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當前能源態勢下,沒有石油世界寸步難行。
近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中國戰略石油儲備一期已經順利完成,沒有影響國際油價。
第一批石油儲備包括鎮海、舟山、大連和黃島等4個基地。張國寶稱,這4個儲備基地已經開始儲油。從2月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傳出的消息稱,石油儲備二期工程已經規劃完畢,包括錦州等8個戰略石油儲備基地有望在年內開工建設。
除了上述陸地石油儲備外,中俄、中巴以及中委之間“貸款換石油”的貿易大單,也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經濟專家認為,就中國的能源戰略而言,這些貿易大單的意義在于,中國擺脫了單一的陸地或海上儲備方式,走向合約儲備方式。同時,我國把部分美元資產轉換成油氣等資源類資產,對于調整外匯儲備結構、推動外匯儲備的多元化能發揮積極作用。
文/圖 本報記者曾向榮
一個月前,中俄雙方在北京舉行了第三次能源對話,身為國家能源局局長的張國寶是中方的主角之一。2月17日,他帶隊的中方談判代表和俄羅斯能源部部長謝爾蓋·什馬特科帶隊的俄方談判代表,簽署了被外界稱為“貸款換石油”的協議。
我國簽下三筆石油大單
根據協議,中國將向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提供250億美元的貸款,俄方則承諾在2011年至2030年間向中國提供3億噸的原油供應。
無獨有偶,兩天后,在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出訪拉美期間,中國和巴西達成100億美元的貸款換石油協議。近年來,巴西陸續發現幾個特大型海上油田,逐漸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出口國之一,這為中巴進一步拓寬合作空間奠定了基礎。
除了俄羅斯、巴西與中國的石油大單,貸款換石油也是中國與委內瑞拉合作的重心。在習近平副主席訪問期間,中國與委內瑞拉簽署的協議多達15項,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石油和貸款的合同。
石油進口國和石油輸出國雙贏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告訴記者,面對國際金融危機,“貸款換石油”是石油出口國和進口國的雙贏選擇。
陳鳳英分析說,當前國際原油價格處在低位,市場需求低迷,這有利于買方和賣方做出理性的選擇。
過去一年多來,國際油價猶如過山車。2008年的第一個交易日,國際油價一舉突破每桶100美元,隨后快速攀升,在當年7月11日達到了每桶147.27美元的最高交易記錄。但如今,國際油價已經回落到每桶49美元上下。如此迅猛的漲幅和跌幅,在世界石油歷史上實屬罕見。
“貸款換石油”對雙方而言,可謂各取所需。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俄羅斯、巴西等石油出口國的經濟與油價的漲跌密切相關,急切需要依靠石油出口換取經濟發展資金。尤其是俄羅斯,由于油價持續低迷,俄羅斯甚至面臨國家破產的危險。
在中國的能源外交中,中國再次顯示出現金方面的優勢。我國1.9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正好有了用武之地。巴西外長阿莫林稱,中巴石油貸款協議是在“經濟危機的關鍵時刻做出的明智抉擇”。
作為石油消費大國,實現能源進口多元化,對于我國的能源安全至關重要。石油是“工業的血液”,在當前的能源態勢下,沒有石油就談不上經濟發展。如今,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高達50%左右,建立戰略石油儲備,成為確保中國能源安全的關鍵。
“從1998年開始,中國自身的石油供給已經滿足不了需求,開始依賴進口。2003年前后,國家正式開始設立石油戰略儲備計劃,到2007年宣布第一批四個戰略儲備工程的建設。如今,我們已經完成了在陸路上進行石油儲備!苯洕鷮<荫R國書告訴記者。
他表示,從中國的能源戰略講,使用貸款換石油的方式,最大的好處在于,中國擺脫了一個簡單的用陸海儲備方式,走向合約儲備方式。
“簽訂了協議,像俄羅斯三十年都供給我們,三十年不就等于是一種儲備了嗎?30年內,只要雙邊關系不破裂的話,這個儲備是成立的!瘪R國書說。
在馬國書看來,從石油儲備戰略的角度上看,貸款換石油方式非常積極的,它改變了單一的陸海儲備模式,增加了合約模式,中國應該加大這種方式。
“貸款換石油”實質是“資產換資源”
中信集團研究主管李才元認為,通過貸款換石油協議可以看出,實業國和資源國正在“相向而行”。
“種種跡象表明,資源國和實業國(消費國)都在進行偉大的覺醒,正在‘相向而行’,這種覺醒將有助于開啟危機后的全球理性繁榮,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實現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的共贏乃至全球利益最大化。”李才元告訴記者。
“貸款作為有利息的資金是一種資產,石油是一種有用的自然資源,‘貸款換石油’的實質是‘資產換資源’。合作是資源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和資源金融轉型的重大歷史性事件,是中國人在國際資源金融史上的首度大規模嘗試,具有改變過去開創未來的戰略意義。”李才元認為。
“石油作為一種自然資源,本身除了較低的開采和煉制成本外不具備其他高價值,它的高價格來自于稀缺性和壟斷。高油價不僅對生產國有利,對西方石油公司同樣有利。”李才元分析說。
為制造和維持高油價,銷售商、生產商和由國際上的一些大銀行、投機基金及其他金融投資者組成的期貨商,通過遠期商品交易以一種非常隱秘的方式決定著石油價格和最終分配。
“目前世界上絕大部分原油以期貨形式存在,現貨市場的交易活動被限定在一個很小的圈子里。更嚴重的是,石油期貨由商品期貨到金融期貨、再到期貨期權,交易品種不斷增加,交易規模不斷擴大,越來越遠離現貨和消費市場。”李才元說。
他認為,“貸款換石油”是中國這個消費者和俄羅斯、巴西等國的石油生產商為改變石油金融的不合理局面邁出的艱難第一步。“貸款換石油”是一種準期貨和準現貨交易,如果能有效執行并推廣,將規避國際資源金融領域過度創新帶來的痛苦。
他說:“貸款換石油協議的達成可能同時實現中國、俄羅斯、巴西等國石油進出口的多元化和風險分散。多元化最終通向合理化,也將有益于平抑國際石油價格。”
在李才元看來,“貸款換石油”開創了資源金融新模式,中國可以相同的方式和其他產油國簽署協議,還可以推廣到鐵礦石等資源品。他認為,下一步還可以考慮與大的石油銷售商進行資源金融創新,發揮銷售商的渠道優勢,最終實現石油等國際資源在生產、銷售、消費三大環節的互利共贏。
抑制資源價格單方面大幅上漲
事實上,“貸款換石油”也被視為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通過貸款換石油,我國把部分美元資產轉換成油氣等資源類資產,對于調整外匯儲備結構、推動外匯儲備的多元化、抵御金融風險,能發揮積極作用。
馬國書告訴記者,我國之前一直購買美國政府的債券,通過購買債券的方式來獲取一些收益。不過,對這一點爭議了很多年。他認為,就外匯管理而言,貸款換石油是一個積極的政策。
“貸款換石油”消息一出,引得世界輿論的關注!度A爾街日報》認為,中國曾對大宗商品熱潮起了推波助瀾作用,F在大潮退去它又在忙著撿拾海貝了。還有分析人士認為,一旦經濟危機消退,全球商品市場價格將有大幅上漲的可能。
對于此種論調,李才元認為,西方國家懼怕這種金融創新有損自己的利益!百J款換石油最終將實現資產價格和資源價格的同步變動,最大的收獲就是抑制資源價格單方大幅上漲,從而有可能拴住此次資源金融危機前脫韁的資源價格!崩畈旁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