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面板業:光明如何戰勝黑暗

  京東方領導人認為,面板產業發展就怕遇難退縮的“方便面文化”,但從韓國及臺灣的經驗來看,其實面板業最怕的是“該并不并”

  文 | 本刊特約撰稿  張殿文

  多年前在臺灣臺南的小酒館里,和一批來自日本的面板工程師聚餐。吃著剛上岸的生魚片、小酌著燒酌清酒,耳邊音響傳來的是一首首日本六十年代名歌星美空云雀的“演歌”,其中一位工程師說:“啊,臺南真像是日本京都的風味啊!”

  臺南是明朝末年鄭成功登陸臺灣的第一個城市,所以擁有臺灣第一座孔廟等古跡,也是臺灣奇美電子的大本營。這群日本工程師其中有的年輕,有的快六十歲了,一輩子都鉆研這種面板的技術。按照當時奇美的說法,為了讓他們好好的把技術留在臺灣,所以連下班后都盡量安排有日本風味的飯館,讓他們不會太想家、好好長駐臺灣。

  這些以技術自豪的工程師沒想到有一天會離開自己的國家,成為一位“科技浪人”,這其中就包括了橋本孝久,前美國IBM面板工廠I.T總經理(當年IBM是全球最大的筆記型計算機公司之一,但是占筆記型計算機成本三分之一的面板技術還是非日本人莫屬),怎會想到后來這座工廠被奇美電子買下,十年之后,奇美電子又把這座工廠賣給了SONY。

  再從媒體上看見橋本孝久,他已經成為了中國三大面板公司之一“龍騰光電”總經理,2008年7月溫家寶總理到昆山調研、參觀龍騰光電時,他還特別到門口迎接。同樣是面板業的外籍經理人,還有京東方的韓國籍首席營運官崔炳斗,他從京東方收購韓國現代集團旗下的海力士(Hynix)時進入京東方,2005年還獲“長城友誼獎”,表彰外國專家對中國的貢獻。

  不管是日本的橋本孝久,還是韓國崔炳斗,毫無疑問都是兼具輩份和資歷,身懷絕技的業內高手,但是他們照樣必需面對全球化產業的分工結果:個人的一生絕學,反而是他們出走國界的理由。

  橋本孝久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日本現在已經沒有這項技術的發展空間了,希望這項我一輩子鉆研的技術能在臺灣開花結果!”

  大陸市場有多“深”

  所謂“發展空間”,其實就是“市場”。現在臺北信義計劃區(相當于北京金融區)科技產業投資辦公室里最流行分析的,是大陸市場的面板市場“胃納量”。許多機構都推算未來幾年中國市場年成長率將達15%以上,以中國2009年2000萬臺TV出貨量計算,面板出貨量可在800萬片(以三十二寸大小切割)。

  臺灣許多產業人士都不諱言,中國大陸“家電下鄉”等刺激消費政策,促使臺灣面板廠在全球TV面板市占率增加,也解救臺灣在2008年第四季至2009年首季的面板產業低潮。特別是臺灣排名第二的奇美電子,2008年第四季虧損高達約15億元人民幣,2009年初一度傳出要和排名第一的友達合并,但是“家電下鄉”反而使臺灣面板廠多了一塊市場,目前奇美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出貨量將可達總出貨量的38%!而由臺灣面板廠商生產的面板,占大陸電視面板總需求量比重超過一半。

  中國大陸市場之“深”,臺灣填不滿。就算大陸廠商京東方2010年底最快推出6代線、其余的產線最快也將2011年開出,但臺灣拓樸研究中心的研究員李秋緯表示,未來中國大陸對臺灣采購面板需求量,精算后仍有缺口500-800萬片,臺灣面板業者仍存有大好機會。過去臺灣有30%的產能,主要是外銷韓國,但是韓國LGD與三星新世代面板廠產能預計2011年后全面開出,將可滿足韓國廠商自身電視、顯示器的面板需求,屆時恐將削減韓國對臺系面板的采購量。

  從韓國、臺灣經驗看大陸廠商出路

  大陸市場正展現它的“深度”,但需要討論的是,這個“深度”為什么反而救不起自己的公司?

