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在距胡士泰被采取強制措施過去43天后,“力拓門”的四名員工胡士泰、劉才魁、葛民強和王勇分別會見了自己的律師。8月18日,四名當事人的辯護律師分別向時代周報記者證實:“目前這幾人的情緒都非常平穩!
據王勇的辯護律師,上海市翟建律師事務所張培鴻律師表示:“這可能將是偵查期內惟一一次見面。”
而在獄外,力拓所引發的震蕩似乎也漸近高潮,無論是力拓、中鋼協、中外媒體均嘗試從自己的立場與角度理解或詮釋自己在這一活報劇的角色扮演。
雖然一切仍無定論,但這43天中,許多事在悄悄地發生著,而且隨著對力拓事件主要當事人的刑事問責進入司法程序,力拓事件已使所有相關者走到了利益抉擇的三岔路口。
罪名變化,律師確定
8月11日,上海市檢察機關對此前涉嫌“間諜案”的澳大利亞力拓公司上海辦事處負責人胡士泰,員工劉才魁、葛民強、王勇等四人作出批捕決定,但罪名卻變更為涉嫌侵犯商業秘密罪、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在律師探訪前,澳大利亞駐滬領館工作人員已分別于7月10日、8月11日行使了領事探訪權,但澳大利亞外長史蒂芬·史密斯對該國媒體稱:“我們無權討論此案的細節,或者(討論)對他可能提出什么指控。但我們在探視時提出了上述兩點問題,也提出了胡士泰尋找律師的問題!
本案件中,為胡士泰、劉才魁、葛民強、王勇四人辯護的分別是段祺華、陶武平、翟建和張培鴻四名律師。這四名律師在上海灘都聲名赫赫,前三人曾經榮獲上海首屆“東方大律師”的稱號。
“整個會見非常順利!睋⻊⒉趴穆蓭熖瘴淦较驎r代周報記者介紹,劉才魁是通過自己的妻子找到陶的。在8月17日上午,他見到當事人時,雙方作了一些簡單的溝通,”劉才魁情緒看起來還算不錯!
葛民強的律師,上海市翟建律師事務所翟建律師則表示:“我們沒有交談案情,因為有陪同人員在場。”翟律師說,這種情況下,嫌疑人會有自己的考慮,從律師角度來講也沒有意義。他表示,詳細案情只有等公安機關遞交起訴意見書后才能了解。
另一律師張培鴻也在17日下午也見到了他的當事人王勇。張培鴻也是受王勇家屬的委托為其進行辯護。張培鴻對時代周報記者說,在見面中,他們的交談并沒有涉及到案情本身。“在偵查階段,偵查機關希望我們不要涉及案情,所以我們只是跟他解釋了有關法律”。張鴻培說,在這次會面中,他對王勇的一些法律問題進行解答。從跟他會面的情況來看,王勇會偶爾出現激動的情況,“但總的來說,情緒很穩定,身體也不錯!
張鴻培同時證實,幾名犯罪嫌疑人的辯護律師相互之間也沒有溝通過,因為在目前的這個階段,這種溝通既是不被允許的,也是沒有必要的!耙驗樗麄冎g的利益有所不同!钡搅宿q護階段,如果利益有共同點而有必要溝通的話,也將進行交流。
張培鴻坦言,因為案子本身的“敏感”,他感覺到了壓力。
但無論如何,將間諜罪變更為侵犯商業秘密,這已足經讓本對中國政府批評不休的陰謀論者暫時轉變了風向。
8月12日,在《華爾街日報》的眼中,力拓事件與2006年俄羅斯的“薩哈林島工程案”聯系在一起。當時,迫于俄政府的壓力,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將薩哈林島工程的大部分股權賣給俄羅斯國有天然氣工業公司!皣业母缮,”該報評論道,“不僅增加了外國公司來華投資的風險,也影響了中國公司的海外投資,這種做法只會讓澳大利亞和其他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繼續抬頭!
