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陽丹
根據山西煤炭工業廳消息,山西煤炭資源整合方案報批工作已經結束,重組整合煤礦企業協議簽訂率達到97.9%,主體接管到位率達到71%。
根據山西省推進目標,重組兼并相關雙方將在協議簽訂基礎上,于10月底基本完成主體企業到位和證照過戶換發工作,11月份全部通過驗收。
山西省煤炭工業廳近期發布《關于重組整合煤礦過渡期生產及相關工作的安排意見》,要求“確保具備條件的礦井及時提出申請,完善相關手續,實現安全生產”,而對于重組整合方案批準保留、原有證件齊全有效的生產礦井,在新的主體管理團隊到位后,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可以在辦理變更新的證件期間組織生產。分析人士表示,這意味著山西煤礦將陸續復產。
從已批復和正在批復方案的情況看,山西省煤炭礦井個數由2598處減少到1053處,壓減比例達到60%,30萬噸/年以下的礦井全部淘汰關閉,保留礦井全部實現機械化開采。其中,90萬噸/年及以上的綜采機械化礦井占到2/3,平均單井規模由36萬噸/年提高到100萬噸/年以上。在小煤礦退出的同時,山西省太鋼、焦炭集團、能源產業集團、國際電力集團等不以煤炭為主業的大型國有企業,也全部退出了所辦煤礦的控股權。
重組整合后,山西形成了以股份制企業為主要形式,國有、民營并存的辦礦格局。在全省整合后保留的1053處礦井中,國有、民營和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分別占19%、28%和53%。
按照山西省的部署,從9月起,所有重組整合主體企業將全部到位,全省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后續的工作重點將轉入到證照變更和復產階段。
不過,海通證券分析發現,煤炭企業兼并重組以來,山西省的煤炭產量保持穩定增長,近期的月度煤炭產量超過2008年的月均產量。海通證券認為,山西資源整合的有關指導性文件出來之后,各地盡量網開一面,與資源整合前相比,實質性的限制并不是特別明顯,從今年5月份開始,就有單獨保留的礦井、整合過渡期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礦井、打擦邊球的部分煤礦在進行生產。
因此,山西省后續復工礦井盡管會保留較多,但由于復工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產量釋放也是陸續的,短期內山西省的原煤產量增加的空間非常有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