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
油價走低,國有石油公司
風光不再,苦不堪言
近些年來,隨著國際石油價格飆升,最高至每桶147美元,石油出口國從中大賺了不少。
同時,在過去石油價格走高的情況下,一些國家如委內瑞拉、利比亞和俄羅斯等為獲取更大的利益,實行石油限產政策,嚴格控制石油出口量,更是獲利頗豐。
但這些國家將石油出口換來的資金大部分花在與石油行業無關的政治和社會領域,對石油行業注資相對不足。當下面臨嚴峻的經濟危機,國際油價在每桶50美元左右的低谷徘徊,石油出口的利潤之薄,使得這些國家更是缺乏足夠的資金來投資油氣項目。
面臨國際油價走低,各國反應有所不同。石油富國如沙特表示,不會削減其對國有石油公司的資助。而在其他國家,隨著石油產量的下降,利潤的下跌,對石油行業的資金投入也隨之大幅削減。如合同商停止了委內瑞拉的油架施工,就是因為委政府無錢再支付油田建設的資金。
西方主要石油公司
機會降臨
面對這一尷尬處境,國有石油公司在自身不濟的現實條件制約下,紛紛將目光瞄向跨國石油巨頭,通過引進外援,重振本國石油產業。
目前國際石油領域的一對基本矛盾:國有石油公司沒錢投資,而國際石油巨頭有錢沒處投資。專家稱,西方石油公司在石油價格上漲的時候大賺了一筆,現在可以用這筆錢來拓展其業務領域,擴大市場份額,進軍產油國油田,將觸角延伸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與那些國有石油生產公司達成較為有利的協議。現在油價越是持續走低,就越有利于國際石油公司進軍資源豐富的產油國,與其國有石油公司達成協議,共同開發,互利共贏。
有權威人士指出,在當前經濟低迷的形勢下,西方主要石油公司的好機會來了。盡管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正在努力轉變其能源供應戰略,由化石能源向新能源的轉變,但化石燃料仍將是以后幾十年里最主要的能源。國有石油公司控制了世界石油探明總儲量的3/4。所以,對西方石油公司而言,當知道哪里有原油時,就要及時出擊,達成協議。
賴斯大學詹姆斯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能源專家艾米·謝斐表示,“當國際油價漲到100美元的時候,國有石油公司可能會說,我們賺了這么多錢,還要國際石油公司有什么用。但是在油價走低的形勢下,情況就不同了。資金匱乏加之技術落后導致一些國家的國有石油公司舉步維艱。有些產油國的石油開采基礎設施落后,而僅僅依靠國家石油公司不可能解決這一問題。而現在隨著經濟發展和價格下降,這將會是另一幅場景。”
雪佛龍公司、殼牌公司和其他一些公司表示,他們希望能夠加入到油氣產出國的開發行列中,幫助他們穩定產量。
進軍產油國 風險猶存
當然,進軍產油國的國有企業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就在兩年前,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和康菲飛利浦公司不得不從委內瑞拉撤資,留下了數十億美元的固定資產。利比亞總統卡扎菲在今年早些時候曾揚言要將石油工業國有化。這些政治性因素成為國際石油巨頭進軍產油國石油市場的一大障礙。
劍橋能源研究協會主席兼能源顧問丹·尤金表示,世界主要的石油巨頭已經和一些國家的國有石油公司開展合作,但是合作的條款嚴重向國家層面傾斜。這對跨國石油巨頭投資海外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他也表示,在這場經濟危機中,石油低位運行的時間越長,政府就越需要國際石油公司的幫忙。在目前的形勢下,美孚和殼牌這樣的公司正在努力尋求一種有利的、持久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