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中緬能源管道:破局印度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5日 16:31  《商務周刊》雜志

  動議了4年多的中緬能源通道出籠令世界矚目,并被認為是中國破解“馬六甲困局”的一步妙棋

  □記者 王強

  100多年前,帕湯半島上的實兌(Sittwe)還只是個小漁村,位于緬甸聯邦西部沿海加拉丹河口,瀕臨印度洋孟加拉灣的東北側,南面是海上咽喉要沖馬六甲海峽。由于地理位置重要,這里如今發展成為了緬甸西部最大的深水港口,20萬噸的油輪可自由進出。

  幾十年來,實兌港附近的海域不斷有大型石油天然氣田被發現,中國和印度等國家的石油公司已經在這里開始勘探和開采油氣資源。不久的將來,這里的港口將會更加繁忙,掛有五星紅旗或其他國家國旗的巨型油輪會載滿原油從非洲、中東等地經印度洋駛來,駁港進入即將建設的油輪專用碼頭,并輸送原油到離港口不遠名叫皎漂(Kyaukpyu)的小島上一個巨型石油天然氣儲藏基地。

  最近幾年里,不斷有中國的地質專家、港口工程師和官員來到實兌和皎漂,對中緬油氣管道項目實地考察和勘測選址,云南省政府也曾多次與緬甸外交部、交通部、能源部、建設部等相關部門進行過接觸和深入溝通。

  最遲到2013年,以這里為起點,來自非洲和中東的石油以及產自緬甸的天然氣將通過長達900公里的輸送管道,經過緬甸曼德勒、云南瑞麗,直達中國西南重鎮昆明。

  3月26日,中緬兩國政府簽署了《關于建設中緬原油和天然氣管道的政府協議》,根據協議,石油管道將耗資15億美元,天然氣管道耗資10億美元。工程很快將啟動,預計將于2013年竣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最大的石油天然氣企業,擁有該項目50.9%的股份,其余股份由緬甸石油天然氣公司持有。

  動議了4年多的中緬能源通道出籠,被認為是中國打破島鏈、化解“馬六甲困局”的一步妙棋。雖然這一大通道一如當年中國援建巴基斯坦瓜達爾港以及試圖打通中巴伊能源大通道一樣引起某些國家的不安,但中國獲得印度洋出海口的決心已經不可動搖。

  鋪管印度洋

  中緬油氣管道的最初動議來自于學界。最初研究這一項目并形成報告的是云南大學的三位專家,能源安全問題專家吳磊,東南亞問題專家李晨陽,和當時的社會科學處副處長瞿健文。

  2009年4月30日,已是云南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的瞿健文剛剛從緬甸參加完瓦邦和平建設20周年活動回滇。他對《商務周刊》回憶,2003年以來,隨著海盜猖獗和多國力量加入這一地區的角逐,馬六甲海峽變得異常敏感,對于大部分進口石油需要經過這一連接南海和安達曼海的狹長水道的中國來說,石油運輸安全問題日益凸顯。

  而在當年11月29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第一次提到了石油經濟安全的概念。國內進口原油的4/5左右都是通過馬六甲海峽運輸的,而一些大國一直染指并試圖控制馬六甲海峽的航運通道,因此必須從新的戰略全局高度,制定新的石油能源發展戰略,采取積極措施。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為破解馬六甲困局之道,中國先后在議與已經開始推動的一些項目方案,包括從巴基斯坦直達中國新疆的中巴輸油管道,從孟加拉國吉大港通往中國西藏的中孟輸油管道,泰國向中國和日本推銷的克拉地峽方案,這一方案意在打通泰國南部的克拉地峽,還有一個方案是一直磕磕絆絆的中俄之間的泰納線輸油管道和中哈石油管道。

  瞿健文指出,由于地址和氣候等因素影響,中巴輸油管道和中孟輸油管道希望渺茫,而泰國的克拉地峽方案由于沒有得到中國和日本的積極回應也沒有任何進展,北上俄羅斯的輸油管道,則由于日本的干擾一直一波三折。

  2004年,中國取代日本成了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耗國,這一年,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已經超過1.2億噸,其中90%以上的原油進口量是通過海上運輸的方式進行的。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的飆升和日益嚴峻的石油運輸安全問題,越來越引起學界和政府的關注,瞿健文和他的兩位同事也開始討論和研究中國是否可以通過緬甸打通一條通往印度洋的輸油管道。

  2004年7月,緬甸聯邦政府總理欽紐訪華,瞿健文他們認為應該就欽紐訪華的機會向中央提交一個報告,建議在其他能源通道難以有進展的情況下,考慮一個南下緬甸的戰略,在中緬之間修建一條石油安全運輸管道。

