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產經 > 2009年鐵礦石談判 > 正文
本報記者 翟瑞民 發自北京
雖然產量早就成為世界第一,但中國鋼鐵業卻始終是跛腳的巨人—作為最大的鐵礦石消費者,中國鋼鐵企業在鐵礦石價格談判桌上一直處于下風。每當鐵礦石價格瘋漲一輪,中國鋼廠就多花數十億美元的采購成本。中國何時才能取得和第一大礦石進口國相稱的談判地位?中國鋼鐵行業的整合能否實現突破?中國怎樣才能在原料定價中獲得真正的話語權?
還有一天,2009年鐵礦石價格談判就要結束,但中國鋼鐵行業協會(簡稱“中鋼協”),和三大鐵礦巨頭依然膠著在談判桌邊: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不認輸也不著急,入場5年卻屢戰屢敗的中方,也依舊口氣強硬地堅持至少降價40%的談判底線。
6月30日后,不管最后的談判結果是誰輸誰贏,維持了28年的鐵礦石定價模式或被終結。從來沒有一個商業領域的談判故事能造就這么多年場里場外的熱鬧,也從來沒有哪一年的談判能像今年一樣拖到最后一刻似乎依然沒有退路。
在談判終結的前夜,一直高調示人的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關閉了手機,在這一關鍵時刻選擇沉默,是中鋼協正在力推新的談判方案,還是默認了談判的崩盤?
“6·30”大限前夜
首次領銜鐵礦石價格談判的中鋼協一直在努力,試圖給最近幾年翻著跟頭瘋狂上漲的鐵礦石價格降降溫。但在這個酷熱的六月,當逼近談判結束的前夜時,中鋼協似乎已經有心無力。
按照慣例,每年6月30日是該年度價格談判的截止日期;仡欉^去三年,除了2007年中方拿到價格首發權興奮地早早就簽訂合同外,2006年和2008年,都是在6月下旬才最終結束談判。
尤其是今年5月初,力拓高層放出消息,如果在6月30日前不能達成協議,他們將終止部分鐵礦石合約。當時中方代表中鋼協則針鋒相對:中方擁有龐大的鐵礦石庫存量,即使停止鐵礦石進口,鋼鐵企業也能三個月不斷糧。
時代周報記者從河北一位貿易商處得到的信息顯示,現在很多鋼鐵和礦石貿易商已經在賭6月30日談不出結果、甚至談崩的可能,這迫使鋼廠今年只能依靠現貨市場補充原料,因此貿易商們紛紛囤積貨源以等待現貨礦價繼續上漲。
眼看6月30大限正在逼近,一位沒有具名的中鋼協負責人日前對媒體承認“談判肯定無法在6月底前完成”。
雖然這一說法被懷疑為中方的逼宮技巧,但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這個說法也許是真的,按照雙方目前的立場,沒有任何跡象顯示6月30日能談出結果。
鋼鐵咨詢機構“MYSTEEL”資訊總監徐向春表示,中方堅決地拒絕了此前日本鋼廠達成的首發價格,從而希望獲得鐵礦石市場的“中國價格”,但是外方并不想讓步,雙方的僵持局面很難打破。
徐向春表示,由于有去年談判結果的參照,中方態度的強硬可以理解。2008年上半年,正值大宗商品還處在牛市周期,鐵礦石賣方態度很強硬,中方不得已連續讓步,雖然去年的談判也破壞了長協機制,但最后的結果依然是中國鋼企深受其害,故而今年中方早早就表示不準備妥協。
現在的局面是,如果想在6月30日前談出結果,需要有一方做出讓步,誰有這個誠意?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6月30日之前肯定談不成,人家把中國的情況都摸得很清楚了,要求降價的最好時機已經過去,現在還能說什么?”
但中方也沒有束手待斃。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在6月16日和18日分別會見了淡水河谷和澳大利亞FMG公司的代表,這被外界解讀為中方意圖分化外方陣營,為在最后一刻談出結果創造最后的機會。
同時,市場傳聞稱,中方尋求在定價方式上談出新變化,即鐵礦石按季定價或半年定價,這意味著延續了28年之久的鐵礦石長協機制將出現重大調整。這是否意味著,只要定價方式符合預期,中方也可以接受33%的降幅?
