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產經 > 2009年鐵礦石談判 > 正文
中國作為最大的買家,利益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這也是談判僵持膠著的核心所在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 張皓雯) 發自北京 6月30日,這個傳統意義上的鐵礦石談判最后結束日,因為中鋼協和三大鐵礦石巨頭互不讓步的強硬立場失去了“大限”的意義。
沒有人宣布談判破裂,但也沒有人宣布進展,只有中鋼協通過對媒體的非正式“放風”表明,這場曠日持久的談判仍然在繼續。
中鋼協沉默了許多
“這次談判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我們都希望盡快出結果,僵持下去對雙方都沒有好處。”一位業內人士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笑言,現在研究機構和媒體對談判快麻木了,“該說的都說了,該分析的都分析了,看得都疲憊了”,可是仍然沒有結果。
據了解,這一輪鐵礦石談判,中鋼協和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從去年10月份就開始了初次接觸。而因為鋼鐵市場陷入低迷,加之中方罕見的強硬立場,中鋼協與力拓等巨頭在鐵礦石的降幅上產生分歧:中鋼協要求至少降價40%,力拓等則要中方接受已與日韓達成的33%降幅。
8個多月的刀兵相見,仍然沒有人退讓。
“我分析,中鋼協堅持至少40%的降幅,是因為中國作為最大的買家,利益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中鋼協想扭轉這個局面。”“我的鋼鐵網”資訊總監徐向春說。
而力拓等巨頭在漫長的談判中,等來的市場回暖,需求上升,為其堅持不讓步提供了依據。加之三大巨頭不斷分化瓦解買方陣營,不但讓日韓鋼廠接受了33%的降幅,還和中國的一些小鋼廠簽署了長期協議。
即便如此,中鋼協也沒有松口的跡象,不過,卻沉默了許多。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中鋼協最近已經拒絕了很多媒體的采訪。
外媒猜測中方將軟化立場
在傳統的“大限日”沒有等來結果,澳大利亞媒體對此也非常平靜,沒有評論,報道也很少,只說了一下談判拖延的事實。
相比起來,《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和CNN顯然更為關注。不過,幾家外媒報道時都采取了“一邊倒”的立場,主要分析中方面臨的種種不利因素:中國鋼鐵陣營不統一,導致中鋼協“孤軍奮戰”;現貨礦價格上漲,甚至超過長協礦;中國鋼鐵市場回暖等等。它們甚至作出了中國可能軟化立場,非常有可能接受33%降幅的預測。
“其實這種膠著狀態對雙方都是不利的。”蘭格鋼鐵網研究員王國清說。據了解,三大巨頭與中國一部分鋼廠簽署的鐵礦石協議6月30就到期了,如果不能簽署新的協議,中國的鋼企將轉向現貨礦市場。
王國清介紹,現貨礦有很多不穩定因素,諸如海運、炒作等等,都會使價格出現大幅波動。徐向春認為,這會造成中國鋼企的采購成本不穩定。
一旦中國企業轉向現貨礦,對于三大巨頭來說也不是什么好事,會導致銷售不穩定。有關數據顯示,去年力拓和必和必拓鐵礦石產量的80%以上都出口到了中國。
王國清告訴記者,像力拓這樣前一陣還在四處找錢的企業來說,銷售不穩定,對于其股價、公司資金運轉都是非常不利的。
還能僵持多久
“我們估計一個月內差不多會有消息,很可能結果是雙方各退一步。”王國清說,最有可能的結果是中鋼協接受33%的降幅,但是將每季度或者每半年調整一次長協礦的價位,而非簽了就價格不變。
而徐向春認為,現在很難預測結果。因為雙方對鐵礦石價格的看法是有分歧的,中鋼協認為未來鐵礦石價格可能進一步下跌,而三大巨頭顯然不這么認為。
“具體的進展只有談判雙方知道,也許會突然公布結果。像此前新日鐵,也一直否認市場流傳的33%降幅,結果突然就宣布接受了。”王國清說。
隨著談判進入“加時賽”,時間離新一年度的鐵礦石談判已經越來越近了。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一些接近談判的人士甚至戲言,不行就直接進入下一輪談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