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風險管理有望進一步清晰化。
8月13日,一位地方商業銀行人士透露,該行正根據監管機構要求,針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貸款進行模擬五級分類。
新的模擬分類之下,商業銀行計提撥備壓力大增,利潤亦進一步承壓。根據銀監會的要求,商業銀行應充分考慮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潛在風險和預期損失,單獨計提貸款損失準備,而針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貸款計提貸款損失準備的撥備覆蓋率不應低于200%。
不過,嚴格的貸款分類,將有利于商業銀行接下來做實平臺貸款。8月13日,一位券商分析師表示,“這次摸底,可以視為監管部門推動銀行對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進行風險控制,做實貸款的考慮。”
銀監會模擬分類令
在銀監會的準確分類標準下,現金流和還款本息的覆蓋程度成為界定依據。
地方融資平臺貸款按還款風險被劃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項目本身現金流能償還貸款本息;第二類是項目本身現金流不足需依靠第二還款來源償還貸款本息;第三類是,項目借款主體及擔保不合規或貸款本息償還有嚴重風險的貸款。
實際上,上半年,監管層已按照上述三分法對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進行摸底清查。媒體報道稱,根據銀監會初步統計,截至2010年6月末,各級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余額為7.66萬億元。其中,上述第一類貸款約有2萬億元,占比27%,抽樣檢查后,可作為正常項目貸款;第二類是貸款有4萬億元左右,約占50%;而第三類貸款占比23%。
根據上述三種分類,銀監會針對不同類的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制定了相應的貸款分類模擬標準。
其中,對上述第一類占比27%的正常項目貸款,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根據目前《貸款風險分類指引》操作即可。
針對上述第二類貸款當中有企業做第三方擔保的或擁有抵押品的平臺貸款,監管層對現金流和擔保及抵押提出嚴格要求,明令平臺類貸款第一加第二還款來源(含抵押物)折現金流要求120%覆蓋本金和利息,不能達到要求的進入次級類。
同時,監管層要求商業銀行不得對政府貸款債務率超過100%的地方融資平臺發放政府信用貸款,而對已發放貸款違規展期應至少歸為次級類。
貸款五級分類標準中,次級類貸款壞賬準備不低于20%。市場關注重點是,第二類4萬億當中到底有多少應被歸入次級類貸款?
不過,有券商分析師對此頗為樂觀,認為實際進入次級類平臺貸款規模將偏低。
另外,針對受市場關注度最高的占比為23%的高風險貸款,監管層限令6個月內進行重組整改。
高華證券認為,上述第三類貸款可能包括:一,部分或完全依賴于地方政府隱性擔保來償還債務的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即“公益性項目”);二,為地方融資平臺股權融資的貸款;三,對不合格借款人的貸款;四,被濫用的貸款。
此次,監管層已要求針對借款人主體不符合《公司法》要求的第三類貸款至少歸為次級類,并限期6個月內整改,整改未果應至少歸為可疑類。
但一位銀行業人士也指出,上述第三類23%高風險貸款并不會全部都列入不良,因為還有整改的過渡期,比如,借款主體不合規的,可以整改解決;財政擔保不合規的,可以補充抵押物;挪用的貸款,一方面占比不高,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為了形象,也會設法歸還這部分貸款。
高華證券分析,目前,盡管第三類高風險貸款被歸類于關注類貸款和不良貸款的比例尚不清楚。悲觀估計,10%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成為不良貸款(加上13%的關注類貸款),將在5 年內逐漸出現并予以確認。
撥備倒逼做實貸款
針對上述分類,一位金融監管專家建議,對于平臺的風險分類應把握的幾個要素:其一,對于公益類平臺,看財力不是看抵押物;第二,對于準公益類平臺,看收益不是看現金流;第三,對于非公益類平臺,看公司治理不是單純看經營項目。
但可以肯定的是,撥備計提將對銀行分支機構的利潤有影響,也會影響員工的績效工資。
此番,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應單獨計提貸款損失準備,確保貸款損失準備能夠覆蓋潛在風險。即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貸款計提貸款損失準備的撥備覆蓋率不應低于200%。
200%的撥備要求,對商業銀行撥備和利潤影響幾何?
本報記者采訪發現,今年上半年的貸款分類偏離度檢查中,東部沿海一家大行二級分行因政府背景貸款從正常類調至關注類,所涉貸款規模高達數億元,影響撥備也上千萬,可見對于局部分支行影響之大。
不過,某知名券商銀行業分析師認為,目前行業平均撥備覆蓋率已達到186%,平臺類貸款由于不良率低、實際覆蓋率可能高于此數,需要補提幅度有限;同時,最新統計口徑下,平臺類貸款規模將大幅下降。
可能影響有限,不過這足以倒逼商業銀行做實平臺貸款。
一位股份制銀行信貸管理部人士分析,接下來商業銀行將按照模擬分類要求,對高風險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進行重組并提高貸款質量,而各銀行可能與地方政府協商通過抵押品或資產注入來提高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質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