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產經 > 新能源振興規劃可能即將出臺 > 正文
新華網北京5月8日電(記者 劉敏)新能源能夠全面取代石油的絕對統治地位嗎?雖然現在回答這個問題還為時過早,但是中國已經在為發展新能源產業積極謀篇布局。
據中國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王駿介紹,中國將力爭在2050年將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總比重從目前的9%提高到40%左右,占據主導能源地位。
相比2007年《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的“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總量15%左右”的目標,這個預期顯得更為自信和大膽。
近年來,石油價格迅猛上漲和環境壓力突顯使得新能源能否替代石油成為各國熱議的話題,瑞典政府更是在三年前就提出2020年徹底擺脫對石油的依賴。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2009年進口石油19985萬噸,對外依存度高達51.3%。發展新能源不僅是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而且對于維護能源安全和保護環境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事實上,自2006年中國實施可再生能源法以來,新能源產業便出現快速發展的勢頭。近年中國政府用于新能源領域的投資每年增幅都在20%以上,2008年對新能源企業的資金扶持規模達到38億元。
2008年底公布的巨額經濟刺激計劃將發展新型清潔能源作為經濟發展的重點,今年初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明確提出將大力開發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
中信證券分析師李春波告訴記者,強有力的政策措施將有助于扭轉中國新能源產業長期停留在概念層面、經濟效益薄弱的弊端,進而提升新能源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他說:“政府需要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驅動某些行業來拉動經濟,又希望能夠培育新的有世界競爭力的產業,恰好新能源就是短期和長期效益結合最好的選擇。”
水電是中國可再生能源領域的主角,也是設計、施工和裝備制造技術最完善的領域。截至2008年底,中國水電裝機容量達到1.72億千瓦,穩居世界第一位。
按照規劃,中國將于2015年前在金沙江、大渡河、烏江、黃河上游等開發多個水電站,約150臺70萬千瓦的巨型水輪發電機將投產發電。屆時,中國距離“2020年水電裝機容量達到3億千瓦”的目標將更進一步。
相比之下,太陽能產業的崛起也正催生中國政府出臺政策角逐世界太陽能市場。數據顯示,近5年來,世界光伏產業平均年增速為35%,而中國的年增速為150%。目前已有10家光伏企業在海外上市,初步形成國際化光伏產業群體。
另外,風電有望成為中國最具潛力的新能源市場。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日前表示,中國正在通過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基地促進風電規模化發展,努力在風能資源豐富的西北和沿海地區建成六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甘肅河西、新疆哈密、以及內蒙古自治區都力圖打造中國“風谷”。
與其他能源形式的產業化進程相比,新能源汽車顯得領先一步。隨著推廣計劃和多項配套政策的出臺,中國自有品牌汽車企業在鐵鋰電池制造、永磁驅動電機等關鍵零部件的技術上都有所突破。
2008年12月,中國自主汽車品牌比亞迪推出首款面向大眾市場的F3DM雙模電動汽車,由此成為國際上掌握雙模技術僅有的三家企業之一。
盡管政策的刺激能夠極大推進產業迅速發展,但分析人士指出,應當看到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仍然處于“幼年階段”,產業鏈不健全,自主核心技術欠缺仍然是掣肘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例如生產光伏電池的主要設備和原材料還需大量進口,風力發電機兆瓦級以上技術主要依靠國外技術轉讓,另外,國內巨大的市場潛力仍然未被充分調動和開發。
李春波建議,政府在制定規劃時還應當遵循產業發展的規律,“質、量并重”,避免出現“大躍進”式發展模式,避免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低端產業產品的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