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度長協到季度長協,從季度長協到現貨,從現貨到指數的定價模式的演變,都反映了在鐵礦石國際市場布局中,中國鋼鐵業缺乏自己的戰略調控,以至于造成資源戰略的嚴峻和被動。
現代物流報 記者 常河山
年度鐵礦石談判,長協價已成為歷史。中鋼協高層前不久表示,在市場行情震蕩波動的時期,縮短定價周期,采用季度定價體系,可能是明智的選擇。同眾鋼企一樣,中鋼協高層對季度定價的指數定價模式提出了質疑和反對。
那么,指數定價因何遭致質疑?質疑的同時,中方提出的鐵礦石價格同鋼材價格掛鉤的定價模式可行性還欠缺什么?有人說未來的定價機制,還要回到長協模式,真的會有這一天嗎?
成本頻變 降低鋼企盈利
目前的指數定價,是依據新加坡普氏指數、以青島港62%含鐵量的鐵礦石到岸價格來確定的。“這種機制下產生的長協價格貼近現貨,此舉在增加鋼企成本的同時,礦商的利潤比以前年度定價更高了。”10月12日,某信息網站總監馬力在接受現代物流報記者采訪時說。
有人認為,該機制可能會導致鐵礦石現貨價格低于指數價格的現象較以往更加頻繁出現,從而加大鋼企和市場風險。
馬力認為,“近幾年,鋼材大體走勢以漲為主,大多數情況下,鐵礦石指數價格會低于現貨價格。如果鐵礦石價格走勢上漲,現貨價格就高于指數價格。如果是長時間下跌,現貨價格就會低于指數價格。”“以前鐵礦石價格,一年定一次,一旦價格確定,全年不變,鋼廠比較容易掌控成本。現在指數定價,一個季度定一次,成本變化比以前大得多,而且是漲的居多,不利于鋼廠控制成本。指數定價,降低了鋼鐵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給鋼廠留的利潤操作空間比以前小了很多,降低了鋼鐵企業的盈利能力。”馬力說。
短期趨利 指數失之準確
“指數定價存在三個影響公平性的變量,一是鐵礦石到岸現貨價格不具代表性,其僅占中國總進口量的20%;二是海運費的波動;三是質量的溢價。這些均存在諸多問題,缺乏代表性。”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認為,“鐵礦石的指數季度定價模式是對中國鋼廠的歧視性做法。”
明眼人一看便知,目前定價模式改變的核心不是季度而是指數,而且,這種定價模式旨在推高礦價而謀取短期暴利,這將帶來行業間的不平衡,長期下去,對礦山也必然是長遠的潛在損害。
某大鋼企礦石部的李斌對現代物流報記者說,礦石供應商應該充分考慮一下鋼鐵市場下游用戶的實際需求,從整個產業鏈上來做價格戰略分析,若是根據不具代表性指數定價,往往炒作成份較大。
業界分析師張琳認為,“指數定價具有的不確定性,還表現在心態炒作成份,比如說,礦石商要補倉時,報價就可能往低價報;但是,如果礦石商要準備出貨,報價就可能往高價報。所以,指數定價統計樣本的差異和范圍大小等客觀存在的偏差,常常導致結果準確性大打折扣。”
掛鉤鋼價 尚需健全機制
指數定價的欠準確性和伴生的價格頻繁波動,引發業界呼吁改進定價模式。
單尚華認為,礦石價格應該與鋼材的“一次材”價格掛鉤。鐵礦石通過“一次材”才體現商品價值,“一次材”包括板材、長材等,其成本構成中鐵礦石占30%左右,鐵礦石價格應隨鋼價的波動而波動,“一次材”的指數比礦石指數要廣泛得多,僅中國就有十幾家機構發布,而中鋼協的價格指數也涵蓋了幾乎全部的產品。
現在,的確是鐵礦石供需雙方應該回歸到合作共贏、風險共擔的理性軌道上的時候了,礦山的強硬做法將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張琳認為,以鋼材價格為基準來決定鐵礦石價格,固然可以較為合理地反映市場實際,但是,這樣的鋼材價格指數,目前國內尚未形成公認的系統建制,也沒有權威的發布機構,總的來說,市場鋼材價格基準是理性的,但能否形成鋼材價格的“中國指數”,并被礦石供應商接受,是中國鋼鐵界今后努力的方向和面臨的挑戰。
供需要求現貨將變長協
至于中方提出鋼材價格與鐵礦石價格掛鉤定價機制,業界有人有些悲觀:“之前的談判,有關模式之爭由來已久,但礦商一意孤行,就是不理會你,人家按自己的意思辦,要就‘就范’,不要拉倒!”
也有人認為,中國鋼鐵盲目擴張,狼多肉少,自己造的“孽”,又能怪誰呢?所以,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模式,是中國鋼鐵業未來發展必走的艱辛苦痛轉型歷程。
鐵礦石貿易商王建則表示,目前,中國已進入鋼鐵高消費低增長時期,今年預計中國的粗鋼年度需求增長2000萬噸,與前幾年每年6000多萬噸的增幅相比,中國粗鋼消費量增幅是回落的。今年1~5月份,中國進口巴西礦的份額就減少至23%,下降比例為5%。進口鐵礦石比例的下降,加上國內鐵礦石的產能進一步釋放,國外權益礦的增多和中國鋼鐵產業結構調整成果的不斷呈現,中國鋼鐵同礦石巨頭的價格之爭、話語權之爭,將在未來三到五年得到改觀,中方將更具主動性,到那時定價機制將以何種指數為準,將不再“牽痛”人心。
從年度長協到季度長協,從季度長協到現貨,從現貨到指數的定價模式演變,都反映了在鐵礦石國際市場布局中,中國鋼鐵業缺乏自己的戰略調控,以至于造成資源戰略的嚴峻和被動。“如果我們把眼光放到未來鐵礦石市場演變大趨勢中,不難看出,用不了三年,現貨變長協又將是一種趨勢。畢竟,這是鋼企和大礦山穩定生產經營的客觀需要。”鋼鐵界專家馬忠普在接受現代物流報記者采訪時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