  經過了5個多月的緊張調研和工作后,三位云南學者完成了一份《關于修建從緬甸實兌到昆明輸油管道的建議》,并在當年8月提交給國務院。該建議遂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三位學者的建議得到了正在尋求區域經濟突破的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關注。瞿健文稱,省委書記白恩培馬上對建議報告做了長篇批示,稱完全贊同三位學者建議,并專門聽取了三位學者的當面匯報;隨后,時任云南省常務副省長的秦光榮也專門召集政府相關部門以及瞿健文和吳磊,研究部署項目的推動。

  該方案也得到了緬甸的積極回應。2005年7月的第二次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會議上,緬甸政府主動提出希望加快與中國能源合作進程。在雙方努力下,中國國家發改委和緬甸能源部簽訂了中緬原油管道合作備忘錄。

  但隨后的進展也出現坎坷。由于緬甸國內政局不穩和西方對緬甸軍政府的經濟制裁,以及該項目會涉及到周邊復雜的地緣政治,以及與印度等國家之間的利益博弈,不少人對這一項目表示擔憂,而最初雖然中國三大石油公司都對此項目態度積極,但由于擔心政治風險和投資風險,也未大力推動。

  事情到2006年才出現轉機。2006年1月,緬甸總理梭溫對中國進行訪問時,中緬雙方簽署了一份天然氣貿易備忘錄,該備忘錄里明確提到,計劃修建一條到達中國昆明的天然氣管道。當年的全國“兩會”上,91名來自云南的人大代表聯名提交了《云南省代表團關于修建中緬石油管道和在云南建設石油煉化基地的建議》。2006年4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準建造從緬甸實兌到云南昆明的原油管線。一年后,中緬輸油管道項目就作為“十一五”規劃四大油管之一,通過了發改委的最終審議。

  2008年12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緬甸國家石油與天然氣公司和韓國大宇國際集團公司簽署三方協議,緬甸每年將向中國出口4億立方英尺(約1133萬立方米)天然氣,供應期限長達30年。此前,三大石油公司都向國家能源局提交了自己的競爭性項目方案,最終國家選定了中石油的方案,確定由中石油擔任中緬油氣管道的業主單位。

  不太平的佛國

  林錫星,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研究員,是出生于佛國緬甸的華僑,從小生長在伊洛瓦底江畔。他曾多次到實兌港等地考察,近年來一直在撰文支持推動中緬能源通道。

  “對于中國來說,中緬能源通道除了能源安全和地緣政治意義外,還具有客觀的經濟效益。”林錫星說,“與繞道馬六甲海峽相比,從非洲和中東來的石油,走緬甸通道要近1200多公里。”

  自建議出籠后,云南省一直在不遺余力推動這一跨國項目。林錫星稱,如果云南省能以中緬輸油管道為由頭建設相配套的石化基地,那么西南內陸地區將率先擁有以石油煉制為龍頭的世界級石化一體化基地,這對于一直缺乏重工業基礎的云南省來說至關重要。

  云南省發改委能源局一位官員告訴《商務周刊》,中緬輸油管道獲國家批準后,云南省已經將該項目列入省政府建立責任制推進的20個重大建設項目之一,成立了以省長秦光榮為組長的中緬油氣管道及煉化基地建設項目協調服務領導小組,副組長由兩位副省長和一位政府秘書長以及中石油一位副總經理擔任。在此前后,該項目可研報告、審批立項、征地拆遷、后勤保障服務等工作都陸續開展起來。

  2009年云南省人大審議通過了《云南省2007年地方財政預算執行情況、2008年地方財政預算(草案)》,該草案表示,今年云南將配合國家做好中緬石油管道及煉化、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前期工作,推進云南省內成品油管道和石油儲備庫的建設,目標是建設年輸送能力2000萬噸的中緬原油輸送管道,配套1000萬噸/年煉油和80萬噸/年乙烯一體化裝置。

  而為了進一步推動該項目,云南方面和中石油走到了一起。2007年5月,云南省副省長李新華調任中石油副總經理、黨組成員,這一人事變動被外界解讀為雙方已就中緬能源管道項目開展深度合作。

  與此同時,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海外投資環境研究所的一位專家告訴《商務周刊》,2008年9月初,中石油與緬甸方面即進入商務談判階段,總體進展順利,緬甸政府將管道的控股經營權交給了中方。中石油還派專門工作小組到中東落實石油來源、數量等事宜,目前,雙方仍在就具體建設方案和相關費用分擔等問題展開更深入的談判。

  多位接受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緬甸方面將從未來的油氣管道中獲得巨大利益,除了港口、倉庫建設和管道鋪設費用全部由中方承擔外,豐富的緬甸油氣資源也將通過向中國的出口為緬甸帶來巨大利潤。熟悉緬甸的林錫星稱,緬甸石油天然氣儲量非常豐富,是全球第十大天然氣儲藏國,已經探明的石油儲量也達到32億桶,目前還陸續發現了一些儲量極高的天然氣田。