  7月中旬,韓國LG面板廠商LGD(LG Display)召開分析員說明會,按照LGD的數字估算,韓國面板廠在第二季率先轉虧為盈。

  韓系面板廠挾著品牌與通路,扮演面板批發商的角色,品牌廠商在市場需求大增時,優先采購自己的產品,除非產能不夠時,才向臺灣采購,這是韓國廠商賺錢賺得多、賠錢時賠得少的第一個原因。

  但是日本也有品牌,為什么還是敗在韓國手上?回溯1980年代,日本就開始制造出比美國還要便宜、普及的面板,包括NEC、日立、三菱、夏普等都有相關的專利和技術。90年代,日本囊括了全球九成以上面板產能,一直等到1995年韓國政府決定投資面板業,在第2代TFT-LCD生產線的基礎上,大量投資3代以及3.5代面板生產線,但一直到1997年,韓國的全球市場占有率不到8%。

  從科技史演進觀察,其實面板首先大量使用是在筆記型計算機上,韓國是最早搶進筆記型計算機代工的國家之一,擁有了這項生產技術,就能保障零件的來源不缺。

  隨著90年代后期之后全球筆記型計算機技術成熟、市場崛起,韓國的面板產業開始大量供應美國、日本,接著遇到了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韓元大貶2/3,反而倍增了出口零件報價的競爭力,以韓元計價的面板,變成美元時可能只有日本面板的一半。

  市場起伏的機遇,成為韓國這個以堅韌性見長的民族的機會。三星、LG為首的韓國企業開始以規模經濟的成本從日本手中開始搶下面板市場,從1998年到2000年的三年中,韓國面板營收暴增三倍,全球市場的市占率更達到了40%,比當年的8%成長了五倍,奠定了韓國在面板產業的領先地位,從此,面板也像半導體一樣成為資金、技術、政策、市場,缺一不可的“景氣產物”。

  這一切臺灣公司也早看在眼里,當日本面板公司因為成本不敵韓國而開始潰散時,臺灣企業迫不及待接收日本技術人員。知日派如奇美許文龍者,早從1996年就決定從傳統石化業跨入面板相關產業,憑著和日本溝通無礙的語言優勢,吸引許多退休的日本技術人員準備到臺灣尋找“第二春”,按照許文龍當初的構想,原本還要在臺南蓋“日本村”,讓上百位日本技術人員沒有后顧之憂。

  如果說韓國勝在以大舉投資的經濟規模來降低成本,臺灣則是懂得在經濟規模的起伏之間,找出最佳的投資策略,不畏面板成為景氣循環的產物。

  事實上早在2002年,臺灣大學商學院研究生就做出論文,研究奇美電子的投資模式。論文說,和奇美集團過去經營石化業時投資的方式相似,奇美都是看準了景氣循環,在低點投資,在高點獲利,才能確保賠錢賣出時,成本最低;價格最好時,單位規模又取多。而大陸廠商,正如中華液晶網總編輯張新崗評論指出:“大家賺的時候它不賺,大家不賺的時候它虧得最多。”

  “景氣循環”是市場經濟的重要一課,不過要把這一課上好,確屬不易。盡管奇美電子做了五十年石化產業都還是“入門生”,還比不過友達的修為。

  友達之所以更能應付科技的景氣循環,來自于臺灣的半導體經驗。友達集團直接從宏集團、明基集團投資成立,對于整個科技業的上中下游了若指掌,事實上不只是明基董事長李耀,連聯電集團的董事長曹興誠、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都了解“科技業景氣循環”的來勢洶洶,否則以他們兩人的經營成績和資歷,也都是科技業一方之霸,卻分別在2001年和2006年,分別將旗下的面板公司(聯友光電、廣輝電子)并入李耀的友達光電,就是了解:除非合并,否則不足以對抗科技業的景氣循環。

  所以,當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指出,面板產業發展就怕遇難退縮、怕“方便面文化”,他舉例三星發展TFT-LCD產業初期曾連續虧損七年,但韓國產業銀行始終給予支持,甚至在當年亞洲金融危機一次注資上百億美元,但從韓國及臺灣的經驗來看,其實面板業最怕的是“該并不并”。

  除了韓國三星之外,LG也和歐洲最大的飛利浦面板部門合并成為LGP,連韓國和荷蘭公司為了生存都可以跨洲合并,國內的三四家業者合并也不是問題,不管合并是為了資金、經營規模還是市場,合并其實只是對抗下一波景氣循環的基本的手段而已,因為經過這一波不景氣,大者更強,落后者要追得更辛苦。

  不可否認,中國是全球未來主要TV市場,市場是光明的。目前擴廠最為積極的就屬中國業者本身,中小尺寸面板廠往內陸移動,大尺寸面板廠則開始在沿海布建;2007年已宣布建廠的產線就高達9座,其中有3座4.5代線,6代線以上6座,擴展迅速,但每一座廠的前景似乎都是黑暗的。

  韓國產業也觀察到了,如果臺灣有應付科技業循環的能力,未來TAIWAN變成科技界的“CHIWAN”,會形成什么樣的力量?

  不管是橋本孝久,或是崔炳斗,對于有一天京東方和臺灣廠商合并,或是上廣電和韓國廠商合并這樣的結局,恐怕不會意外,他們下一場的戰斗規模會越來越大。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