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產經 > 歐盟對中國鋼管和鋁箔征反傾銷稅 > 正文
商務部負責人表示,至此中國輸美鋼管全部受限。
昨日,就6日歐盟宣布對華無縫鋼管征收最終反傾銷稅,以及7日美國再決定對中國無縫鋼管實施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商務部公平貿易局負責人對本報記者回應表示:“接二連三的鋼材‘雙反’(反補貼、反傾銷)調查對鋼鐵行業出口造成很大影響,一方面國內鋼鐵產能存在過剩,另一方面歐美市場作為我國鋼鐵出口的最重要市場,卻出口受限。”
但對于本調查在剛結束“中美輪胎特保案”的后續時期發起,該人士則強調:“只要不是‘特保’調查,就是比較正常的貿易摩擦行為,因為‘特保’含有對中國的政策歧視。”
加劇國內產能過剩
當地時間10月6日,歐盟部長理事會發布公告稱,裁定中國輸歐無縫鋼管對歐盟產業構成損害威脅,決定征收17.7%-39.2%的最終反傾銷稅。
代表國內鋼廠利益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發表聲明稱,將積極與中國商務部溝通,強烈呼吁中國政府采取法律手段介入,不排除將歐盟案提交至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
中鋼協對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事實上,歐盟案調查期內,歐盟無縫管工業利潤高達15%,立案以來中國無縫管的出口量也大幅下降,今年1-8月份出口歐盟數量同比下降70.96%,貿易額下降65.45%,“歐委會在評估時完全忽略這一事實,而僅僅依據指控,在推測未來可能造成的損害基礎上進行判斷。”
遺憾的是,就在隨后一天,7日,美國商務部也宣布,將對中國出口的無縫標準管、管道管和壓力管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
由美國鋼鐵公司等發起的此次貿易救濟申請,要求對華無縫鋼管征收98.37%的反傾銷稅,同時加征反補貼稅。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將于下月初作出初裁,若ITC作出同意裁決,美商務部將于今年12月和明年2月分別就反補貼稅和反傾銷稅作出初裁。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國慶節前,國務院批轉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鋼鐵行業作為產能過剩的傳統產業被列入重點調整對象。
根據《意見》,2008年中國粗鋼產能6.6億噸,需求僅5億噸左右,約四分之一的鋼鐵及制成品依賴國際市場。2009年上半年全行業完成投資1405.5億元,目前在建項目粗鋼產能5800萬噸,多數為違規建設,如不及時加以控制,粗鋼產能將超過7億噸,產能過剩矛盾將進一步加劇。
鋼鐵業內人士說,金融危機后鋼鐵業一直處于供大于求所形成的持續庫存壓力,特別是鋼廠在未到被動減產之時,有特別明顯的產能釋放沖動,“在這個時候頻頻遭遇貿易摩擦,令出口受阻,將加劇國內產能過剩的情況”。
鋼鐵是中美貿易摩擦重災區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鋼鐵出口的產品中,鋼管一直是國外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的焦點。在過去兩年來,美國已對4種中國出口的鋼管類產品征收了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分別是環形焊管、薄壁矩形管、小口徑管線用管和焊接不銹鋼壓力管。
據了解,近兩年包括鋼管在內的鋼鐵產業成為中美貿易摩擦的重災區,美已對華鋼鐵產品多次發起“雙反”調查,此次無縫鋼管案值大約4億美元,業內普遍認為,ITC作出同意裁決的可能性很大。
“我的鋼鐵”分析師宓云頡表示:“現在我們出口的鋼管產品價格比國內銷售的還貴,不可能低于成本價銷售,而且最近國外需求不好,很多鋼管產品的出口并沒有以前那么好。國外鋼廠之所以頻頻揮動反傾銷反補貼大棒,可能主要是受到了工會的壓力。”
日前,來自世貿等一些研究機構的調查顯示,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呈愈演愈烈趨勢。
業內人士指出,作為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中國一方面要對各種不合理貿易限制加強溝通磋商或進行反制,支持鼓勵相關企業積極應訴、上訴,據理力爭;另一方面也要認識到改變貿易結構與產業升級方為最終出路,因為中國目前出口大多為勞動密集型產品,并屬于可被他國替代的過剩產品。(見習記者 黃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