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以年均近千萬人的增幅“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
養老服務業面臨三道“門檻”
據新華社合肥10月25日電 記者從民政部和全國老齡辦等部門獲悉,從今年開始我國老齡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老年人口將年均增加800萬至900萬人;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預計到2050年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老年人口將達4.37億,約占總人口30%。
“我國正在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老齡化速度和程度超乎我們的想象。”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王振耀不無擔憂地說。
盡管近年來我國養老服務事業有所發展,但與老齡化進程加速、社會養老需求不斷增長的形勢不相適應。養老資源緊缺,服務水平低下,體制機制滯后已成為制約我國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三道“門檻”。
資源供求失衡
記者在武漢采訪時了解到,近年來,武漢市政府投資興辦了13家社會福利機構,每家都存在排隊等床位的情況。去年年底,武漢市江漢區社會福利院新建一棟377張床位的老年公寓,竟引來3000多位老人報名。
來自民政部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老年人口為1.69億,養老床位約250萬張,每千名老人占有養老床位不到15張,不僅與發達國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養老床位數約70張的水平差距很大,也低于有些發展中國家如羅馬尼亞、巴西每千名老人占有養老床位20至30張的水平。
此外,養老服務機構城鄉發展不協調,公辦民辦結構失衡。全國養老床位城鎮只有50多萬張,每千名城鎮老人占有養老床位約10張,供求矛盾尤為突出。從性質結構上講,我國養老機構仍以公辦為主,民辦養老機構發展滯緩。僅以江西為例,全省民辦養老機構床位僅占5%,且機構規模偏小,入住老人多在50人以下。
服務水平不高
目前我國養老服務大多停留在基本的生活照料上,服務水平不高,服務方式單一。
記者采訪發現,目前大多數民辦養老院還處于投資階段,有的靠對租用的民房倉庫或閑置房屋進行改建,存在環境差、設施陳舊簡陋的問題。建筑設計不符合老年人生活習慣,且往往因缺乏資金無力改建或因受場地限制難于擴建。
另外,民辦養老院的服務相對落后,整體管理水平較低,工作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由于護理人員缺乏,一個護理員往往服務七八個甚至十幾個老人,使老人無法得到精心照料。
我國社區服務和社區照顧的發展狀況也很不樂觀。調查顯示,能夠提供上門包護服務所覆蓋的老年人比例,城市為55.1%,農村僅為8.2%。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少,專業人才更為匱乏。
服務管理機制滯后
不少民辦養老機構反映,作為民辦福利機構,雖然國家政策表示要給予支持,但目前基層政府和部門管得多,服務得少。
浙江一位民辦養老機構的負責人表示,她創辦的養老公寓是當地養老服務社會化的試點,但還是障礙不少。有些部門認為社會福利事業是政府的事,懷疑企業參與的動機,處處設防。
一些民營養老機構還反映,國家對福利機構用地、用水用電的優惠在多數地方成了一紙空文。
有關專家指出,當前養老服務業發展要掃清體制、機制障礙,按照政府與市場相互支撐互相促進的思路,政府負責提供基本的養老經濟保障,通過市場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既保證公益性與福利化,又促進養老市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