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新惠
自今年1月3張3G牌照正式發放以來,關于3G時代傳統媒體尤其是報紙出路的話題,爭辯尤為激烈。類似這樣的爭論其實并不陌生。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每一種新技術出現所引發的科技變革、社會變化都自然波及到舊事物、舊格局,何況在如今這樣一個信息技術、媒介資訊迅速發展的時代。而作為最“古老” 媒體的報紙如何與3G進行結合,也成為重要的命題。
3G之前報紙與手機的結合和應用
報紙與手機的結合、應用,始于2G時代的手機短信。2001年中國移動開發出手機短信的應用,這一應用被商業網站及時抓住并從與運營商的分成中擺脫了當時深陷的網絡寒冬。報紙由于當時還處于強勢地位,對這一新生事物并不敏感,也沒有更多的研究和應用,只有一些依托于傳統媒體建立的新聞網站嘗試推出新聞短信訂閱。人民網在2002年曾推出手機短信訂閱新聞,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不明顯。
傳統媒體忽視手機短信,一方面源于報紙的理念和思路、受眾的閱讀習慣和短信的資費價格,更重要的是手機短信的承載量(每條70個漢字)和傳輸性能(每次只能發送一條)實在有限,不能滿足媒體傳輸新聞、信息的基本要求,更不能傳輸圖片。報紙與手機的第一次“共舞”似乎沒有開始就結束了。
2.5G推出的彩信成為報紙邁向數字化的一個抓手,誕生了熱熱鬧鬧的手機報。筆者近日針對10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一項“手機出版問卷調查”,其中“手機內容重要性”選項的調查結果顯示:95%認為手機報(新聞資訊)在手機內容中最為重要。目前全國范圍已有手機報300余種。受眾的認可,內容商的積極主動,手機報自身快速、及時、準確、文詞簡潔、成本低廉、接收率高的特點和優勢,使得手機報一時成為報業數字化追求的方向和目標。
從技術上看,手機報是基于彩信而實現的報紙與手機的“共舞”。彩信的技術特征與報紙的傳播規律有所契合,內容簡短扼要而又重點突出,圖文交融兼有互動,有一定的容量而又不長篇大論,因而報界對手機報的應用駕輕就熟。但IT界人士認為,“手機報雖然熱鬧,卻始終沒有成為一個被廣泛接受、快速發展的模式。究其原因,是因為手機報只是發揮了手機初級階段的功能。”
除了手機短信、手機報體現出的手機與報紙的結合和應用外,手機二維碼為報紙與手機的結合打開了一個新的通道。二維碼是一種新型的條碼技術,存儲的信息量比一維碼(如超市商品上的條形碼)多幾十倍,并能整合圖像、聲音、文字等多媒體信息。只要用手機對準印刷在報紙上的二維碼拍照(代替掃描),讀取條碼內容,或輸入二維碼下面的號碼即可實現手機快速上網,觀看影視、聲音、網絡媒體的內容。2006年6月5日,天津《每日新報》成為中國首家應用手機二維碼技術的平面媒體。
3G改變了什么
國內從2006年提出3G概念以來,對3G的種種猜想源源不絕,關于3G的應用也給予相當高的期望。3G之于2G、2.5G究竟改變了什么?先前的報紙與手機結合、應用又會產生怎樣的沖擊與改變呢?
3G與2G、2.5G的主要區別在于傳輸聲音和數據的速度提升上,它能夠在全球范圍內更好地實現無線漫游,并快速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寬帶手機上網、視頻通話、手機電視、手機購物、手機網游等多種應用都將從夢想變為現實。當然,在2G、2.5G時代,手機上網、手機電視、網頁瀏覽等技術也都已開發出來,但應用效果差強人意,比如手機網游,很難實現多人在線對戰,只能是單機版或者下載到本地機的小游戲;手機電視也存在著傳輸速度慢、信號不穩定、時斷時續的問題。3G應用后室內狀態每秒2M的傳輸速度幾乎與電腦寬帶媲美,足以從根本上改變移動互聯網的上網速率。
傳輸速度的提升一方面是對原本依賴速度的手機應用的釋放,另一方面也是對基于速度緩慢而開發的手機應用的“最后通牒”。具體到手機報,其在3G 到來之前的盛行,與其說是彩信技術被傳統媒體的捕捉,不如說是因為手機上網資費的昂貴、手機上網傳輸速度的緩慢,致使用戶不得不采用終端機下載閱讀的方式。這與互聯網發展初期的狀況有點相似。因為采用撥號上網方式,且是按照分鐘計費,用戶不得不快速上網將新聞下載到本地機,或者采用新聞訂閱的方式,通過收取郵件獲得新聞。而當互聯網上網資費下降、寬帶普及后,幾乎不再有用戶將新聞下載到本地機瀏覽了。