然而,隨著第二天凌晨,上海檢察機關正式以涉嫌侵犯商業秘密罪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批捕四人后。一夜之間,力拓一案從英文媒體中的外交爭執,變成了相對溫和的商業案件。
“這個結果令人振奮”,英國《金融時報》給予了這樣的評價:“不把具有政治色彩的‘竊取國家機密’納入罪名之舉,而是以商業案件來定義此案,顯示出了中國非常務實的態度。”
《中國接受新信條:生意第一》,《紐約時報》干脆以這樣標題來響應,其分析指出,力拓一案的轉折,可以說是商業的勝利。中國不再提及間諜罪,顯然是與鐵礦石進口價格的商業談判有關。盡管,力拓員工仍要面臨行賄與竊取商業秘密的輕罪指控:“但這些行為,只是全世界公認的商業謀略,而不是嚴重的國家間諜罪。”
FMG入局,僵局打破
似乎是做給力拓看的,僵持不下的鐵礦石談判中突然殺出了FMG。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8月17日宣布,其與澳大利亞第三大礦業公司FMG達成一個半年協議,在今年底之前,FMG銷售給中國的鐵礦石價格與2008年長協價相比,粉礦和塊礦價格分別下降35.02%和50.42%。
35%的降價幅度其實在半個月前已經開始在行業內部流傳,但只有核心決策層的人知悉這個數字,在沒有徹底談完的情況下誰也不敢外泄。
北京梅塔科咨詢有限公司總裁許中波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35%-38%的降幅最能符合中外雙方的利益,如果達成協議就是個雙贏的結果,外方可以和中方交上朋友獲得市場,中方也可以保全面子。
現在看來,這個結果正好符合中方的心愿!斑@個結果是極其艱難的情況下,中方獲得的一個相對合理的價格,不能說滿意但是值得肯定。” 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副院長李新創表示。
按照傳統,每年度的鐵礦石價格談判將在6月30日結束,但是今年由于中國談判代表的堅持,在全世界范圍都談成鐵礦石價格后,只有中國市場處在懸空狀態,爆發力拓事件后,當時外界幾乎已經相信,今年的鐵礦石價格談判已經走上不歸路,未來非常悲觀。
在力拓事件發生后,中鋼協在壓力面前也開始松動立場,不再堅持至少降價40%的觀點,這為最終和FMG達成協議創造了條件。
8月17日的價格公布后,也有國外的聲音認為,此前,很少有人會將目光放在FMG,該公司在全球礦商排名榜上的名次比力拓整整低了59位。但中國這個意想不到的“B計劃”,既打破了力拓和必和必拓主宰的游戲規則,也使得中國在談判中能夠繼續保持立場。
“當人們都把注意力放在幾大鐵礦石巨頭身上的時候,FMG卻突然出現,達成了所謂的“突破性協議,此項協議是否會被其他企業效仿,關系并不是很大,重要的是,中國有可能找到一個能夠有效抗衡兩巨擘的伙伴。”《金融時報》分析道。
當然,這個伙伴的代價是不菲的條件。FMG方面透露,中鋼協、寶鋼與FMG達成的協議還有一個附加條件,就是FMG在9月30日以前從中國的金融機構獲得55億美元至60億美元的融資,與此同時,中鋼協還得保證2010年的鐵礦石價格談判將以FMG優先。
“這個協議將有助于FMG成為向中國市場出口量最大、最穩定的鐵礦石生產商,” FMG最大股東的安德魯·弗里斯特在接受澳大利亞本土媒體采訪的時候,毫不掩飾自己對中國市場的“野心”,他自信地認為,他的公司將有能力填補力拓和必和必拓留下的巨大空白。
盡管中國對此表示樂觀,FMG也樂于見到這種結果,但外電普遍認為,這個做法短期內并不能達到中國所期望的效果。畢竟,這次的談判范圍太小,還不足成為一個改變整個游戲的基準,FMG雖然成立已經六年,但真正開始生產并銷售鐵礦石只有一年的時間,其目前的產能只有5500萬噸,即便是其增加產能至1億噸,離每年中國接近5億噸的進口量而言也是微不足道。而且,FMG的產品等級要比力拓出售的哈默斯利礦石低8%。
行業重整,“中國價格”
身處談判第一線的中鋼協自始至終面臨外界的多種指責。
隨著中國市場成長為世界第一大鐵礦石需求市場,中國已經參加六年鐵礦石價格談判,但是每次都被認為是屢戰屢敗,政府和民間在不滿寶鋼集團作為全權代表的情況下才選擇讓中鋼協出面,沒想到中鋼協的表現同樣糟糕。
8月1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回答記者關于“明年是否繼續由中鋼協出面談判”的問題時表示:“中國的鋼鐵界一致的意見,不要多頭對外,我們推舉一家對外,由中國的寶鋼代表中國鋼鐵界和世界三大鐵礦石供應商去談價格,我看這是合情合理的。”
這個表態隨機被外界解讀為政府有意再剝奪中鋼協的談判權。漩渦中的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最近兩個月不再接聽外界的電話,默默地在幕后指揮談判。此番說法出臺后,他也不得不出面辟謠:中國的談判代表從來都是寶鋼,中鋼協只是負責出面組織和協調。
中鋼協黨委書記兼副會長劉振江對于中方和FMG達成的價格協議表示,與FMG的談判結果對中方來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建立中國進口鐵礦石價格的談判模式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中方希望這是一個起點,有助于此后和三大礦業巨頭繼續談判,包括未來整個鐵礦石價格談判機制上為中方掌握更多話語權奠定基礎。