中鋼協“后院起火”
首次領銜鐵礦石價格談判的中鋼協從一開始就展現出信心十足、大干一場的強硬氣勢,同時它也獲得了中國政府的明確支持,工業和信息化部官員6月16日就表示,中方的降價要求是合理的,支持中鋼協繼續談判。但是,談判的走勢不是中鋼協自己一廂情愿能決定的。
尷尬的是,外方要價的基礎是中國經濟已經出現回暖跡象,以及由此帶來鋼鐵市場的復蘇,近期鋼材價格上漲正在為這一判斷添加注腳。同時,由于外礦在現貨市場受到中國中小鋼廠和民營鋼廠的歡迎,談判桌上的外資巨頭們似乎并不著急。
按照工信部的說法,今年中國鋼鐵產能總體過剩將達到20%-30%,這對于行業發展和鐵礦石談判都將帶來不利影響。但是,山西省鋼鐵行業協會秘書長祝峰亮卻對記者表示,據其調查,雖說產能過剩,可是鋼廠方面并沒有感受到市場滯銷,價位是低了點,但是大家的貨都還能賣出去,所以中小鋼廠會更積極地進料生產。
祝鋒亮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去年鋼企都吃了長協價的大虧,虧損嚴重的都是大鋼廠,以至于現在都對長協價不太感冒了,而中小鋼廠更是對價格低廉的現貨情有獨鐘。中小鋼廠要的是實際利益,低價買進現貨鐵礦石正好符合他們的期望,而且前幾年他們深受國有鋼廠高價倒賣鐵礦石的苦,現在大鋼廠反過來要求中小鋼廠配合談判,顯然是說不過去的。
一方面鐵礦石市場正在恢復元氣,一方面國內貿易商和中小鋼廠見縫插針式的不配合,讓中鋼協面臨巨大的尷尬:正在“攘外”的中鋼協在談判桌上針鋒相對時,卻不得不“先安內”,聯合有關方面整頓國內貿易秩序,防止后院起火。遺憾的是事態發展不如人意。
在全球鋼市慘淡聲中,中國鐵礦石進口依然在續寫數字奇跡。今年前5個月,中國已經合計進口鐵礦石24189萬噸,同比增長25.9%,鐵礦石庫存已遠超1億噸。其中4月份的進口更是創5700萬噸的歷史紀錄。
久談不下的中鋼協認為,驚人的天量進口,除了國內貿易商的投機倒把行為外,懷疑是國際礦業巨頭自己把鐵礦石運進來制造中國市場虛假繁榮的假象,而吊詭的是,三大巨頭并未站出來公開否認。
為此,中鋼協欲痛下殺手,削減30%具有鐵礦石進口資質的貿易商,因為其中部分貿易商擅自與外商簽約,囤積鐵礦石。
為取得鐵礦石談判的勝利,中鋼協一直在呼吁國內各方團結一致對外,但實際效果有限。市場混亂已經是中國鋼鐵市場多年的痼疾,混亂的國內鋼鐵市場,正是鐵礦石瘋狂漲價的基礎之一。
中國對鐵礦石現貨的需求量持續增大且進口無序的局面,已被鐵礦石巨頭充分利用,談判時更加強硬,中鋼協的談判籌碼實際上是被紛亂的現貨進口所吞噬。
據中鋼協統計,2007年度,力拓在合同執行率過低的情況下,公開聲明有1500萬噸鐵礦石資源可投放現貨貿易市場,并積極向中國鋼鐵企業推銷現貨貿易鐵礦石。連長期貿易合同都敢不認真執行,又怎能指望他們在談判中讓步呢?
只要中國鐵礦石現貨進口的亂局不改變,中鋼協在談判中的被動地位就很難扭轉。
問題是,現貨亂局如何撥亂反正?
