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產經 > 中糧聯手厚樸61億港元入股蒙牛 > 正文
CBN記者 李蕓 發自上海
今日,政協委員面對面2009年會在上海召開。本次會議由上海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和第一財經聯合主辦,會議主題為“邁向真實的復蘇——世博與上海服務業變革”。
會上,蒙牛集團行政副總裁姚海濤作了題為《綠色復蘇》的報告。會后,姚海濤接受第一財經網記者的獨家專訪。
傍上中糧?不是國進民退
今年,中糧集團聯合厚樸基金成為蒙牛第一大股東,這使得一度以民營企業楷模自居的蒙牛集團摻入了不少國有色彩。
姚海濤認為,這并不能完全理解為國進民退。蒙牛和中糧的合作是基于雙方的共同需要。一方面,致力于打造食品全產業鏈的中糧集團,缺少乳制品生產這一環節;另一方面,蒙牛尋求與大企業合作,使大企業參與蒙牛管理層,從而在大的戰略決策方面為蒙牛提供優勢。畢竟,中糧集團在海外有很好的銷售網絡,這為蒙牛進軍海外提供了便利。
姚海濤說,蒙牛和中糧的戰略目標是一致的,都致力于為人類提供更多的優質食品。兩家屬于強強聯合,所以蒙牛并未過多考慮“國”與“民”的因素。
打國際牌?困難重重
日前,“中國制造”廣告在全球播出,與此同時,蒙牛乳業也大打“國際牌”,不僅斥巨資“迎娶”洋奶牛,還在荷蘭合作銀行發布的“2009年度全球乳業公司排名報告”中名列第19位,與雀巢、達能、明治等跨國乳業巨頭進入同一方陣,這是中國乳業首次進入全球20強。
然而,在開拓國外市場的過程中,蒙牛也遇到了重重困難。姚海濤指出,中西方乳制品存在差別,民眾的消費習慣也不一樣。要在當地民眾心目中樹立對外來品牌的認可,需要一定時間。另外,產品的運輸時間也比較長,光是檢驗和運輸兩個環節就要花費半個月至一個月。
他指出,在三聚氰胺事件發生之前,蒙牛產品的出口情況很好,產品遠銷美國、加拿大。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出口額迅速減少。
蒙牛下一步將尋求突破,計劃在海外建立工廠,選址初步定為東南亞國家。
黃金十年終結?中國乳業走進白銀時代
乳制品行業屬于傳統行業,從1998年到2007年,中國乳業經歷了超速發展的黃金十年,年銷售增速達到20%以上。姚海濤說,乳業的大發展已經在上個十年完成,即使三聚氰胺事件沒有發生,現在的行業增長速度也不會那么快,基本保持在10%-20%,就屬于正常數字了。
他認為,金融危機對乳品行業的影響并不大,而是行業危機對乳業的影響巨大。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蒙牛最慘的時候銷售額為0,每天還要收購近萬噸牛奶。當時,為迅速扭轉局面,蒙牛做了很多努力。例如,讓消費者到工廠監督收購牛奶、生產牛奶的過程,派人監管奶源,使消費者逐步建立對蒙牛的信心。
他說,三聚氰胺事件雖然使中國奶制品行業,包括蒙牛等企業,遭受重創,但也使之走向成熟。從過去被動監測產品質量,轉化為主動監管原奶生產過程。政府和社會各界對這個行業更加關注,這對行業的發展是一個機遇。國家對乳品行業進行規范管理,經過行業洗牌,小的、不規范的企業被清理出去,這給大的乳品企業很好的機遇,使品牌企業的競爭優勢大大增強。
各企業在發生危機時更重視原奶環節的質量問題,蒙牛在這方面更是占有一定先機。從2004年起,蒙牛每年在奶源建設方面的投入,就已走在行業前列。這也是蒙牛今后在乳品行業中有重大競爭力的底氣所在。
蒙牛能實現今天的成功,跟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創新是分不開的。伊利、光明乳業有十幾二十幾年的歷史,而蒙牛只有十年的發展經歷,但蒙牛在科技創新角度花了很大投入,從而走在同行之前。現在市面上的真果粒產品,就包含很多專利,包括包裝、產品配方等方面的專利。酸奶制品也引進許多國外先進技術。這是蒙牛在市場領先的主要原因。
蒙牛將繼續在這方面努力,計劃花逾2億建中國乳品研究院,把在乳業方面有先進經驗的國際機構請過來一起研究。
展望中國乳業的下一個十年,姚海濤用“白銀時代”來形容。他認為行業的機遇主要體現在奶源管理方面。隨著市場逐步規范、各部門更加重視、奶牛養殖的積極性提高,行業的發展也就更快。他說,蒙牛在去年最困難的時候,也達到11%的增速,今年的數據應該會更加好看。
抓住世博機遇
今年年中,伊利集團宣布成為上海世博會高級贊助商,蒙牛則缺席贊助商團隊,聯想到奧運會的情況,幾乎是歷史重演。
對此,姚海濤表示,蒙牛為伊利感到高興,畢竟伊利和蒙牛一樣是內蒙古的品牌。缺席世博會贊助商的競爭,是出于考慮到光明乳業是上海本地企業,中標的可能性較大。但蒙牛認為雖然自己不是贊助商,但他們的銷量不會因此就減少。姚海濤表示,蒙牛會借助世博會的機遇在市場銷售方面尋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