站在技術和理論的角度,3G將改變手機用戶獲取信息的方式,如果能隨時隨地獲取最新信息,且資費低廉,用戶還有必要訂閱手機報嗎?手機的最大特點是移動性,快速的傳輸速率保證了用戶可以在移動中獲取動態的、正在發生的信息,而以當前手機報的編排方式和發送形式,手機用戶訂閱手機報只能獲取靜態的、過時的信息。
當然,手機報是否就此消失還有待審視。手機的瀏覽界面不同于電腦屏幕,規格不一、相對狹小、操作不便的手機屏幕如果要承載手機互聯網的海量信息,對于閱讀者未必不是一種負擔。而手機報是“經過編輯人員精選出來的精華,包含著媒體人的價值判斷和編輯思想”,對于只想花少量時間而又想了解國內外重大新聞的受眾群體來說,手機報恰恰是一種最好的選擇。
上述兩種情況在3G出現后都將在一段時間內長期存在,因此和諧“共舞”是報紙和手機結合的最好路徑。
3G時代報紙的發展路徑與選擇
探究3G時代,報紙的發展路徑與選擇,除了對已有的舊事物分析、剖析外,還需要研究新事物,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不同用途理解3G手機,以及3G手機與報紙對接的契合點。
首先,3G手機是生產工具,是傳輸工具。2009年1月8日,著名球星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駕著昂貴的跑車在曼徹斯特機場隧道撞車。事故發生后,在電視上播出、同時又在互聯網上播放的第一個視頻是《曼徹斯特星報》女記者用諾基亞N95手機拍攝的。
上述案例給我們的第一啟示是3G時代報紙記者一個人、一支筆、一本采訪本已經不能滿足新聞即時性、交互性、多媒體性的要求了,新聞記者不僅要樹立快速傳播的意識,還要學會運用3G手機、移動終端等新型生產工具、傳輸工具,通過文字、聲音、圖像,全方位報道新聞事件。手機的多元化功能對于一般用戶可能不必去了解,但對于新聞記者,站在將手機當做生產工具的角度,需要研究、使用并發揮作用。只有這樣,才能為報紙捕捉到獨家新聞、原創新聞、現場新聞。
其次,3G手機是閱讀終端,是發布平臺。基于此,報紙應與手機生產商合作,將報紙內嵌到手機設置里;與移動終端商合作,研發出可以即時接受報紙內容、用戶可以隨時閱讀報紙的移動閱讀終端。在《光明日報》創刊60周年紀念活動上,光明日報報業集團展示了全球首家基于3G(TD- SCDMA)/GSM無線模塊支持的移動報紙閱讀終端。《光明日報》可以將每天內容的電子版發布到該終端上,用戶可即時接收閱讀最新報紙內容。此外,該終端還具有圖書下載閱讀、股票行情滾動發布、圖片瀏覽以及mp3播放等功能。
無獨有偶。7月,一套能在手機上原版再現報紙的新媒體手機數字平臺“報訊通”研制推出,版面間可自由跳轉、能儲存多種報刊書籍、可檢索往期報刊、可在手機上進行評論、可輸入關鍵詞搜索等。這套平臺類似互聯網上的數字報,只是載體轉移到了手機上。但是,需要將平臺與各類暢銷手機品牌合作,如果能實現內嵌,將大大加快其產業化進程。
再次,3G手機是內容生產的“最后一公里”。一條新聞的生產流程涉及到采集、制作、傳輸、發布、到達五個環節。過去傳統媒體的記者采集到重大、突發新聞信息后只能等待著出版時間或播出時間,網絡媒體盡管能即時發布,但由于閱讀終端的限制不能做到及時送達。一條新聞,完成了前四項而最終沒有及時、即時到達用戶,新聞的傳播效果無從談起。3G手機的快速傳輸和貼身到達完成了新聞生產的“最后一公里”,手機作為“帶著體溫的媒體”實現了新聞與用戶的零距離接觸。因此,在內容生產上,應將傳統媒體獨有的、超強的采集能力與手機的移動性、即時播報結合起來。美國報業編輯協會主席羅德里格斯說:“在新媒體時代,報紙在以自己的方式演進著。未來,信息將通過移動終端傳輸,不管是互聯網還是報紙,都將只是新時代信息傳輸方式中的一種。而不管通過哪一種管道傳輸,錢都將進入一個口袋——信息加工和制作者的口袋。”
最后,3G手機是個性化的服務工具。3G網絡速度的提高和帶寬的增加,使得手機的服務功能和生活用途越來越豐富,像手機銀行、手機音樂、手機游戲、手機郵件、手機定位、手機優惠券等等。傳統報紙應關注這些功能的應用,并從中尋找可以與報紙對接的契合點。比如手機優惠券,就可以和報紙的分類廣告結合;手機教育,就可以利用報紙的豐厚資源為用戶提供專業知識,通過用戶個性化的定制,打造移動教育平臺。
3G時代,報紙與3G手機是相互利用、依存、互補,還是產業鏈上的一環?筆者認為共存共榮,和諧“共舞”,各盡所長,各取所需,也許是一段時期兩者的最好選擇,包括內容生產上、項目運營上,甚至資本運作上。
作者單位 中國傳媒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