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報記者 晏琴
有市場人士尖銳地指出,國家電網公司到現在還控制著輸電、配電和售電,何談電力市場化改革?
的確,電力體制改革近年在中國的推進格外艱難。
“電力體制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市場化,并沒有別的選擇。而電力改革走走停停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抓到綱領。在電力改革中我們過于陷入具體的細節之中吵來吵去。電力領域的許多行政性壟斷以及行政性控制沒有放開,電力市場的很多市場化要素難以發揮作用。”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中國企業投資協會金融委員會副秘書長韓曉平對記者表示,我們在改革的進程中,往往把改革的意義都搞錯了,甚至迷失了改革的方向。市場化早被置之腦后,少數國有企業壟斷仍在不斷加深。
的確,改革路表面看起來熱鬧,但實際上卻不觸及實質的問題,這類改革往往將體制問題變成管理問題,又將管理問題變成技術問題,最后演變為劍走偏鋒的改革。
中國電力改革為何步履維艱?一個不爭的事實,體制改革必然伴隨著利益的再分配。要打破壟斷已經不是普通的要素改革,而是直接觸及利益集團的利益。有分析指出,在中國政府還占有最大經濟資源的情況下,國有企業就是“共和國的長子”。在此背景下推動破除壟斷、進行市場化改革,無異于一場自我革命。
韓曉平認為,壟斷企業作為公司要實現利益最大化,本也無可厚非。但政府應該是全民利益最大化的代表,決不是壟斷公司利益最大化的代表。因此在改革制度設計上,政府應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最高原則,盡可能不受或少受大央企的影響,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共同參與解決中國能源、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特別要警惕,一些大權在握的壟斷企業以改革為名,將企業的利益強加給政府和群眾,逆向對沖市場化的進程。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首席研究員姜謙表示,雖然電力體制改革勢在必行,但并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疾進冒進,因為在我國目前的經濟現狀之下,電力的大動脈地位毋庸置疑,稍有不慎或將對剛剛從金融危機創傷中走出的國民經濟造成新的打擊。