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插電賽車 中國本土汽車業模式之變

  中國本土汽車業希望緊握電動車的未來,以改變在傳統市場追隨者的角色,但這意味著脫胎換骨的模式之變

  文 《環球企業家》記者 于欣烈

  如同一部連續劇在臨近結尾時突然更換主角,中國市場上新能源汽車的權勢榜更迭多少有些突如其來。

  數年來,大眾汽車代表的柴油技術和以豐田為代表的混合動力技術之間的博弈不斷升級,后者的旗艦產品普銳斯的風行曾使人們對未來的主宰心照不宣。但年復一年,關于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方向、標準和政策規劃的爭執在政界、學界、商界間飄忽不定,結果是,此前處于相對邊緣地位的電動車技術意外勝出。

  沒有人能夠解釋戲劇性是如何發生的,半年來,人們見到的只是事實的不斷羅列——

  最新進展是中國民營汽車公司比亞迪開始向政府交付首批雙模混合動力轎車,這款轎車與豐田新一代的普銳斯轎車同屬可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與傳統混合動力車相比,更趨近純電動轎車的概念。咨詢公司羅蘭・貝格國際管理咨詢公司則在今年5月發布了一份名為《中國志在成為全球電動汽車行業的領跑者》的研究報告,明確指出中國政府的目標是使中國汽車業在未來的電動技術領域占領先機。

  而在這份報告發布前一個月,日產就宣布與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合作,計劃2011在武漢投放電動汽車。其母公司雷諾-日產聯盟本是電動車領域的重要玩家,已與全球19個政府、城市和相關組織建立了合作關系。

  毫無疑問,中國政府正在成為電動汽車的信徒。財政部和科技部聯合宣布選定了包括北京、上海、武漢在內總計13座城市作為新能源汽車試點,明確中央財政重點對試點城市購置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等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一次性定額補助。此舉被視為中國政府鼓勵本土汽車制造商向以電池為動力汽車發展的努力之一。

  這種轉型背后暗藏著一種角色轉換的巨大沖動。在傳統內燃機市場格局中,中國汽車業始終被固定在追隨者的位置,而以電動車為主導的新能源市場近年來方興未艾,被視為改變局面的罕見機會。前提是,中國企業與西方同行站在相近的起跑線上,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生存術

  政府意圖的彰顯并不難理解。目前,中國原油總體消耗中汽車所占比例約為37%,并預計會在未來保持增長勢頭,勢必逐漸成為原油消耗的主力。在現代工業發展路徑中,這是國家能源安全無可逃避的挑戰。

  逃離這個結局已定的命運,正是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之使命所在。一旦2009-2011 年,電動汽車產銷形成規模,現有生產能力將得以重塑。50萬輛純電動、充電式混合動力和普通型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的運營規模,將在2012年占到中國汽車市場份額的10%。羅蘭・貝格的報告則提供了一個更長遠的視角:10年內,混合動力車將在中國普及, 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汽車長期也會發展起來。至2020年,國內銷售的混合動力和電動車約占總銷量的15%。

  但問題是,即便如愿實現這一比例,假設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規模為2000萬輛,仍有1700萬輛汽車的銷量依賴于傳統內燃機汽車。

  生硬的數據統計將中國電動車的未來愿景還原為一種真實的博弈。中國本土汽車公司所面臨的是雙重壓力:在傳統汽車技術方面的精進不容松懈,尤其考慮到跨國公司在中低端市場的潛力正被釋放;另一方面,他們也需要為誘人的綠色圖景持續支付賬單。

  如果將這種博弈擴展開來,則是政府要求改善對石油依賴的能源安全戰略,與中國汽車產業自身生存在這一階段內的天然矛盾。

  類似情況同時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市場上演。奧巴馬政府之所以要動用納稅人數百億美元的資金去換取重組后新通用61%股份、資助克萊斯勒渡過難關,正是希望借機降低美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程度。同樣,美國政府頒布了對更換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措施,通過更加嚴格的燃油經濟性和排放標準,逼迫美國汽車工業向電動車等新能源方向轉移。但兩家孱弱的底特律巨頭在短期內均面臨生存危機,繼續活下去的手段仍是擴大銷售目前市場需求的內燃機汽車。

  好在奧巴馬政府隨即做出一個有效決策:選擇性地資助那些有潛力盡快推出電動車產品的公司,總計380億美元貸款。6月,美國能源部向福特提供了59億美元低息貸款,以加快13款節能型轎車的生產進程,福特計劃在2011年推出電池電動車。日產和電動車領域新銳勢力Tesla也同時從能源部獲得總計21億美元的貸款。

  可見,除了針對購買新能源汽車提供優惠政策之外,中國政府還可以設立額度較大的專項基金來集中資助有潛力的本土汽車公司。盡管自從2001年開始,政府就通過863計劃對電動車研發投入資金,并計劃未來3年在新能源汽車的技術進步、改造專項資金等方面,提供總計100億元人民幣的支持。但長期以來,總體數額較小、投資范圍較為分散的資助模式,使政府的相關投入難以在短期獲得顯著回報。

  如何超車

  無論如何,政府意志的推助都是中國電動車市場的主要驅動。但中國本土汽車工業能否抓住新能源轉機,超越跨國汽車巨頭在傳統動力系統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則是另外一個問題。

