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消息 (楚天都市報) 有關專家認為,外資掌控中國大豆市場導致食用油價格集體上漲。
據新華社電 上周以來,全國多個城市食用油價格比半月前高了10%左右。繼“瘋狂的大蒜”之后,食用油漲價再次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記者采訪發現,這一輪食用油價格上調也暴露出一些突出問題:進口大豆、進口油菜子已成為食用油的“壟斷”原料。如央企中糧集團旗下的福臨門豆油原料來自阿根廷;外資企業旗下的金龍魚豆油原料來自巴西;魯花等合資企業旗下多種調和油中的豆油、菜子油,也全部由進口原料壓榨。
那么,國產大豆、國產油菜子都去哪里了?“都入庫了。”黑龍江龍江福糧油集團董事長宋勝斌說,去年國家為了保護豆農利益,臨時收儲了一半國產大豆。“大量國產油菜子進入國庫,原料所剩不多。目前應該是菜子油銷售旺季,但現在湖北開工的菜子加工企業沒有幾家。”湖北省奧星糧油公司總經理梁紅星說。在油菜子主產省湖北和安徽,多家菜子油加工企業對此表示認可。
自去年以來,國家為了保護農民利益,啟動了大豆、油菜子臨時收儲。其中去年臨時收儲大豆725萬噸,收儲油菜子150萬噸。到今年新油菜子上市以來,國家又收儲近500萬噸,接近今年油菜子總產量的一半。新一輪大豆收儲也于日前啟動。相應的,一些生產加工企業就出現了原料緊張,只好尋求“外援”。
海關數據顯示,去年加拿大三分之一的油菜子出口到中國;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累計進口油菜子245萬噸,同比增長2.4倍。今年以來,大豆進口量已超過國內總產量的三倍。
專家介紹,上述舉措導致我國食用油加工業形成了新格局:臨時收儲使國內大豆、油菜子價格明顯高于進口原料價格,外資企業以及中糧等大企業改用進口原料;一些不被允許或難以使用進口原料的民營加工企業則陷入停產。統計表明,去年以來,國內220家菜子油加工企業中有208家虧損,盈利或保本的僅有12家。
“我們希望國家在考慮農民利益時,也重視解決加工企業的困境。”一位大豆加工企業負責人說,加工企業短期內難以迅速全面恢復生產,也是導致目前食用油尤其是大豆油供應偏緊和價格上調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