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健 蔡銀飚 通訊員 林法戴 廈門報道】
自2006年起,到2009年10月止,廈門檢驗檢疫部門累計檢出不合格進口鐵礦石228批、904萬噸、貨值9.13億美元,批次、重量、貨值不合格率為60.2%、54.2%和40.3%。其中,經檢驗不合格的印度鐵礦石達157批、544萬噸、貨值5.4億美元,不合格率分別為67.9%、63.6%和67.8%,約占所有進口不合格鐵礦產品批次、重量、貨值的68.9%、60.1%和59.1%。印度鐵礦進口不合格數量大、不合格率居高不下,質量堪憂。
據廈門檢驗檢疫局分析,目前進口印度鐵礦石總體存在三個質量問題:一、品位下降:印度鐵礦的鐵含量多在62%-63%之間,60%以下礦種逐漸增加,主要指標鐵、水分、二氧化硅、粒度、三氧化二鋁、磷、硫不符合合同要求。二、夾帶雜物:主要有生活類雜物和非鐵礦類雜物。三、缺斤短兩現象嚴重。經常性出現數量短少數百噸,最多達2000噸。
印度是廈門口岸進口鐵礦的首要來源地。2006-2009年10月,廈門口岸報經檢驗檢疫進口鐵礦總量達379批1666萬噸,貨值22.63億美元。
印度探明鐵礦石的資源量為252.5億噸,其中可開發的基礎儲量為177.1億噸,居世界第6位,約占全世界總量的6.8%-7%,屬于鐵礦石資源較豐富的國家之一。由于歷史的原因,一直沒有得到大規模的開采,礦山規模大的也只是年產幾百萬噸。印度礦山的大量開采則是近年來隨著全球鋼鐵工業的復蘇,特別是中國鋼鐵工業的高速發展。印度小礦山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生產的鐵礦石就地銷售出口。這些小礦山質量管理落后,為圖經濟利益,想方設法在礦石中摻雜大量的非鐵礦雜物,有的以低品位礦石冒充高品位出口。
印度出口鐵礦石80%流入中國。由于國際市場價格猛漲,部分鋼鐵企業為搶到貨源,不僅追求貨單數量,忽視原材料質量,甚至提前向供應商開具信用證,最高支付值達全貨單的100%。一旦發生不合格事件對外索賠時,供貨商已拿到全款而不承認檢驗結果,或以停止供貨法拒絕賠付,國內進口商無法挽回損失。
為確保鐵礦石質量安全、避免損失,廈門檢驗檢疫局建議各進出口企業:一是選擇規模較大、資信較好、質量管理體系完善的供貨商作為商業伙伴,從源頭上確保產品質量。二是簽訂合同前,要了解礦石的來源,掌握礦山的品位基本情況,并在合同中訂明礦山名稱。三是要謹慎簽訂合同支付條款,規定在到貨檢驗合格后再支付貨款,以免品質不合格導致索賠困難。四是在合同中訂立裝運前檢驗條款,要求指派中國檢驗認證集團等第三方檢驗機構在裝貨港進行裝運前檢驗和監裝,確保裝船貨物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