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產經 > 多個城市出現天然氣供應緊張 > 正文
進入11月份以來,我國部分地區出現大范圍雨雪低溫天氣,天然氣需求量大幅攀升。天然氣生產企業在安全生產的前提下,保持高負荷生產,千方百計挖掘潛力,科學調用儲氣資源,積極組織進口,努力增加天然氣資源供應。
進入11月份以來,我國部分地區出現大范圍雨雪低溫天氣,天然氣需求量大幅攀升。受天然氣管輸能力限制、峰谷差大、儲氣規模不足等因素影響,一些地區供需矛盾比較突出,武漢、重慶、西安、南京、杭州等地相繼出現供應緊張情況。“氣荒”之下,企業的生產與民眾的生活立刻受到影響。國內天然氣批發價格在半個月之內平均每噸暴漲500-700元,平均漲幅已超過20%。
記者昨日從發展改革委了解到,按照中央部署,發展改革委積極組織協調中石油集團、中石化集團、海洋石油總公司,以及各地經濟運行主管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運行調節,強化需求側管理,穩定天然氣市場供應。
一是天然氣生產企業在安全生產的前提下,保持高負荷生產,千方百計挖掘潛力,科學調用儲氣資源,積極組織進口,努力增加天然氣資源供應。11月1日至20日,中石油日均供氣1.8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2%。
二是統籌資源平衡,做好產銷銜接和調運。搞好科學調度,優化管網運行,針對薄弱環節強化安全管理,確保天然氣產銷運儲設施平穩運行。
三是加強監測協調,及時掌握供應狀況。特別是對西氣東輸等沿線重點地區予以高度關注,加強組織協調,完善應急預案,及時發現問題和隱患,采取積極措施予以協調解決,并相繼對資源偏緊地區增加了天然氣供應。
四是進一步加強需求側管理,嚴格天然氣利用政策,制定保供序列。始終把確保居民生活用氣擺放在第一位。在此前提下,安排好公共設施等重點領域用氣。同時加強輿論宣傳,正確引導消費,促進節約使用。
“斷氣”探原:
剖析此次“氣荒”的直接成因,中石油等供應方表示,受雨雪天氣影響,華北地區巨大的用氣增幅給整個管網運行帶來困難,國家緊急調配“西氣東輸”管道部分天然氣,對長江以南城市實施減供措施,管道沿線的南方一些城市天然氣供應緊張。 “雨雪天氣是此次‘氣荒’的誘因。”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
供需矛盾是“成因”
受工業好轉形勢影響,今年下半年以來,浙江省工業用氣明顯上升,居民應用也日益普及。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節能減排措施的深化,越來越多的企業根據要求改造設備,使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加上石油價格今年不斷攀升,價格較低廉的天然氣自然備受企業青睞。一方面是供應不足,另一方面是需求不斷增加,供需矛盾加劇了“氣荒”的蔓延。
壟斷企業在逼漲氣價?
輿論出現一種觀點,認為天然氣壟斷企業試圖通過“斷氣”來推升氣價。中石油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集團動用儲氣庫來滿足需求,每天提高2000萬立方米的供氣量,目前管網已經達到滿負荷運行狀態。
中國能源網總監韓曉平指出:“天然氣的投產要根據有關供氣協議,既然簽了協議,為何生產跟不上,又為什么在冬季用氣高峰的時候出現供應不足,這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