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市低迷 “地方謀略”凸現
5月18日,本報記者從武鋼集團獲悉,湖北省經委和武鋼集團將于5月20日在武漢召開一次“武鋼產品供需對接會”,包括東風汽車等大客戶在內的約三百余家湖北省內企業都將參與其中。
武鋼集團新聞發言人白方向記者表示:“這既有利于促進湖北省內區域經濟的發展,也是解決武鋼目前市場困境的一個重要舉措。”此前,廣西、湖南、安徽、河南等地也都舉辦了類似的鋼材產品供需對接會或產銷見面會。
但“救市”,畢竟僅是鋼市低迷之際的“應急之舉”。
中國鋼鐵產業結構性調整勢在必行,地方政府的“長期戰略”更多的體現在,推動區域性重組,不管其是為了幫助本地企業做大做強,還是為了將來“嫁得更好”。
“省內循環”模式
“這次供需對接會,是對此前湖北省政府所發布《關于促進武鋼產品省內循環的意見》的具體落實,推動省內企業多多與武鋼簽訂產品。”18日,湖北省經委的一位管理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當然,最終的主導權還是在企業自身。”
據武鋼集團一位人士介紹,湖北省政府于2009年2月間發文,建議省內汽車、家電、建筑、機械等用鋼行業企業,在滿足生產要求和同等條件下,能優先采用武鋼產品,從而實現武鋼的“省內循環”。
按照武鋼總經理鄧崎琳當時提出的設想,武鋼應該借此機會,將其產品在湖北省內鋼材消費總量的占有率從45%,提升至“省內主要用戶80%以上使用武鋼產品,省內重點工程、標志性建筑主要使用武鋼產品”的水平。
上述湖北省經委人士則告訴記者:“對于具體的市場份額,政府層面并未作出目標規定,也并沒有外界所言‘達到要500萬噸這一銷售數字’之說。但武鋼需要實現‘在湖北省內鋼材深加工以及產業鏈延伸上取得更多突破’,這將比單純數字上的目標更有意義。”
事實上,在湖北省政府為武鋼牽線搭橋之前,不少地方政府早已頻頻作為。
南京市國資委消息稱,3月17日,南京市召開國資系統企業與南鋼產品銷售對接會。與會的國資集團、城建集團、交通集團、河西集團和地鐵公司,皆為市政建設主力軍,承擔了南京市的鐵路、港口、機場等重大設施項目60%以上的融資和建設任務,用鋼需求甚大。
3月31日,馬鞍山市全省重點企業用鋼材產需對接會上,馬鋼與省高速公路建設總公司,淮北、淮南礦業集團公司,合肥美菱、合肥美的、格力電器及安徽造船業等10家重點用鋼企業共簽售鋼材69萬噸,協議金額達25億元。
4月14日,河南安陽市政府牽頭首次舉辦以鋼鐵產品銷售為主的對接會。安鋼籍此與大唐林州熱電聯產項目、鑫龍煤業等5家企業與簽訂鋼材供應合同,與30多家重點項目單位進行了現場對接洽談。
5月5日,在湖南“全省產需合作對接會上”,華菱集團和冷水江鋼鐵集團等當地重點鋼鐵企業,與三一重工、湘潭電機、機楊建設集團、中建五局等重點用鋼單位,當場簽署共24個合作協議。
參與對接會的華菱衡鋼銷售公司總經理助理周文宏對本報記者表示:“市場危機下,政府出面搭建一個信息交流和溝通的平臺,還是很有效果的。在外部需求旺盛的時候,企業往往有不夠重視本地客戶的盲點。”
事實上,于如今的鋼企而言,對此類“訂單”也是求之若渴。
上述湖北省經委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武鋼作為一個國際性的鋼企,國內市場較廣,出口份額也較多。之前市場效益很好時,即便是希望它能多供應省內企業,積極性可能也并不是很高,畢竟,它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客戶渠道。但如今,危機當前,武鋼也開始越來越重視省內市場。”
據記者了解,武鋼集團專門成立了十個營銷小組,“把幾乎所有的省內企業跑了一圈,基于市場最終需求,專為省內客戶和重點工程回饋相匹配的信息,讓武鋼的直供客戶呈逐年上升走勢。”
重組兩條路
在積極“救市”的同時,地方政府也開始更多介入本地鋼企的重組與盤活。
雖然,《鋼鐵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明確指出,在促進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上,要“進一步發揮大型企業集團的帶動作用”,但是,到2011年“形成若干個產能在1000萬-3000萬噸級的大型鋼鐵企業”這一非定量要求,仍留給了地方政府一定的想象空間。
目前,山西、山東、河北、安徽、陜西已紛紛出臺省內鋼鐵產業調整振興規劃。而據記者了解,湖南等省也正在醞釀相關方案。
不過,鋼鐵“強省”與“弱省”的發展邏輯并不相同,展現出兩條清晰的脈絡。
此前,河北省已明確提出,2011年組建500萬噸以上規模大鋼企5家以上,而山東省欲將山東鋼鐵集團打造為國內特大型鋼鐵企業集團,將山鋼省內產能比例從40%提升至70%,并發展3至5家專業化中型企業。
而擁有華東地區最多鐵礦資源的安徽省,則計劃將馬鞍山鋼鐵集團的規模,從年產1500萬噸,提升至年產能超過2000萬噸,并計劃將省內鐵礦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保證對馬鋼的供應。
“目前,河北鋼鐵集團的整合效果較好,在產供銷統一的目標上,成效比較明顯。但其它地區的整合,多少還是捆綁意味大于實際意義。”對于鋼鐵強省的整合進度,華東一家中型鋼企的負責人如此評價。
而對于既無大型鋼企又無海岸礦山的地區而言,聯合重組的命題,則是另一番邏輯。特別是近期,工信部等部門關于淘汰落后產能的要求日益嚴格,多重壓力下,鋼鐵弱勢地區的求存路徑也開始初顯,即“做大己身、再尋合作”。
江西省國資委主任李天鷗此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江西鋼鐵企業重組的模式在于,“一邊在內提升自身實力,一邊向外尋找合作機會”。
目前,江西省第一大鋼企新余鋼鐵,已和省內第四大的洪都鋼廠就重組制訂了框架協議,打開省內重組的第一步。其中,新余鋼鐵2008年產鋼532萬噸,洪都鋼鐵年產能則為65萬噸。
無獨有偶,陜西省漢中市近日召開的鋼鐵資源整合工作會議上提出,將在2009年10月前,完成以漢鋼、略鋼、嘉陵礦業及其他附屬公司資本為主體的整合,組建漢中鋼鐵集團,形成500萬噸鋼鐵生產能力。
陜西方面還計劃,將漢中鋼鐵集團與省內最大的龍鋼集團進行重組,“形成千萬噸級的鋼鐵集團。”
一位陜西省發改委人士對本報記者稱:“整合的最終方向,還是要尋找省外的合作方,目前只是從容易操作的先開始啟動,然后再尋找下一個機會。”
對此,上述華東鋼企負責人提醒說:“政府介入市場與重組,這些想法都可以理解。但不能硬性操作,否則將違背市場規律。重組整合的核心,還是在于企業的競爭能力,因為,最終的淘汰,不是來自政府層面,而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