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礦石價格談判進入“加時賽”
□本報記者 董文勝
3月31日是2009年度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通常意義上的截止日。到底是降60%、40%還是30%呢?懸念最終還是未見分曉。
顯然,談判雙方似乎都不愿過早翻開各自的底牌,拖延已是順理成章的事。最終誰能占得先機?誰會笑到最后?這可能需要一場“加時賽”。
記者認為,到目前為止,鐵礦石價格談判的主動權還在中國鋼廠手里,但中國鋼廠要提防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這三大公司使出“價格歧視”的招數——歐洲降幅大、中國降幅小。另外,還應牢牢把握一條底線——“保命重于保供應”。盡管中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超過50%,但影響鋼廠生存的鐵礦石價格堅決不能接受。
去年,中國鋼廠有過多付1426億元的痛苦經歷,而三大礦山自然也不甘心失掉這塊“肥肉”。目前,三大礦山暫按6至7折價格給中國鋼廠供貨,這樣雙方正常生產不受談判影響。因此,誰也不急于結束談判,妥協在短期內也就不會出現。
大家手里都有張牌,相互的要價與博弈需要一個磨合過程。讓我們先看看自己手中的三張牌。
第一,全球經濟下滑,今年歐美日韓鋼廠減產幅度將達40%至50%,鐵礦石需求減少約1億噸。第二,中國國內需求未見明顯起色,鋼價創下去年以來新低,鐵礦石現貨價格回到2005年的低位,預計今年鐵礦石進口需求減少2000至3000萬噸。第三,三大礦山去年生產鐵礦石6.2億噸,今年面臨1.2億噸產能“過剩”壓力,全球鐵礦石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經形成。
而形勢比中國鋼廠更為嚴峻的歐日鋼廠提出鐵礦石降價60%的要求,這遠遠高于中國鋼廠設定的降價40%的預期。盡管力拓高管最近認可鐵礦石價格應降價的要求,但對降幅沒有絲毫松動的跡象。顯然,歐日鋼廠的談判結果值得我們去等待。
不過,這樣等下去,會不會錯過最佳的談判時機?去年11月鐵礦石價格創當年新低時,是一次機會,但我們自己忽視了;今年鐵礦石價格又創2005年以來新低時,對方學會了耐心等待。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三大礦山手里有哪些牌可出呢?
中國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的效應在二季度可能顯現;實施“減產保價”,三大礦山可應對產能“過剩”壓力;最后,美元貶值推高資源類產品價格的預期已經形成,增加對中方要價籌碼。
4萬億投資到底什么時候會起作用呢?二季度還是三季度呢?
去年賭鐵礦石漲價、賭奧運會行情的中國鋼廠遭受重創;今年賭鋼材漲價的貿易商噸鋼損失至少在200元以上。我們賭來了鋼價上漲83天,卻沒有想到它還會連跌7周。同樣是賭漲而進口鐵礦石的中國鋼廠與貿易商今年一季度的損失達7億美元。國內鐵礦石價格與長協礦差價一度縮小至10美元以內,最終再度放大至30美元左右。
不過,一季度鋼廠受價格波動影響較小,鋼廠減產意愿不明顯。同時,鋼廠認為鋼價見底,又賭5至6月鋼材“旺季”與四萬億政策見效。接連的“賭注”成功率有多高不好說,但風險讓人后怕。
由于今年中國粗鋼產能已達6.6億噸,產能過剩壓力無法在短期內釋放。這也是今年鋼價在到達市場的心里底部后再創新低的根本原因。
一位業內人士提醒,龐大的產能過剩很有可能使中國在全球鋼鐵業中,成為最后一個復蘇的國家。
三大礦山豪賭“四萬億”沒有錯,鋼價見底也沒有錯,但這并不意味著鋼價可以高枕無憂地躺在上行通道上,這需要中方在談判中保持清醒。
如果三大礦山采用第二張牌——“減產保價”,結果又將怎樣?
業內人士認為,它們不會輕易這樣做,三大礦山的成本普遍在20至30美元/噸,即便大幅降價,利潤仍然可觀,權衡“減產保價”與“降價保量”,誰能帶來利潤,記者認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三大礦山可以利用自己對印度礦以及中國國產礦成本的優勢,乘機降價擴大市場占有率,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但這張底牌,三大礦山不會輕易打出。美元的貶值預期增添了他們等待的底氣。
至于第三張牌,如果反過來問一句,美元能貶哪里去?估計三大礦山自己也沒有底。但鐵礦石談判,中國鋼廠心里要有底,該出手時不猶豫,該放棄時不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