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左志高報道
8月31日,中石化集團公司總經理蘇樹林在北京宣布,國家“十一五”重點工程———川氣東送工程正式投入商業化運營。
據《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了解,川氣東送總投資626.76億元,是我國繼西氣東輸工程后又一項天然氣遠距離管網輸送工程。該工程于2007年8月31日開工建設,管道總長2170公里,西起四川普光氣田,跨越四川、重慶、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6省2市,年輸送天然氣120億立方米,相當于2009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的1/7,全部達產后預計為集團增加銷售收入200億元。
業內有天然氣分析師對本報記者透露,這將有力地推動其在天然氣業務領域的拓展,或為旗下上市公司中國石化股價提供一定支撐。大同證券分析師也強調: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在我國一次能源的比重一直不大,作為我國未來的主要能源,川氣東輸必然給相關地區改善能源結構帶來深遠影響。中石化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川氣東送工程總指揮曹耀峰認為:“川氣東送堪稱中石化天然氣業務發展的里程碑”。
事實上,中石化雖為中國石油煉化行業的“老大”,無奈天然氣業務長期以來成為其事業發展的瓶頸。產業的規模小于中石油,甚至小于中海油,但隨著川氣東送工程的建成投產,這一市場格局即將被改寫,并初步形成了四川、鄂爾多斯、松遼南、塔里木、渤海灣等五大天然氣生產基地以及川氣東送沿線、榆濟管道沿線、西北、東北、川西等“兩線三區”市場,供氣范圍覆蓋全國17個省市區的一個連帶雛形。
由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巨頭在天然氣領域鏖戰,尤其是今年上半年, “新36條”出臺后,為民間資本進入油氣勘探開發、儲運和管道輸送設施建設大開方便之門。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天然氣市場競爭進入了搶占各個城池階段。
不過也有專家持相反的看法,這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專家更向本報記者透露:中石油此前在天然氣市場已占據了相對主導地位,特別是隨著今年底西氣東輸二線和陜京三線等輸氣管道的建成投產,其天然氣“龍頭老大”地位短時間難以撼動。
今年初,川氣東送工程曾試運行,湖北武漢坦言曾受到 “照顧”。當時,江城每日可增加供應20萬—50萬方天然氣,氣荒大為緩解。此次,武漢業界人士表達了樂觀,一家燃氣公司的總負責人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這條橫貫東西的能源大動脈對該地燃氣供應會起到一定保障作用,但川氣東送最終的終端價格是現在最急于想知道的問題,定價模式必須要理清,因為一個城市不能有兩種價格。
上述專家還認為:未來隨著“多頭競爭”攻略戰的加劇,倒逼國家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有望得到實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