  寄望于中國本土汽車公司在短時間內建立起極具競爭力的電動車產業,與日本、歐洲對此已經處心積慮的跨國汽車公司相抗衡,前景并不樂觀。

  絕大多數中國汽車公司在電池、電動機和管理系統等關鍵零部件方面并無建樹,而他們選擇的發展軌跡也首先決定于既有的生存模式,對新能源技術開發上不可能自由取舍。

  一方面,大型汽車集團希望通過合資、采購獲得全球最新的電動汽車技術,譬如,上汽集團購買通用汽車混合動力解決方案,東風集團剛剛被報道與美國底特律電氣控股公司(Detroit Electric Holding)合資。另一方面,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小型民營公司,希望通過自主研發獲得先進技術,但總體上收效甚微。

  “大家都有掌握核心技術的愿景,但是現實的路徑下,企業家們有現實的思考和現實的瓶頸。一個現實的企業家的思路是,拿來主義!”羅蘭・貝格合伙人沈軍告訴《環球企業家》,“第一步先把車推出來。第二步才是選擇其中哪些技術可以轉變自有知識產權,從而降低成本。”

  這無疑是對本土汽車制造商處境的準確描述。而從根本上,這種各自為政的思路源于中國汽車業的一大弊端:長期以來,缺乏與核心零部件供應商之間的有效聯盟。

  日本企業在這方面提供了較為有效的經驗。豐田與松下公司合資組建了松下電動車能源公司,其中豐田持有60%的股份;而日產則與NEC共同投資10億美元組建合資公司生產混合動力、電動車使用的鋰電池。“中國要真正成為電動車領先的王國,挑戰相當大。第一大挑戰就是跟關鍵零部件廠形成產業聯盟。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都要形成聯盟,否則大規模產業化很難實現。”世界電動車協會主席、日本本田講座教授、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科技顧問陳清泉院士對《環球企業家》說。

  除了發展模式的瓶頸,對電池技術的掌控是本土汽車公司面臨的另一重大挑戰。

  事實上,電動車的發展仍深受目前電池性能所制約,行駛范圍受限制,只適合在短距離往返的城市使用。根據羅蘭貝格的報告,到2015年時,電動車的市場份額也只有約10%。豐田、通用等汽車巨頭會將賭注壓在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身上,與純電動汽車相比,它內置有小排量的內燃機,而且可以隨時通過電源線充電。

  而且,與人們日常使用的手機、電腦中的標準化鋰電池不同,每款電動車中的鋰電池要面對不同的車身重量、尺寸和動力性能。這就意味著汽車制造商很難像手機制造商那樣將電池制造外包,及輕易組裝,后者必須在車型研發階段就與電池制造商聯合開發出適合自己使用的電動車電池。

  某種意義上,鋰電池的性能將會成為未來汽車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中國正在與日本爭奪玻利維亞的鋰礦資源。蘊藏豐富鋰礦的玻利維亞將會成為電動車時代的沙特阿拉伯。但很遺憾,這場爭奪并沒有延伸至中國本土汽車制造商的博弈策略中。目前,大多數汽車公司仍采購國外電池制造商的產品和技術,來發展自己的新能源戰略。上汽、東風未來的電動車核心動力部分的技術,將會來自于兩家美國公司。

  這看來相當諷刺。出于能源安全考慮而備受推崇的電動車,只不過是把之前對海外石油資源的依賴轉變為對海外電池能源的依賴。

  如果無力阻止這種毫無想象力的模式運轉下去,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或許會有一兩家本土汽車公司,例如比亞迪,能夠利用能源換代機會脫胎換骨。但包括一汽等大型國有汽車集團在內,大多數本土公司難以如愿獲得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借助國家支持和本土市場的鋼性需求,慢慢縮小與跨國汽車巨頭之間的差距——這和以往亦步亦趨的發展模式并無區別。對于大多數中國汽車公司來說,在這場能源變革之中不存在太多跨越式的發展機會。

  但眼下,仍有一線希望。

  內燃機汽車和新能源汽車更新換代將會耗時良久。目前包括天津清源等公司在內的一些非統汽車行業、小規模的公司正在努力開發電動車電池、電動機和電池管理技術,且收獲頗豐。假以時日,中國汽車產業仍有望在全球范圍內成為電動車技術的佼佼者。

  不過,這需要本土汽車公司徹底改變上文所述的種種既定思維。開創一種新的“拿來主義”是必要的。將關注更多投給那些原生態的小型民營企業,而不執著于固步自封的競爭體系。無論從歷史上來看,還是從美國現代商業模式更迭的軌跡來看,真正的創新永遠都會封存于民間。涉及到中國汽車業目前的重組,也可由此轉變思路,不要糾結于產能意義上的重組,更有意義的是通過收購實現技術上的整合。

  另一個不可忽略的商業原則是,成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有賴于不同角色的參與。而對每一個玩家來說,將自身新能源業務與傳統內燃機業務的發展節奏協調到最佳頻率,則是對市場洞察力的考量。“對于中國公司來說,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至少在未來3至5年內不應該成為你的研發重心。在這方面,要隨著市場應用越廣,成熟性逐漸提高,投入逐步增加。”羅蘭・貝格汽車行業中心高級項目經理彭波對《環球企業家》說,“完全不去管也不對,奢望一步到位也不對。還是一個循序漸進,投入比例逐漸增大的過程。”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