銀河證券鋼鐵行業分析師孫勇表示,從量上看,FMG顯然不能滿足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而從經濟意義上看,低價更能符合中方的預期也可以獲得利益,中方等于是掌握了一個主動,不再完全像過去一樣依賴三大巨頭,達到了利益的目的。
中國從FMG打開突破口是希望能逼迫國際三大礦業巨頭就范,“現在總算有了一個價格可以做支撐,以前雖然立場強硬,不接受人家的首發價,但是到底降多少,中方并沒有一個標準!甭摵辖饘倬W分析師杜薇表示。
中鋼協已經表示將和三大巨頭繼續談判,杜薇認為,未來談判的艱巨性依然很大。力拓顯然不想給中方一個臺階下,它已經表示,中方和FMG的價格跟力拓沒有關系。必和必拓繼續沉默,而對于海運費影響太大的淡水河谷來說,給中方讓步的難度更大。
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副院長李新創表示,三大礦業巨頭都是經過幾十年發展才奠定今天的高度市場壟斷地位的,中方沒有機會在短時間內推翻固有的不合理模式,需要時間和力量的雙重推動才能實現。
在談判陣營之外,各家鋼廠也是自有生存之道,除了三大巨頭運來的現貨礦之外,國內礦山的供應也基本能滿足生產。此前,游離于中鋼協之外的中小鋼企和民營企業,受國內大型鋼企和貿易商倒賣鐵礦石行為的盤剝,也早對長協礦失去了信心。
面對鐵礦石價格談判困境,中鋼協一直在呼吁國內要團結一致對外,但是實際效果有限。市場混亂已經是中國鋼鐵市場多年的痼疾,各家有各家的算盤,這種局面目前看來還是讓中鋼協束手無策。
業內人士指出,中鋼協作為一個半政府機構,在出面組織談判之初就面臨質疑,相當尷尬,作為行業協會如果說代表鋼鐵企業的利益,但是還有很多中小鋼廠和民營鋼廠徘徊在體制之外,代表政府去整頓行業痼疾它又缺乏相應的權力和執行力,而這種局面又是它自身解決不了的。
此時政府介入尤為重要,由于鋼鐵產業產能過剩嚴重,工業和信息化部在5月份專門下發《關于遏制鋼鐵行業產量過快增長的緊急通報》,開始整肅國內鋼鐵行業,8月13日,李毅中還表示,鑒于國內鋼鐵產能嚴重過剩,三年以內,鋼鐵企業不宜再上新項目。
銀河證券分析師孫勇表示,國內鋼鐵行業存在的問題更多是機制的問題,不是簡單通過行業整頓就能解決的,需要從產業結構調整的角度來謀劃,這時又把中央和地方的利益牽扯進來,確實比較難辦。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副院長李新創也坦誠,國內鋼鐵問題太多,頭緒繁雜,解決起來難度太大了。
外交考驗、溫和處理
與中文媒體對力拓事件報道相對審慎不同,從7月至今,該事件已經成為英文媒體每日必報的話題,而自8月12日后,更多的評論回復理性,將此事件局限于商業領域。
來自華盛頓的中國法律政策專家James V. Feinerman說:“15年前,中國認為自己是一個受害者,全世界都與自己為敵。而加入世界貿易體系則幫助中國逐漸改變了自己的視角,從一個局外人,成為了一個與全球體系利益攸關的局內人!
在力拓事件進程當中,中國同時啟動對澳大利亞公司煤礦業的最大收購:兗州煤業向澳大利亞Felix Resources公司發出了現金收購要約,價值剛好超過35億澳元(合29億美元)。此前,中國五礦也用大約14億澳元收購了Oz Minerals的主體資產,看來,中國對澳大利亞的投資并未因此而減弱。
而當力拓事件出現轉機,檢察機關的批捕罪名由“國家機密”轉換到“商業秘密”時,澳大利亞貿易部長克林便相對溫和地及進表態說,力拓事件“并未損害中澳兩國關系”。當然,他也補充,“除非該事件能得到迅速并令人滿意的解決,否則將可能影響澳大利亞企業與中國開展商業活動的方式。”
此前,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曾在埃及一次會晤中提及力拓一案,并向澳大利亞外長斯蒂芬。史密斯表示,中澳兩國間的關系不應因力拓案而受到損害。
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研究員韓鋒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力拓一案,中澳雙方在此案的態度明顯趨于溫和,如澳大利亞方面:“這個問題本身是商業領域的違法犯罪,不是國家之間的關系。外交部的發言人就說不要把這個問題政治化。官方過度介入,本身就不利于澳大利亞自身的利益!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據澳大利亞外交部8月18日對外宣布,由于澳方堅持給“疆獨”頭目熱比婭發放簽證,中方取消了副部長何亞非的訪澳計劃。韓鋒認為,熱比婭的政治活動雖然有礙雙方的關系。但就中澳關系大局來說,鑒于現在的情況,可能不會有太大的傷害。“我覺得澳大利亞還是區分得很清楚的。哪個大哪個小,從長遠來講,他們不會因為這些風波而把他們的長遠戰略做很大的改變。按照我們現階段的需求,就決定了中澳關系的走向!
澳大利亞外長辦公室8月19日對外宣布,澳大利亞政府仍“致力于與中國建立互惠的長期合作伙伴關系”。不久之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也公開表示,希望澳方與中方一道,堅持兩國關系發展的正確方向,尊重和照顧彼此的利益與關切,妥善處理兩國關系中的敏感問題,以實際行動維護中澳合作大局。
(實習記者 張婧逸 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