  從2001年開始,中國石油公司進入緬甸油氣領域,由于中緬間多年的友好關系,目前中國已成為緬甸能源領域最大的外來投資者。這也頗令美國和一直爭奪緬甸的印度感到壓力。隨著中緬油氣管道正式浮出水面,更讓這些國家如芒在刺。而此前,緬甸國內民主進程和政治局勢也讓不少人士對中緬油氣管道持否定態度,直到記者采訪時,仍有專家認為這一項目存在巨大風險。

  但林錫星和瞿健文以及中石油都對未來的投資持積極態度。瞿健文等人的最初建議報告里,他們并沒有就項目的風險進行研究。后來,中石油委托他們專門就項目風險進行了調研。他們的研究結果認為,不論從緬甸國內的政治風險,還是西方的經濟制裁、周邊地緣政治以及其他投資風險看,中緬油氣管道項目都不會有很大風險。

  “我們研究認為,緬甸的軍人政權,不論是直接統治,還是間接統治,軍人在整個國家的政治力量對比中占有絕對優勢,有能力控制整個國家的局勢。我們當時的判斷就認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至少在10—15年,緬甸政局不會發生大的更迭。”瞿健文說,緬甸經過2007年的“袈裟革命”和2008年的“納吉斯風暴”,軍政府仍牢牢掌握政權。

  “而且,緬甸國內的民族和解進程與民主和平建設是大勢所趨。”瞿健文剛剛受邀參加了緬甸瓦邦和平建設20周年活動,他對于緬甸未來的國家和平信心十足。他告訴《商務周刊》,瓦邦曾經是緬甸最大的反政府武裝,1989年與政府簽訂和平協議,開始搞和平建設,20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緬甸國內10多支大的反政府武裝都與政府簽訂了和平條約,緬甸的民主和平進程取得了很大成就,只有一支克倫民族聯盟在和政府對抗,但該支軍事武裝規模較小,只有三五千人,主要集中在緬泰邊界,且有很多小的分支,在政府軍的強大壓力和分化政策下,不少已經向政府投降了。

  林錫星也一直在關注緬甸的國內政治形勢,他對于緬甸的未來持樂觀態度。他告訴本刊,緬甸軍政府在“還政于民”方面正在采取一些實質性的行動,比如釋放政治犯、加快新憲法的制定,2008年,緬甸還通過了憲法公投。

  “在西方支持下的還有一些民主人士和反對派,但也很難成氣候。”瞿健文注意到,美國也開始在調整對緬甸執行多年的經濟制裁政策,“今后美國的對緬政策雖然不會放棄制裁,但肯定會有所松動”。

  即使美國不改變對緬政策,從過去幾年美國積極推動安理會討論緬甸局勢屢屢失敗看,“美國提出的有關緬甸的一些決議草案連它的東盟親密盟國都不敢茍同,更何況中俄等國家的強烈反對”,在林錫星看來,即使有一天緬甸成立民選政府,緬甸政府也仍然會把維持良好的中緬關系作為其施政的重要基礎之一,中緬關系不會走向破裂。

  而對于地緣政治風險,直接與中國爭奪緬甸的國家是印度。由于緬甸地處東南亞和南亞之間的戰略要沖,印度一直在控制安達曼海方面懷揣野心,并設立了面向孟加拉灣的海軍東部司令部,還在安達曼群島部署了擁有多艘航母和潛艇的基地群。為爭奪緬甸的油氣資源,印度方面投巨資援助緬甸建設實兌港,而一直以來,緬甸國內需要的柴油全部自印度進口。

  外媒也認為,中國在緬甸油氣管道上取得突破性進展,肯定令印度頗為不快。瞿健文也認為,在印度看來,中國正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尋求更為寬泛的影響力。但他指出,從未來的中印間競爭和國際外交態勢看,未來中印之間仍會以競合為主。

  印度洋的局

  在西方戰略家們眼里,中國正在就自己的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安全開展一場龐大的國際外交行動,這一戰略的核心除了構建破解馬六甲困局的新能源安全運輸通道外,還有在這些能源通道背后所要尋求的“印度洋出海口”,以突破美國多年在太平洋實施的“島鏈戰略”。

  2006年初,美國軍工承包商艾倫·漢密爾頓向五角大樓提交了一份題為《亞洲的能源未來》的報告,該報告指出:“中國正在從中東到南中國海的海上通道沿線建立戰略關系,從而顯示出保衛中國能源利益和實現廣泛的安全目標的一種防御和進攻性態勢。”

  中國社會科學院一位不愿具名的國際問題專家認為,近年來,中國其實一直在尋找新的出海口,以突破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封鎖,找到安全系數更高的貿易運輸通道。

