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中方已為鐵礦石談判破裂做好準備
獨家訪談 本報記者 董文勝
本報6月4日“零點調查”欄目刊發《重建規則的博弈——鐵礦石談判背后的陰謀與陽謀》一文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單尚華對文章觀點表示認同。6月10日上午,與外方進行鐵礦石談判的單尚華還是抽出時間主動接受中國證券報獨家專訪,就鐵礦石談判底線、鐵礦石超量進口問題、貿易商可能存在的倒礦問題明確表態。
單尚華指出,首先,鐵礦石談判,中方不會讓步。中國拒絕接受日本價格并不是先例,去年力拓自己也曾經拒絕接受寶鋼與淡水河谷達成的亞洲價格;日本鐵礦石進口量不到中國的六分之一,不能代表亞洲價格,作為鐵礦石全球第一大進口國——中國才有權決定代表亞洲價格。
其次,中方已經為談判破裂做好準備。如果出現鐵礦石供應問題,中國鋼廠寧可減產。中小鋼廠應該與大鋼廠保持步調一致,為中方在鐵礦石談判增加籌碼。
第三,近期將由商務部、中鋼協、五礦商會等部門聯合成立鐵礦石協調小組,從源頭上對“倒礦”問題進行調查,調查期間,違規貿易商將被臨時取消進口資質。
拒絕日本價格 不是先例
“中國拒絕接受日本鋼廠與力拓達成的33%的降價協議,這是中國鋼廠從自己實際的經營狀況以及對國際鐵礦石供應過剩作出的綜合判斷。”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中國鋼廠對鐵礦石降價40%-45%的底線不會改變,中國鋼廠不可能自己虧本,讓上游礦山保持相當高的利潤,這也不符合雙方互惠共贏的原則。當然,許多人擔心,如果中國鋼廠不接受日本價格,亞洲市場鐵礦石就會出現兩個價格。實際上,中國拒絕日本價格并不是先例。去年,力拓自己首先打破規則,拒絕接受寶鋼與淡水河谷達成的亞洲價格,最終亞洲市場出現兩個價格。”
單尚華同時表示,從鐵礦石進口量來看,中國是全球第一大進口國,而日本的進口量不到中國的六分之一,只有中國鋼廠有權決定鐵礦石亞洲價格。而日本簽定33%降價幅度原因主要是:與澳礦簽定的煤炭價格降幅達到65%;還有他本身有權益礦。自己進口礦量小,但權益礦比重大。“堤內損失堤外補”,綜合算下來,它肯定不吃虧。
談判桌上
大小鋼廠應該齊心協力
“現在中國大鋼廠已經團結一致,堅決抵制33%的降價協議,國內中小鋼廠也應該齊心協力,不能給鐵礦石談判‘攪局’。”
昨天上午,單尚華不無擔憂地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中鋼協有包括寶鋼、武鋼等70-80家會員企業,談判桌上,大家意見一致,共同對外,而鋼協非會員企業也應該保持統一口徑,不能私下跟外礦談判。否則,最終吃虧的還是我們自己。”
記者注意到,昨天,有媒體報道國內“鐵礦石談判38家中小鋼廠倒戈”,而“我的鋼鐵”分析師徐向春認為,這其實是對長協礦談判的錯誤解讀,38家中小鋼廠可以開8折信用證購買淡水河谷的長協礦,并不意味著他們接受了33%的降價幅度。真正的結算價還要等中方與外方的談判結果。因此,中小鋼廠不存在“倒戈”行為。
單尚華表示,目前,上游鐵礦石資源的壟斷性進一步增強,這也增加了鐵礦石的談判難度。所以,中鋼協堅決反對“兩拓”合資經營西澳鐵礦石業務。中國作為全球鐵礦石最大的進口國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實際上,歐盟與日本也表示了反對意見,而澳洲內部也有反對聲音。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昨天,從礦山傳出38家中小鋼廠簽長協礦,這就帶有明顯的為談判“造勢”色彩。而“兩拓”一年之后再言合并,“醉翁之意”無非是給鐵礦石談判施壓,最終會不會“合并”,結果并不重要。因此,中國鋼廠應該看清楚對方在談判期間的“戰術”干擾。
談判破裂
中國鋼廠寧可減產
“現在距離傳統的6月30日的談判期限剩下不到20天時間,如果雙方還達不成協議的話,會不會影響到中國鋼廠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對于記者的疑慮,單尚華說,“今年1-4月,全球粗鋼大幅減產超過30%,鐵礦石過剩達到2億噸,屬于嚴重的供大于求,中國鋼廠不必要擔心有錢買不著礦。國內港口庫存量達到7000萬噸,國產礦也會增加供應。如果談判破裂真的有影響的話,中國鋼廠寧可選擇減產。”
單尚華表示,現在外礦已經變成純粹的商人,沒有把自己當作生產企業,過于注重眼前“套利”,這不利于礦山長遠發展,也有損鋼廠與礦山的戰略合作。
徐向春也表示,“鐵礦石原料不是問題,現在本身鋼廠不追求產量。談判達不成協議,不意味鐵礦石貿易的終止,只是雙方可能會選擇現貨貿易形式。雙方都不承擔長協破裂的責任。但如果對方真的斷貨,那將對全球最大的買主產生永久性的傷害,當然礦山也要掂量一下自己會付出的代價。”
而之前在天津的一次鐵礦石國際論壇上,榮程鋼鐵集團董事長張祥青的話倒是語重心長,“2008年鋼廠與貿易商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沒有一家鋼廠是因為買不著鐵礦石而停產的,沒有一家貿易商是因為租不著船而倒閉的。”
“治超”
將成立鐵礦石協調小組
針對今年以來,超量鐵礦石進口以及坊間懷疑可能存在貿易商與礦山合謀的“倒礦”行為,單尚華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近期,由商務部、中鋼協、五礦商會等部門牽頭,將聯合成立“鐵礦石協調小組”,對進口鐵礦石流向進行調查。協調小組將對鐵礦石進口合同以及鋼廠申報的進口計劃進行嚴格審查。對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鐵礦石合同不能放行。
另外,中鋼協將會同有關部門重新審查貿易商、鋼廠的鐵礦石進口資質。甚至會進行重新登記,這不僅要看企業規模大小,還要看企業過去的經營狀況,對貿易企業不執行代理制的要進行整頓調查,調查期間將停止其進口資質。
“今年1-4月份,生產企業進口鐵礦石下降400萬噸,貿易商多進口了3900萬噸。貿易商存在炒作,造成進口繁榮假象。”單尚華告訴記者,“對‘倒賣’外礦的貿易商處罰不會手軟,我們不排除‘殺一儆百’。”
相關資料顯示,今年以來,鐵礦石進口量排名靠前的貿易商主要有中鋼集團、瑞鋼聯、中化國際、中建材、中儲、浙江物產金屬、浙江物產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