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中日經濟高層對話關注節能環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8日 16:42  中國能源報

  雙方承諾繼續推進節能標準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合作

  本報記者 黃素文

  6月7日在東京舉行的第二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取得了豐碩成果,共簽署了8個文件。其中,節能環保是中日雙方關注的重點領域。

  節能環保成為合作亮點

  此次對話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和日本外務大臣中曾根弘文共同主持。雙方重點圍繞經濟金融形勢、貿易投資合作、環境能源合作、地區及國際經濟問題等四大議題深入交換了意見。王岐山在會上發表了主旨講話。他在講話中指出,能源環境問題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也是兩國合作的重點領域,希望雙方深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7日在東京向媒體表示,節能環保是兩國經貿合作的重點領域,雙方合作前景廣闊。近年來,中日兩國在節能環保領域開展了積極而富有成效的合作,已成為兩國合作與交流中的亮點和新的增長點。雙方承諾,要繼續推進節能標準和管理制度、循環型城市、污水處理、污染減排、溫室氣體減排等項目的合作,加強技術、政策和人才交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季風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節能環保是關系到民生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領域,中日在這個領域也比較容易達成一致。“中日作為世界兩大重要經濟體,又都是能耗大國,在節能環保領域開展深入而廣泛的合作,完全可以實現共贏。”

  中日合作前景廣闊

  事實上,節能環保是中日雙方一直以來熱議的話題。兩國一直尋求在這一領域進一步擴大互惠合作空間,中日節能環保合作具有廣闊的前景。

  據日前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中日節能環保綜合論壇透露,未來5年,世界節能環保設備訂單的30%將來自中國,市場規模可達3000億美元。我國正在推進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在實施這些節能減排措施的過程中,將大量采用節能環保的技術和設備,其中,將引進大批國外先進的技術裝備。

  日本在經濟高速增長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節能環保經驗和技術,這對中國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在第二屆中日節能環保綜合論壇上,中國國家發改委發布了《節能環保投資合作指南》,初步提出了中日節能環保投資合作的重點領域,其中包括23項節能技術,9項節水技術,18項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和13項環境保護技術。中日雙方簽訂了10項節能環保合作項目協議。日本先進的節能、環保技術將成為推進中日兩國“戰略互惠關系”的重要支柱。

  張季風指出,日本企業環保技術和對策領先于世界。相關調查顯示,在日本,95%的企業設有環境對策部門,采取環保對策5年以上的日本企業比例超過85%,遠遠高于英國(32%)、法國(22%)、美國(52%)。對節能、環保的重視和投入使日本企業的環保技術不斷提高。尤其是在廢棄物無污染處理問題上,日本采用Reduce(減排)、Recycle(循環利用)、Re-use(再利用)的“3R”環保理念,推進全社會垃圾分類和企業環保技術研究開發。

  張季風強調指出,在節能環保方面,中日雙方的互補優勢十分明顯。日方有先進的技術經驗和資金,中方有廣闊的市場,國內又處于經濟模式轉化的重要時期,客觀上有大力推進節能的要求,中日節能環保合作潛力無窮。

  政府民間雙管齊下

  在此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會議上,中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李干杰指出,長期以來,中日兩國在環保領域開展了積極而富有成效的合作,環境保護已成為兩國合作與交流中最活躍、最具潛力的領域之一。中日經濟高層對話為雙方的環保合作提供了新的平臺。中日兩國應積極拓展在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的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為區域及全球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李干杰表示,希望今后中日雙方繼續合作實施小城鎮分散型污水處理設施示范項目,改善中國農村地區的生活質量和環境質量;務實推進中日關于“污染減排及其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協同效應與控制”合作研究及示范項目,加強企業間開展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合作和中日獨立咨詢機構間的合作;加強信息溝通和交流,共同支持巴塞爾公約亞太地區協調中心的工作,預防和打擊廢物非法轉移,防止進口廢物污染環境,規范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廢物,嚴格廢物進口全過程管理體系。

  但是,這些節能環保項目通常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單靠市場和民間力量很難推動,政府的推動作用尤為重要。“目前,中日節能環保合作的困難在于中方引進日本先進的技術成本過高。如果中日兩國政府可以共同出資成立一個節能環保基金,為中國引進這些節能環保技術提供資金支持,這樣就能進一步推動雙方在此領域的合作。”張季風這樣向記者表示。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