制定,中方并沒有參與,因此之前中方反對指數定價,也是有道理的。對于中國這個大買家來說,受制于人顯然是極其不利的。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此前就指出,金融力量的缺席是中國在鐵礦石談判中屢屢弱勢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此,戴國慶指出,中國也可以自己編制指數。不過,他認為,這個指數不應該由政府來編制,而是需要一個獨立的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