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北京一市民在餐廳就餐時,飲用雪碧飲料發生汞中毒事件余波未平,今年1月北京通州區第二中學一名初二學生飲用雪碧飲料導致汞中毒,再掀波瀾。早報記者昨天從中國包裝科研測試中心得到證實,2009年11月涉“汞中毒”事件的雪碧罐,已于昨天上午被送檢。
中國包裝科研測試中心業務辦公室工作人員昨天對早報記者表示,2009年11月第一次涉“汞中毒”事件的雪碧罐,已于昨天上午,由北京市警方攜帶至位于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中國包裝科研測試中心進行檢測。整個檢驗過程由警方全程跟蹤,中國包裝科研測試中心作為第三方仲裁機構將出具檢測報告,并由警方公布檢測結果。
兩起汞中毒事件所涉及的200908210201BJ02、200909250809BJ02兩個批次的雪碧,已由北京市朝陽區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化驗,并分別出具了兩份檢驗報告。報告顯示,送檢雪碧中汞的實測值均為<0.00015(Hg)mg/L,樣品符合國家標準。而可口可樂的自檢結果也稱,所有產品安全合格。
北京市工商局表示,目前尚未接到質檢部門雪碧不合格的通知,因此對相關批號的飲料未采取下架措施。
此外,北京警方調查發現,中毒學生家中桌子上有打碎的溫度計殘片。但警方表示,目前結果尚未明確,且不能證明溫度計被打碎后外泄的水銀與這個學生飲用雪碧發生汞中毒有必然聯系。對此,警方稱,公安、食品安全、質監、工商等多個部門都將根據自己的職責和主管環節展開調查。
◎ 專家觀點
打破“天平式”補償
對于近來頻發的雪碧事件,中國消費者協會法律顧問邱寶昌昨天表示,天價索賠在我國很難實現。
他說,目前,國內法律對受害者的補償是“天平式”的,損害多少,補償多少。是對原告的賠償,而不是對被告的懲罰。不像國外,是懲罰性的。“因此對于違法者來講,他的違法成本要比他違法所獲取的利益要小得多。所以,從經濟角度來說,應加大對違法賠償的倍數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