  1988年,緬甸軍政府依靠武力接管國家權力,引起了西方的不滿,美國等國家開始對緬甸進行經濟制裁,并支持緬甸國內的民族民主聯盟反對軍人統治。1991年,緬甸總理訪華,希望在經濟和貿易方面得到中國的支持,并提出緬甸可以作為中國的出海口。

  這也正符合中國的戰略意愿,而云南方面也一直在為打通中緬陸水聯運通道做準備。早在1980年代中期,隨著中緬、中越邊境貿易的擴大,云南省內一些專家學者就提出恢復中越鐵路運輸和打通對緬貿易通道的建議。1990年代初,云南省一些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開始對云南的對外通道問題進行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有價值的成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與東南亞國家經貿往來的日漸頻繁,云南“國際大通道”戰略目標開始逐漸形成。

  但對于中國提出的陸水聯運思路,緬甸方面由于擔心國家主權形象,而最終沒有達成實質協議。

  采訪中,記者還從云南方面了解到,云南有關學者和官員在1990年代還提出了一個“第三亞歐大陸橋”方案,設計者們希望第三亞歐大陸橋通過AMBDC機制(東盟—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機制)下的泛亞鐵路西線,把亞洲南部和東南部連接起來,使整個亞洲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的廣大地區第一次通過鐵路網完整地聯系起來,成為中國南部溝通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以及歐洲、非洲的又一便捷和安全的陸路國際大通道。但由于操作上的難度,“第三亞歐大陸橋”方案也一直未有實質進展。

  隨著中緬能源管道項目日漸清晰,沿著這一能源通道方向的“印度洋大通道”方案開始出籠,云南方面的戰略專家認為,目前中緬石油管道已經在啟動之中,沿這個“油路”建立交通運輸網絡,可算是順勢而為。

  2008年11月,中國農工民主黨曾組織調研組深入云南,就建設直達印度洋的國際大通道進行了多次調研,并就此在今年“兩會”期間提交有關提案。今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還專門召集在京的云南政協委員就建設印度洋國際大通道召開專題會議。

  提案中的印度洋國際大通道,是指經云南連接珠三角沿海港口群、西部腹地和印度洋之間的陸路通道,是沿中緬輸油管線走向,以航空為先導、以陸路為基礎、以水運為補充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這條大通道最終直達印度洋岸邊的皎漂港或實兌港。

  除了從緬甸南出印度洋,中國從南亞北出印度洋的一個重要出海口是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由于中國的援建和戰略位置重要,這個曾經巴基斯坦西部俾路支省馬克蘭地區的小漁村也一直受到國際社會尤其是西方的重點關注。

  與緬甸實兌港一樣,瓜達爾港也具有重要的地理戰略地位。瓜達爾距離全球石油供應的主要通道———霍爾木茲海峽大約400公里。更重要的是,瓜達爾距離中東石油主產國伊朗只有72公里,緊扼從非洲、歐洲經紅海、霍爾木茲海峽、波斯灣通往東亞、太平洋地區數條海上重要航線的咽喉。

  美國對瓜達爾港垂涎已久。早在1990年代初,美國就曾向巴基斯坦政府提出租借瓜達爾港作為其航母基地,但遭拒絕。正因如此,美國非常留意中國在瓜達爾港的投資。漢密爾頓在其《亞洲的能源未來》報告中稱:“中國在瓜達爾港有戰略意圖中國正在加強軍事力量并采取‘珍珠項鏈’式的戰略,瓜達爾港是從孟加拉國、柬埔寨一直延伸到中國南海的一串珍珠中的第一顆。”

  從2001年開始,中國介入到這個深水港的建設和開發,2007年3月,中國援建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正式竣工。中國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運輸研究所一位戰略專家稱,瓜達爾港是中國北出印度洋的一個重要戰略安排,除了規劃中的中巴石油管道,更長遠的規劃是沿著這一管道方向的中巴陸上交通大通道,以及在未來打通中國從巴基斯坦通往伊朗的大通道。

  中巴大通道不只讓美國感到如鯁在喉,“也讓巴基斯坦的近鄰印度神經緊繃”。國家發改委宏觀院這位交通運輸戰略專家稱,中國從南海到中東的“珍珠項鏈”戰略,對南亞印度雖然不構成威脅,但一直令與中國關系微妙的印度狐疑。

  雖然這一系列戰略部署會遭遇阻力,但多位專家認為,在未來,中國為了自己的戰略利益和國家經濟安全,尋求新出海口和構建新的戰略通道的步伐必須加速。

  “在這個過程中,對于中國政府的外交能力以及國際戰略部署能力也是一種難得的考驗。”上述中國社科院的國際戰略專家說,“在未來,這更關系到中國的遠洋戰略。”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