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周 宇
本報訊 日前我國政府再次宣布,自7月1日起降低和取消中小型型鋼、鋼絲等鋼材品種的出口關稅。這也是去年下半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第四次、今年以來第三次政府對鋼材及鋼鐵制品的出口稅率進行優惠調整。
專家們稱,政府降低鋼材出口關稅的目的應該是抑制包括鋼鐵產品在內的商品出口大幅下降的局面,確保經濟穩定增長,同時也是為了緩解國內企業壓力,保證國內市場平衡運行。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初衷可能難以實現。國內著名鋼鐵研究機構Mysteel分析師曾節勝表示,政府這次專門對中小型鋼的出口退稅進行的調整幅度較小,也不會產生實質影響。
據其介紹,經過多次調整,目前鋼材出口多數產品都享受了退稅優惠:板材獲得9-13%的出口退稅,在長材中,合金鋼和不銹鋼長材得到9%的退稅,鐵道用材和大型型鋼也實行9%的退稅。在所有產品中,目前只有中小型鋼和線棒材仍然保持出口關稅,其中中小型鋼的出口關稅稅率為5%,而線棒材高達15%。
曾節勝表示,政府對中小型鋼等產品關稅進行調整應該是考慮到除半成品外,中小型鋼的關稅稅率在所有鋼材及制品中稅率較高,且是在從去年底以來的多次調整中沒有得到調整的少數品種之一。事實上,綜合考慮國內外價差,此次調整不會帶來實質影響。
至于為什么政府不調整線棒材的出口關稅,曾節勝表示,政府可能認為線棒材屬于低附加值產品,且在4萬億投資的拉動下,國內線棒材需求相對強勁,供需矛盾較小,刺激出口有可能導致國內線棒材供應趨緊。國內鋼材消費50%以上為建筑鋼材,其主要品種正是線棒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