祝鋒亮說,中國具有鐵礦石進口資質的企業數量,在全世界是最多的,雖幾經提高門檻,仍高達百家,加上鋼鐵業的產業集中度不高,使得原本就分散的議價力量變得更加分散。
同時,國內不少擁有長期協議的鋼鐵企業將部分進口鐵礦石高價倒賣給沒有長期協議資格的企業,這促使那些企業更積極購買現貨,內訌的結果是鐵礦石價格不斷走高。
更有部分以現貨交易買進鐵礦石的企業,未將鐵礦石投入生產,而是囤積在港口等待升值,這種投機行為加劇造成了鐵礦石供不應求的假象,
五年辛酸淚
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副院長李新創表示,目前的條件確實對中方不利,這背后的深層原因是鐵礦石市場價格談判的長期慣性還在、國際鐵礦石生產的壟斷局面未能打破,用戶各方利益不一致導致談判難以統一進退。
跟其它大宗商品不同的是,鐵礦石一直堅持執行年度合同價格的定價模式,盡管在今天看來,相對于石油等商品名目繁多的價格公式,這個模式已經明顯落后于市場發展。
徐向春表示,隨著中國鐵礦石需求量的猛增,長協機制已經不能跟上市場的發展,這幾年鐵礦石市場逐漸向金融市場靠攏,陸續出現招標、掉期交易等方式,中國也成立了一家鐵礦石交易中心,未來必定會有更多的定價模式。
回頭來看,2003年以來五年中,鐵礦石價格連年上漲,中方5次參加談判也被國內批評為屢戰屢敗。尤其是2008年,在已經有首發價格的情況下,中方和力拓談出的結果是更大的漲幅79.88%和96.5%。外國鋼廠指責是中國鋼鐵業抬高了鐵礦石價格,國內則指責談判代表沒有經驗又不爭氣。
更糟糕的是,2008年下半年國際鐵礦石現貨價格深度下跌,遠遠低于在高位簽訂合同的長協價,這導致國內鋼鐵業一片叫苦聲。吃了大虧的中國鋼鐵業,在2009年年度價格談判中早早擺開了陣勢,但時至今日,結局并不樂觀。
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則加緊走出去,通過海外并購的手法獲得鐵礦石資源,包括華菱鋼鐵入股澳大利亞FMG、五礦集團收購澳大利亞OZ公司部分資產等成功的案例,也有中鋁入股力拓的失手。
而力拓與必合必拓聯合,更引發了國內關于其壟斷市場的擔憂。工業和信息化部官員6月16日就表示“兩拓”聯合帶有明顯的壟斷色彩,中方將積極研究相應對策。對此,力拓中國區媒體事務聯系人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力拓注意到了這一表態,但對此不予置評。
艱難的抉擇
首次獲政府授權組織國內企業統一進行鐵礦石談判的中鋼協一開始就底氣很足,秘書長單尚華早在今年2月的協會會議上就說:“今年鐵礦石要降價,就必須要大幅度,雖然不容易,但我們沒有退路,必須取勝”。
業界私下里的悲觀情緒也在蔓延,有不同的聲音表示,中鋼協不該過早地亮出自己的底牌,致使現在退無可退,徒增笑柄。
一業內分析師私下稱,商業談判不是為了面子,也無關尊嚴,所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適當對談判目標進行調整也是必然的,不能因為當初話說得太滿就堅持不給自己臺階下。
無論中鋼協最后談到什么地步,至少有一點可以確定:由于國內鐵礦石產量提高有限,中國鋼廠對外礦的依存度在提高。國內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商中國中鋼股份有限公司就表示,中鋼股份前五個月已代理進口鐵礦石近千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三倍;今年中國對進口鐵礦石的依存度將達70%。
業內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現在中小鋼廠和民營鋼廠對外礦的依賴已經達到90%-95%左右,它們更樂意使用進口鐵礦石,而正常的合理的水平應該是50%-60%,這樣國內礦山也有市場空間,鋼廠也不缺原料,整個市場才能運轉正常。
無論本輪鐵礦石價格談判最終的結果如何,無論鐵礦石價格如何“瘋狂”,現在業界更關心的一個問題是,在明年鐵礦石價格又將呈現出怎樣的變數?尤其是隨著中國經濟逐漸走出低谷的判斷漸趨明朗,未來的鐵礦石價格會不會繼續“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